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下降82%,医院用“智慧双翼”守护患者安全
在医疗领域,护理安全直接关乎患者生命质量。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常面临质控效率低、风险预警滞后、护士工作负担重等痛点,导致患者和护士满意度难以提升。
在信息技术加持下,深圳市龙岗区某医院创新推出"一体两翼"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短短3个月就让心血管内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从3.70%骤降至0.64%,护士工作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传统护理的三大痛点,如何破局?
应用新模式之前,医院心内科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暴露出明显缺陷:
手工质控效率低下:护士需手动填写大量质控表格,数据易错漏;
风险监控被动:仅靠床头标识提醒风险,缺乏实时预警;
护士疲于事务性工作:20%以上时间耗费在数据统计,挤压护理时间。
"患者安全的核心是主动预防,而非事后补救。"项目负责人指出。为解决这些问题,医院于2023年启动"一体两翼"模式改革。
什么是"一体两翼"?一图读懂新体系
一体:三级质控垂直管理体系
建立"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级防控链,每人实时记录问题并限时整改,形成PDCA闭环管理。例如,责任护士发现输液流程缺陷,立即在系统提交→组长审核→护士长追踪整改效果。
两翼:信息化双引擎驱动
护理管理系统:自动抓取质量数据,实时生成质控报告。
系统整合五大模块(排班、档案、质控等),自动统计护士工作量、夜班频次,让绩效分配更公平。
移动护理系统(升级版):
风险智能预警:患者卡片自动标注风险等级(红/黄/蓝),高危患者实时提醒;
危急值弹窗:如血钾异常,系统即刻报警避免延误;
电子知识库:内置护理规范、应急预案,随时查询。
"一体两翼"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示意图
效能提升:数据背后的安全革命
应用"一体两翼"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后,护理部可以在护理管理系统内分配质量督查任务,从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进行三级质控,相较之前的传统手工质控模式,电子质控更为便捷高效,保障了护理质控资料完整。
同时,可以实时查阅任务进度,进行任务查询、追踪、验证,实现PDCA闭环管理,节省了护士和护理管理者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体两翼"在心内科试点3个月后,护理管理成果显著:
患者更安全:系统预警功能帮助护士提前干预风险,如一例心衰患者血氧骤降被移动终端实时捕捉,护士5分钟内到位处理;
护士更高效:手工报表减少70%,时间回归临床护理;
管理更精准:护理部通过系统驾驶舱一键分析全院质控短板。
减负增效:护士满意度大幅提升
体面劳动感知是劳动者从心理层面感知自己是否获得或正在享有体面劳动,包括工作权益、工资收入、工作氛围、工作时间等方面获得的体面感。高水平体面劳动感知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对减少护理人才流失、促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体面劳动感知量表(DWPS)显示,"一体两翼"模式从根本上改善了护士体验。
减负增效:信息化替代手工统计,减少重复劳动;
能力提升:知识库支持快速决策,赢得医患尊重;
氛围优化:医护信息实时共享,沟通协作更顺畅。
"现在能专注患者照护,职业价值感更强了。"参与试点护士反馈。
目前,该模式已覆盖医院所有住院病区。护士离职率从7.15%降至4.34%,印证了可持续性。下一步,该医院计划打通检验、影像系统,实现多维度数据联动;同时优化AI风险预测算法,提前24小时预警潜在风险。
正如研究者所言:"护理安全的核心是'防患于未然'。信息化不是替代护士,而是让她们如虎添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