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导致核心体温迅速升高的急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头晕、口渴、多汗、乏力、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恶心呕吐以及心跳加快。按照
"空调是我的再生父母,
WIFI是我的灵魂伴侣。"
而"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真真是夏天最真诚的祝福语了
近期高温天气愈演愈烈,罗湖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提醒:高温可能引发致命中暑!"尤其是户外工作者、老人和儿童,一定要格外警惕。"
中暑不是小事,严重可致命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导致核心体温迅速升高的急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头晕、口渴、多汗、乏力、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恶心呕吐以及心跳加快。按照病情由轻到重,可分为热疹、热水肿、热痉挛、热晕厥、热衰竭和热射病。
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情况,以核心体温>40 ℃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为典型特征,并伴有多器官损伤的可致死性综合征。
罗湖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兰香强调:"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它会导致脑、肝、肾等多器官损伤,延误治疗可能致命。"
哪些人容易中暑?
1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作业者,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等
2儿童、高龄人群、肥胖、运动过度、着装过多
3遗传因素、体温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差、有慢性基础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等)者
如何预防中暑?
✅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10:00-16:00尽量待在室内。
✅ 科学补水:少量多次,每天至少1.5-2L水,可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 穿着透气: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戴遮阳帽。
✅ 合理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避免直吹。
✅ 关注高危人群:老人、儿童单独在家时注意通风降温。
案例直击
"7月初我们就接诊过一位49岁的工地大哥,被工友发现他意识不清,伴有全身抽搐,小便失禁,体温高达41.9℃,确诊热射病,治疗了3天才脱险。"
急诊科主任王兰香提醒大家,"高温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必须外出时一定要做好相关防护。"
中暑急救措施
01迅速转移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有条件时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环境,建议室温调至16.0-20.0℃。
02快速降温- 脱去多余衣物,凉水喷洒同时配合持续扇风。
- 冰袋(包裹毛巾)敷颈部、腹股沟、腋下等大血管处。
03补充水分喝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意识不清时不要强行灌水!
04紧急送医若10分钟内无好转,或已出现昏迷、抽搐,立即拨打120!
误区提醒
喝冰水能解暑?
❌ 错!可能刺激肠胃,建议喝常温或温水。
中暑后吃退烧药?
❌ 错!退烧药无效,物理降温才是关键。
不出汗就不会中暑?
❌ 错!无汗更可能是热射病,更危险!
也要警惕"冷中暑"
"冷中暑"并非医学标准术语,其本质仍是中暑,是人体散热机制在剧烈温度变化下失效或紊乱的结果。例如:从低温空调房到室外高温环境;从酷热的室外直接"扎进"空调间;或出汗后立即洗冷水澡;食用大量冷饮等。人体不能迅速适应温差变化,就可能出现"冷中暑"。
温差越大,"冷中暑"出现的几率越高。
医生提醒,空调26℃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温度,从室外进入空调房前,先在阴凉处休息,让身体逐渐适应温度变化。出汗后不能立即洗冷水澡,建议先擦干身上的汗,休息10-15分钟再用温水洗澡。
"热死人"不是玩笑!
暑期高温来袭
防暑不容忽视
转发给家人朋友
关键时刻能救命!
来源:急诊科
文字:余夏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