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下,县域医共体建设如何突围“集成困局”

2025
07/14

+
分享
评论
Odin Health
A-
A+

面对多机构、多系统、多标准并存的现实挑战,适配多元场景、具备AI能力、运维稳定可靠的集成平台,将成为支撑医共体高效协同的关键“地基”。

来源:中国数字医学微信公众号 (文章由Odin供稿)

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1年印发了《“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其中明确指出县医院要"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协作网,统筹管理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这一政策旨在推动县域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整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构建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格局。

如何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县域医共体内的资源统筹、流程贯通、数据共享,成为摆在各级管理者和信息化负责人员面前的关键问题。其中,集成能力的高低则是决定着医共体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全域数据治理与标准化:破解互认难题的基石

医共体的信息互联互通,并非简单的系统对接问题,而是牵涉到一整套标准、编码、数据一致性治理体系的建设。目前,县域医共体在实现成员单位间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影像资料共享互认时,仍面临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不一致、接口重复建设等难题。尤其在推进电子病历信息共享文档(CDA)方面,面向区域的互联互通测评(四级甲等)要求涵盖53个病历文档类别,且需完全符合标准,进一步加大了数据治理的复杂性。

对此Odin引擎从底层技术架构上对医疗信息标准实现“原生支持”,不仅内嵌支持HL7v2/v3、FHIR、DICOM等多种标准,还能对标国家卫生健康委53个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提供结构化、语义化的映射与转换能力,大幅降低集成标准化建设的难度和复杂度。

分布式集群与弹性架构设计:突破平台部署瓶颈

当前医共体信息平台主要存在三种部署模式:

一是“多平台拼接”模式,即各成员单位各自建设平台,再通过接口互通,集成成本高、接口不统一;

二是“单平台复用”模式,由牵头医院搭建一套平台,供所有成员单位共用,虽统一但灵活性差;

三是“集中部署+分域配置”模式,在集约化架构下实现逻辑隔离和个性化配置,是当前较优解。

综合对比来看,前两种模式无法兼顾资源集约与机构独立性,难以适应医共体日益多样的业务需求。Odin引擎具备的“多域独立计算、集成资源共享、统一运维管理”能力,能在一套物理平台上,实现资源集中管理并支持差异化配置、独立授权与运行监控。同时还有横向扩展、自定义部署、跨域容灾等能力,不仅充分利用硬件资源,还能够显著降低运维成本,更契合当前县域医共体集成平台的建设方向。

智能技术深度赋能:让传统集成业务为AI所用

在医共体集成建设中,传统的信息交互大多依赖预定义的流程与静态配置,主要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但在面对复杂的业务规则多变的流程路径时,仍需大量人工配置和维护。同时随着医疗服务精细化发展,平台对“智能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Odin引擎率先引入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并深度融合。MCP是一种“模型上下文协议”,其本质是用标准化描述让大模型“懂得”如何调用工具,同时平台既有的集成流程等资产,也能供大模型直接调用,实现医院集成资产的智能化升级。

医防协同技术闭环:打通“看得见”与“管得上”之间的断点

在健康中国和分级诊疗战略下,医共体的公共卫生职责强化,“医防融合”成为基层建设重点。但实践中,慢病管理、公卫上报、疫情预警等业务常面临系统割裂、数据延迟、响应不及时等问题,难以闭环。

实现医防协同的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集成平台需具备“数据实时性”与“处理闭环性”的双重能力。这要求平台能够灵活支撑不同业务场景的时效需求,包括:

T+0(实时响应):比如应对突发应急等场景,需即时识别异常指标或病例聚集,并自动触发干预流程。
T+1(日清日结):在日常公卫管理(如传染病报告、慢病随访)中,需完成每日数据清洗、质量校验并规范上报。

这种时效性分层、流程多元的业务特点,对集成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平台需同时具备敏捷的事件驱动能力(满足实时性要求)和可持续稳定的批量数据治理能力(保障日常处理的可靠性与效率)。

Odin引擎融合集成引擎(IE)、企业服务总线(ESB)、ETL、APIs、MQ等多种数据交换技术,并内置规则引擎、消息队列调度与可视化监控等功能,为区域平台提供了覆盖全流程、可追溯、可干预的闭环管理能力,应对医防融合场景下对不同响应时效的需求。

避免重建设轻运维:构建可持续的运维体系

医共体集成平台的稳定运行,不能只依赖初期建设,更需要一套完善的运维保障体系。过去不少平台上线初期功能齐全,但后期因缺乏统一监控、版本控制、问题追踪等机制,导致接口频繁故障、响应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业务连续性。

因此,平台需要实现从底层架构到运维机制的全流程整合。Odin引擎的原生一体化集群架构与可视化工具链,能有效提升平台的监控管理与自修复能力,实现接口运行状态实时监测、资源使用态势感知、故障节点自动隔离、日志链路快速回溯、统一配置与版本管理等。为医疗机构构建“可运营、能演进”的信息平台,并通过统一运维视图与任务调度机制,进一步降低了信息平台的人工干预频次,提升了平台可用性与管理效率。

结语

“千县工程”工作方案为县域医共体建设指明了方向,从而推动县域医共体真正实现一体化、高效化、智能化,离不开对“集成平台”战略价值的再认知。

面对多机构、多系统、多标准并存的现实挑战,适配多元场景、具备AI能力、运维稳定可靠的集成平台,将成为支撑医共体高效协同与持续演进的关键“地基”,助力县域医疗走向智能化、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平台,集成,能力,建设,实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