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异体输血?综合血液保护方案破解大血管手术用血难题
上段时间,38岁的王先生因突发胸背部剧烈疼痛6小时被紧急送往我院。急诊CT显示其罹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夹层已累及主动脉根部,随时可能发生血管破裂导致猝死。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抢救,医疗团队必须立即实施"Sun's手术"--一种需要深低温停循环的复杂大血管手术。
这类手术通常面临严峻的用血挑战。传统Sun's手术平均需要输注8-10单位异体红细胞,而当前全国血库供应紧张。我院麻醉科体外循环及心脏大血管麻醉团队经过紧急评估,决定采用"综合血液保护方案":术前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中运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术后严格把控输血指征。
李集源主治医师采用体外循环下"综合血液保护方案"
手术开始前,我院体外循环团队成员李集源主治医师先为患者抽取500ml自体血暂存备用。术中,血液回收机持续收集术野出血,经过洗涤、过滤后,将浓缩的红细胞回输给患者。体外循环团队精准控制循环参数,将血液稀释程度维持在安全范围内。整个手术历时6小时,虽然创面广泛,但通过精细的血液管理,最终仅输注了必要的凝血因子(冷沉淀和血小板),实现了"零异体红细胞输注"。
术后第一天,患者血红蛋白维持在111g/L的安全水平。更令人欣慰的是,住院期间全程未使用异体红细胞,既避免了输血相关风险,又为血库节约了宝贵资源。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随访显示各项指标恢复良好。
这一成功案例展现了我院在多学科协作下实施血液保护的突出优势,包括麻醉科主导的围术期血液管理方案;体外循环团队的精准调控技术以及外科团队的精细操作配合。
张杰斌主治医师在肝胆外科宣讲"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技术
当面临血源紧张的医疗环境时,这种综合血液保护技术具有重要推广价值。它不仅能够缓解血库压力,更能降低患者输血风险,改善手术预后。未来,我院将继续优化相关技术流程,让更多大血管手术患者受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