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例|16岁男孩,右臀部疼痛1个月
男性,16岁,右臀部疼痛1个月,实验室检查不详,影像片如下。
朗格汉斯细胞:属于树突状细胞家族,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起源于骨髓,后迁移至皮肤及黏膜组织,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的棘细胞之间,也可见于真皮、口腔黏膜、食管、淋巴结、胸腺及脾脏等处。
以德国病理学家Paul Langerhans的名字命名,他于1868年发现了这种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好发于儿童,病因不明,其发生主要涉及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导致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异常增生,浸润组织器官和引起功能障碍,被国际组织细胞协会视为一种罕见的炎性髓系恶性肿瘤。
LCH的主要病理形态学特点是:肿瘤细胞体积大(长径为10~25 μm)、单核、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不规则、核沟明显、染色质细腻,典型的细胞核呈咖啡豆状、肾形,核异型性小,分裂象可见但无病理性核分裂;胞质中等嗜酸。背景可见丰富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纤维母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偶见坏死。免疫组化CD1a、Langerin(CD207)、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其中CD1a和Langerin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是确诊LCH所必需的。
临床表现
骨:是LCH最常见的受累器官,约80%的LCH患者存在骨病变,其中一半患者的病变是单系统单病灶。最常见的骨受累部位是颅骨,其次是脊柱、四肢、骨盆和肋骨 。主要表现为溶骨性改变。
肺:约40%的LCH患者可出现肺受累,主要累及20~40岁的吸烟人群,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胸痛以及气胸。
中枢神经系统:可表现为垂体柄、下丘脑或松果体的局灶性肿块病变,垂体受累最为常见。约20%的LCH患者存在垂体后叶功能障碍,最常见的表现是中枢性尿崩症。脑实质的浸润罕见。
皮肤:皮肤受累占20%~40%,最常见的表现为红色斑丘疹,可有鳞屑和结痂,多位于胸部、背部、腹部、四肢、头皮、腹股沟、耳道。也可累及口腔、生殖器或肛周黏膜。容易被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疾病。
淋巴结:10%~40%的LCH患者可有淋巴结累及,但是单纯的淋巴结LCH少见。
肝、脾:约20%的患者累及肝,①早期可表现为肝肿大、肝占位、或轻度胆汁淤积;②晚期可出现硬化性胆管炎样改变,表现为重度胆汁淤积,实验室表现为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晚期会出现胆红素升高,也可迅速发展为终末期肝功能衰竭。10%~15%的患者累及脾。
骨髓:LCH可累及骨髓,表现为血细胞减少。
甲状腺:约10%的LCH患者累及甲状腺,临床常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和结节,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
其他部位:根据病变累及的部位而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胸腺、消化道、耳道等。
根据病变部位及是否浸润危险器官分为:
单系统LCH(single system‑LCH, SS‑LCH):指仅一个器官或系统受累(单病灶或多病灶)。
多系统LCH(multipy system‑LCH, MS‑LCH):指≥2个器官或系统受累,不包括危险器官受累。
危险器官受侵(RO+)MS‑LCH (RO+ MS‑LCH)。RO定义为:肝脏(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 cm,有/无功能障碍);脾脏(左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骨髓(血红蛋白<100g/L 和/或白细胞计数<4×109/L 和/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
影像表现:
骨骼LCH(嗜酸性肉芽肿):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病变,骨骼LCH进程分为三期: 朗格汉斯细胞聚齐期、肉芽肿期、退缩期。病变早期表现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伴软组织肿胀,边缘不光整,时间较长的病例可出现广泛纤维化,后期病灶可出现硬化边。
椎体病灶以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为主,边缘硬化,后期椎体发生病理性压缩骨折后,会出现典型致密铜板椎样改变,相邻椎体间隙无明显变窄。
颅骨内的病灶多呈形态不一的溶骨性或穿凿状骨质破坏,当内、外板破坏程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可呈"双边征",其可跨板障、跨颅缝生长,在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
MRI上可见病灶T1WI呈低-中等信号,T2WI呈混杂中等-高信号,病灶周围髓腔及软组织明显水肿,类似于炎症的表现。
肺LCH:在成人患者中,肺可表现为唯一受累的器官,也可以是全身多系统LCH受累的一部分。表现为沿小气道分布的结节和/或囊腔样改变,部分病灶可出现纤维化,形成星芒状瘢痕。典型表现为双侧中上肺分布为主的小模糊结节、空洞结节和厚壁/薄壁囊腔,肺底部少见。
中枢神经系统LCH:可表现为垂体柄、下丘脑或松果体的局灶性肿块病变,垂体受累最为常见。典型表现为T1WI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垂体柄增粗、明显强化,这与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颗粒耗竭有关,但神经垂体高信号消失并非LCH的特异性表现。
肝、脾脏、淋巴结、胸腺、甲状腺等表现为脏器增大、结节及肿块、硬化性胆管炎等,影像表现不具有特征性。
皮肤:典型皮疹为广泛、密集、小而半透明的淡褐色丘疹,直径1~2 mm,略隆起于皮肤,表面被覆鳞痂,常伴瘀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