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近视会“遗传”给孩子?高度近视的锅到底该谁背?
"同桌,眼镜借我戴戴!感觉戴眼镜超有文化!"
"救命!这眼镜压得鼻梁快断了!坐过山车会不会瞎啊?医生快救救我!"
不少近视的人都经历过这种"打脸"反转时刻--没近视时把眼镜当装饰,近视后天天为度数焦虑,一边后悔当初没好好护眼,一边又忍不住熬夜刷手机。别再这样"双标"对眼睛了,高度近视的后果可比你想象的要狠!
一、什么是高度近视
近视度数飙到600度,(并不)恭喜你解锁"高度近视"负面成就。但这成就还分两种:一种是单纯性高度近视,另一种则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它们虽然都戴着"高度近视"的帽子,实际情况却大不相同。
·单纯性高度近视:SE≤-6.00D,成年后近视度数趋于稳定,不伴有导致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戴眼镜或手术后视力能恢复得不错。
·病理性高度近视:SE≤-6.00D,但成年后近视度数仍不断增加,伴有导致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及其他致盲性眼病,视力矫正往往低于正常。
数据源:北京ZOC-BHVI高度近视研究
二、高度近视的成因
·遗传因素:部分单基因变异能够直接引发高度近视,但绝大多数高度近视的发生是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父母双方都高度近视,孩子高度近视的可能性会大幅增加。
·环境因素:我们熟知的阅读姿势、用眼负荷、户外活动时长、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等等都是影响高度近视的环境因素。
三、高度近视的危害
低度近视只是看东西模糊,高度近视却可能让眼睛"内伤"不断。高度近视的眼球就像一个气球,眼轴拉长,相当于气球被往两边拉扯,眼球壁就被扯得更薄、更脆弱,各种致盲眼病的风险直线上升:
图源:人民日报
·视网膜脱落:视网膜也可以看作是气球的一层膜,也会因眼轴变长而变薄。跳水、蹦极这类剧烈运动,可能直接把这层承担"放映"的"幕布"震掉,一旦脱落,就有失明的风险。
·黄斑病变:黄斑区位于视网膜的中心,就像我们眼睛的"高清镜头",被拉长后可能出血、穿孔。想象一下拍照时镜头出现裂纹,看东西会变形、发暗,严重时连人脸都认不清。
·青光眼与白内障:高度近视患者眼内房水循环可能受阻,导致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同时,晶状体代谢异常也可能加速白内障的形成。
高度近视≠会失明,高度近视并不可怕,关键是科学防控。
首先,是定期眼底检查。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眼底、眼压等。一旦出现眼前闪光、黑影增多、视力骤降等症状,务必在24小时内就诊,黄金治疗时间越短,视力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其次,避免剧烈运动和眼部撞击。像跳水、蹦极、拳击等运动可能瞬间增加眼内压力,诱发视网膜脱离。建议选择游泳、慢跑、瑜伽等相对温和的运动,运动时也需注意保护眼部。
图源:网络
此外,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建议每工作45分钟休息一次,远眺几分钟,或每20分钟看远处20秒("20-20-20"法则)。减少夜间阅读、刷手机、打游戏等"夜生活",降低电子屏幕对眼底的慢性损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