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如何终结三甲医院「数据夜班」?这个方法可解决两大「顽疾」!

2025-07-17 09:45   健康界官方微信

医保报表延迟、库存数据不同步、临床决策支持滞后......医院数据治理场景这些痛点你遇到过吗?

当清晨交班会上,院长问起昨夜医保结算数据为何缺失时,信息科主任知道又是一场关于批处理任务的争论要开始了——这种「数据夜班」已成为典型痛点:医保报表延迟、库存数据不同步、临床决策支持滞后。

而在另一些场景,医保结算结果与院内测算不一致,导致人力反复核对,电子病历评审数据达标率波动影响评级,不同科室「平均住院日」数值矛盾让决策者无所适从——这些「数据方言战」同样困扰着医院管理者。

这两类问题看似孤立,实则同源:缺乏系统化治理框架。笔者通过「价值链—范围」双维度矩阵,在某三甲医院同步实施批处理优化与数据标准化,实现双重突破:  

批处理侧:任务准时完成率从68%提升至99%。
标准化侧:医保结算差异率下降70%。

矩阵方法论

双维度透视医院数据治理本质   

Image

表1 价值链-范围矩阵   

这一矩阵由两个正交维度构成:

(一)价值链视角维度

描述数据从技术构建到业务赋能的递进过程,聚焦数据生命周期中价值如何逐步深化和实现的五个关键阶段:  

研发 (Build):聚焦技术实现,如设计数据存储架构、开发ETL流程;

运行 (Operate):确保系统稳定执行,如监控作业状态、验证结果准确性;

资源 (Resource):理解数据本身,如定义数据含义、梳理血缘关系;

资产 (Asset):量化经济价值,如计算数据成本效益、分配资源优先级;

业务 (Business):驱动业务提升,如验证数据是否真实反映业务、支撑决策优化。

五个阶段形成闭环:业务需求驱动研发,运行保障资源可用性,资源沉淀为资产,资产最终反哺业务。

(二)范围视角维度 

界定数据管理的观察粒度,分为三级:

原子 (Atomic):最细粒度,如一个字段的定义,「入院时间」指挂号时间还是入病房时间?  

局部 (Local):模块级视角,如一个ETL流程或科室级数据应用;

全局 (Global):系统全景,如全院数据平台或跨部门业务流程。

范围层级可嵌套:信息科的「全局」可能是医院集团的「局部」,这要求管理者动态切换视角。

两个维度的正交性意味着:价值链的每个阶段,都需在原子、局部、全局层面同步考量。例如定义数据标准(资源阶段),需在原子级明确字段含义,在局部级设计科室协作流程,在全局级符合国家行业规范。   

扫码添加小助理

分享线索、探讨合作、加入社群

图片

批处理优化实战

终结「数据夜班」

(一)问题本质:数据流转的协同失控

医院批处理任务延迟的根源在于三层割裂:

1. 血缘关系不透明  

(1)任务依赖关系未可视化(如A任务等待B表完成);

(2)关键表被多任务竞争时缺乏优先级控制。

2. 瓶颈定位无依据  

(1)任务执行过程缺乏分段耗时记录;

(2)集群节点负载不均衡未被识别。

3. 优化动作碎片化

调度、架构、资源优化措施未系统联动。   

通过「价值链—范围」矩阵分析,定位关键问题,系统性解决医院数据批处理的超时难题。   

Image

表2 价值链-范围矩阵分析表   

(二)解决办法:实施全流程解析

1. 构建任务血缘图,目标是让所有依赖关系可见可管:

(1)确立单表单任务原则

每个数据表仅由一个任务处理,一个任务仅处理一个数据表。

(2)绘制任务血缘图

完成任务血缘图的绘制,这是一个DAG图(有向无环图)。

由于任务与数据表一一对应,所以任务的依赖关系与数据表的依赖关系是一致的。这样就自然准确的完成了数据血缘与任务血缘的一致性保障。

这一步骤的关键点是发现堵点表,堵点表就是被太多的任务访问依赖,形成瓶颈的数据表。

2. 部署全链路监控,目标是精准定位耗时瓶颈:

(1)日志记录

基础日志记录:每个任务必记录开始时间(精确到秒)、结束时间(精确到秒)、执行节点标识;

任务日志记录:每个任务必记录开始(精确到秒)、结束时间(精确到秒)。

(2)分段耗时分析

结合任务血缘图与日志记录,绘制全局完整的任务运行甘特图。这一步骤的关键是识别关键路径,进一步发现阻塞点,阻塞点就是长时间等待和运行的任务。

(3)集群负荷分析  

统计分析日志,汇总每个时段执行节点的负荷程度。这一步骤的关键是识别高负荷时段节点。

3. 实施三维优化

(1)堵点表拆分,架构解耦

通过拆分堵点表,消除资源竞争。通过堵点表每个字段的使用频率,分为高频字段和低频字段,结合不同业务使用对字段分组,把堵点表拆分成多个表。这样就解决了多个任务对堵点表的访问和等待,把耦合在一起的业务剥离开,各行其路。

(2)智能调度,关键路径保障

当检测到上游表完成,立即触发下游任务,消除阻塞点的等待。针对运行时间超长的任务,查看每个步骤的运行时间,找出关键步骤,专项优化,缩短运行时长。

(3)资源平衡,优化负载策略

分析高负荷是时段节点,调度高负载节点自动分流任务至空闲节点。同时,针对重点保障业务,固定分配至专属资源池,确保成功。

通过以上步骤便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全流程解析优化。

(三)建立机制:持之以恒

数据管理是个持续的过程,随着医院业务的运营和发展,需要持续适时展开全流程解析的优化管理活动,巩固数据管理成果。

通过任务血缘、全链路监控精确定位问题,通过调度策略、架构解耦、资源调配消除运行瓶颈,通过资源策略随业务需求动态调整,三管齐下,数据批处理岂能不丝滑?

当医院能系统回答三个关键问题,批处理任务才能真正从「救火对象」转型为「效能引擎」:  

(1)依赖关系,哪些任务会相互阻塞?  

(2)瓶颈定位,耗时究竟卡在哪个环节?  

(3)影响范围,优化是否带来新风险?   

医院数据标准化

矩阵如何落地?

(一)定位痛点根源,锁定核心字段

通过业务访谈发现,医保结算矛盾、评审指标波动等问题(业务价值链)源于基础数据定义不清(资源价值链),且影响涉及全院系统(全局范围)。因此优先梳理诊断编码、手术编码、费用项目等原子级字段,确保其定义符合国家医保平台要求(全局校准)。

(二)跨部门协同制定标准

1. 资源价值链主导:

信息科牵头,联合医务处、病案室等业务部门,在原子级确定字段唯一名称与规则(如「患者唯一标识=患者主索引编码」)。   

2. 全局范围同步:

对照国家标准(如电子病历数据元规范)校准院内标准,并建立变更流程和责任矩阵。

(三)低风险技术实现路径

为避免直接改造HIS/EMR系统的风险,采用数据库视图方案:  

研发价值链:工程师创建映射视图,将HIS中的「PatientNo」映射为标准字段「患者唯一标识」。  

局部范围实施:外部系统(如医保接口)通过视图获取标准数据流,核心业务系统不受影响。  

运行价值链保障:设置数据映射异常监控,确保视图持续可用。

(四)闭环验证业务价值

统一数据标准后,成效直接体现在业务价值链:  

医保结算差异率下降70%(因源头数据一致);  

电子病历评级数据准备时间缩短50%(指标自动提取);  

院长驾驶舱决策响应速度提升40%(跨科室口径统一)。

同时,信息科从「数据消防员」转型为数据服务者,推动临床科研数据建模等高价值工作。

「价值链-范围」视角矩阵的精髓在于动态切换视角的能力:  

纵向上,它揭示数据如何从技术载体(研发)转化为业务引擎(业务);  

横向上,它要求管理者在微观(原子)、中观(局部)、宏观(全局)层面灵活操作。

对医院而言,这套框架不仅解决了数据标准问题,更重塑了协作逻辑:医务部门理解数据定义需参与资源阶段,信息科设计技术方案需前置评估业务价值,而管理者则通过全局视角平衡资源投入与战略目标。

当数据管理者能娴熟地在矩阵的15个「格子」(5阶段×3层级)间游走时,数据便不再是负担,而是驱动医疗质量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和患者体验升级的核心资产。

系统性治理的可持续价值

通过「价值链-范围」双维度矩阵的实施,医院在数据治理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批处理效能提升
任务血缘图与全链路监控实现依赖关系透明化,结合堵点表拆分与智能调度,任务准时完成率从68%提升至99%;

(二)数据标准统一  

原子级字段定义与视图映射技术,使医保结算差异率下降70%,电子病历数据准备效率提升50%;

(三)持续优化机制  

建立任务血缘图动态维护、字段标准版本控制、跨部门协同例会三项长效机制,确保治理成果随业务发展持续演进。

该实践验证了双维度矩阵在医疗数据治理中的普适性——通过同步解决动态任务流与静态数据定义问题,为医院建设提供可靠数据基础。   

扫码加入「以健康为中心」医院发展与能力建设专区

【系列直播,抢先观看】

【标杆探访,抢先报名】

【社群交流,持续学习】

【解决方案,提升效率】

生成的二维码
作者 | 张谦

作者简介:张谦,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大数据、人工智能。现就职于浪潮智慧医疗,任研发经理,以「数据让百姓更健康,数据让生活更美好」为座右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业务,数据,价值链,医院,任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