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故事 | 抗癌遇奇迹,六旬母亲 “重生密码”竟是它?

2025
07/11

+
分享
评论
爱D讯希站
A-
A+

愿每一个在抗癌路上跋涉的你,都能从她们的故事中汲取点滴力量!

夏 日 序 章

万物炽热生·绚烂正当时

Summer's Prelude, life thrives under the blazing sun, and wonder is just beginning.

2024年8月1日,一份诊断报告被送到杨女士的手中,母亲的肿瘤复发了。那一刻杨女士和她的父亲都感觉"天塌了"。十七年的漫长医疗之路,又在母亲的身前立起了一道难关。

44111752203679680

患者 档案

杨女士的母亲

年龄:64岁

病症:膀胱癌

确诊时间:2024年8月

目前状况:大部分肿瘤消失,仅存一个1~2厘米结节病灶,整体状态良好无复发

3581752203780248

01/ 泌尿外科的常客

78271752203823661

杨女士的母亲第一次踏入泌尿外科时,大概从未想过,自己会与医院结下如此长久的缘分。那时,她的主治医生还是一位年轻的医师,如今,十七年岁月流转,这位医生已成长为泌尿外科的主任医师。岁月改变了其职称与容颜,却从未改变其温和的性情。无论病人对其发多大的脾气,医生总能心平气和地与患者商讨诊疗方案。

五年前,杨女士母亲开始了第一次透析,尽管她一直坚持治疗,但肾功能仍在逐渐衰竭。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往往难以完全避免,尤其是在肾功能已经进入透析阶段后,肾单位的持续损伤和剩余肾功能的逐渐丧失是常见的现象。

而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也都可能对她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健身者而言,精准的饮食摄入或许只是为了塑造完美身材所付出的微小代价;对于杨女士母亲这样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精准的饮食摄入却是管理病情的关键一环。她需要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同时还要注意控制盐分和钾的摄入。全家也因此几乎都在家做饭,极少外出就餐。

日常生活中的保养、定期的医院治疗与透析,已经成为杨女士和母亲相处的常态。尽管尿袋的一次意外回尿都可能威胁到杨女士母亲的生命,这位长期与疾病共处的老人却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面对日常繁琐的治疗流程和潜在风险,她始终不急不躁,保持着平稳的心态。频繁的医院检查、严格的饮食控制、随时需要关注的体征变化,这些在旁人看来沉重的负担,已经被她和家人接纳为生活的一部分。

而母亲这种专注当下、不惧困难的从容,也让全家人都学会了在医疗仪器的滴答声中,继续寻找生活的安稳与温暖。

多年来,杨女士早已习惯了陪母亲辗转求医的生活。从日照到北京,从上海到全国各地,她们奔波于各大医院,只为寻找更多治疗机会。这期间经历过太多危急时刻,最令她后怕的,是2021年母亲确诊癌症的那一天。

02/ 膀胱癌确诊

三年前,杨女士母亲的泌尿系统再次拉响了警报。尿失禁是大多数人难有的体验,母亲之前也有过几回,但当鲜红的尿液从母亲身体里排出时,即便是身经百战的杨女士也有些慌了。血尿加上母亲腹痛难忍的症状,无疑意味着她的身体出现了新的变故。

杨女士立即带着母亲赶往青岛,挂了最近的专家号。她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虚弱的母亲完成各项检查:先是造影CT发现了肿瘤,接着是必须进行的病理活检。随着检查报告一张张出来,要做的检测项目越来越多,病情指向也越来越明确,杨女士的心也跟着不断往下沉。

这已经不是杨女士第一次因为母亲的病情而辗转难眠,但这次的等待格外煎熬。每当夜深人静时,那些可怕的猜测就会不受控制地在脑海中翻涌。

而当"膀胱恶性肿瘤"五个刺眼的大字最终出现在病历上时,杨女士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蹿上来,手脚瞬间变得冰凉。

但紧张和害怕只在杨女士的心中持续了一小段时间,可能是过去陪母亲求医的经历太多,有病就治,有药就吃,只要还有方法,那就还不到绝望的时候。她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和主治医生了解治疗方案,和家里的亲属筹措治疗的费用,和母亲讲解她的病情、安抚对姥姥病情半懂不懂的孩子,以及了解所有她应该知道的一切,为母亲的生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她一直都认为自己的母亲是一个要强开朗的女人,那么作为她的女儿,这个时候也应该要强一点,开朗一点,扛得住事一点。

为杨女士母亲进行手术的医生也在有条不紊地准备着:高龄、长期泌尿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无论具备哪一条,都要求做手术的医生谨慎对待。

这是一场复杂的手术。为了尽可能消灭癌细胞,医生要将杨女士母亲的膀胱、输卵管、输尿管、子宫附件、卵巢等腹腔器官一起切除。为了防止转移,双侧肾脏也做了结扎。

这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目标则是挽救杨女士母亲的生命,以及一个家庭的美好生活。

在母亲进入手术室后的几个小时里,忙碌的医生、不安的家属和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一起构成了医院每天都在上演的日常。万幸,手术完成得很好。虽然杨女士母亲的身体急剧消瘦,体重从120斤跌至100斤,但一切指标都在向好。

对杨女士一家来说,这个结果已经足够美好。

十几年的求医之路,被疾病改变生活轨迹的,其实远不止杨女士母亲一人,杨女士自己为了照顾好母亲,早已辞职。她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详细地记录着母亲生病后的种种经历;杨女士的父亲退休归家,生活重心完全倾斜于病榻。杨女士的女儿也在外婆的病榻前从垂髫稚子长成了亭亭少女。

8671752203896805

心声 · 杨女士

"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尽我最大的能力,让她能多活一天就多活一天。"

03/ 再生变故

陪母亲又一次闯过鬼门关的杨女士,比任何人都更懂得生命的脆弱与珍贵。那些与母亲相守的平凡日子,如今在她眼中都成了上天的恩赐。

然而命运总爱开玩笑。一年前,母亲右侧腹壁突然鼓起一个包块,走路时稍一挤压就疼痛难忍。这个不祥的征兆让全家人心头一紧。

杨女士熟练地带着母亲赶往青岛市立医院,挂号、问诊、检查--这套流程他们早已烂熟于心,却每次都走得步履沉重。当病理报告揭晓时,结果犹如一记闷棍:四个大小不一的转移瘤来势汹汹。更棘手的是,母亲仅存的肾功能和常年透析的身体状况,让手术希望变得渺茫。

如果换作十年前,杨女士只能带着遗憾与母亲离开医院,但现在,科技的进步为杨女士的母亲点燃了治疗的曙光。杨女士母亲的主治医生发现,在基因检测中,杨女士母亲有一项癌细胞基因表达率很高,可以使用ADC药物进行靶向治疗。

虽然前路依然艰难,但至少,希望还在。

1141752203931155

心声 · 杨女士

"只要我们有方案、有药的话,就没有那么可怕。"、

04/ 奇迹再现

24921752204033766

2024年8月中旬,杨女士母亲开始了ADC靶向治疗。由于她长期依赖透析,医生谨慎地将用药剂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每三周注射一次。此时的杨女士其实几乎不抱希望,用她自己的话说,完全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

然而奇迹就这样悄然而至。还没等到第三次注射,杨女士母亲就通过触摸发现肿瘤正在明显缩小,整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开始逐渐好转。这个意外的转机,让全家人重新燃起了希望。

杨女士在欣喜万分的同时,又怕这来之不易的欢喜之后,会是更深的绝望。在这复杂的情绪下,杨女士带着母亲前往了日照医院,进行检查。B超显示,肿瘤已缩小到2厘米左右。

"结果就是挺神奇的,就是它真的消了!"

ADC药物点燃了杨女士心中的火光,在坚持用药近三个月后,他们再次前往青岛复查。结果显示,杨女士母亲目前的大部分肿瘤消失,仅存一个1~2厘米的结节病灶。至2025年2月初,此结节仍稳定在约1公分。更可贵的是,六十几岁的母亲头发未落,饮食睡眠如常,日常的透析也没有受到影响,体重更是重回120斤。

"这药是福音!"杨女士的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震颤。

在这十七年漫长的抗病岁月里,杨女士陪伴母亲经历了四十余次小手术,和十几次全麻半麻的大手术。可以说,母亲小半生的光阴都与医院相伴,而支撑她一路走来的,是全家人的共同坚守:女儿寸步不离地贴身陪伴,父亲无微不至地看护照料,女婿尽心尽力地分担重担,就连七八岁的外孙女,也早早学会了在病床前为姥姥按摩双腿。

为了配合治疗,全家人甚至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严格把控饮食,几乎从不外出就餐;女儿和父亲更是常年坚持锻炼,只为保持强健的体魄来守护挚爱的亲人。

这场与病魔的持久战,早已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家人用爱与坚持筑起的生命防线。

05/ 生命之盾

2025年6月的当下,ADC药物的治疗仍在继续。除了对主治医生的感谢,杨女士也惊喜于相关药物被列入了国家医保目录,这极大地减轻了他们一家的经济负担。

此外,杨女士还非常感谢"维爱同行"--患者关爱项目为他们家提供的帮助。患教专员杨翱翔不仅耐心为他们家解答生活上的各类问题,还时常送上贴心问候,尽力疏导家人因疾病产生的负面情绪。无论是电话中反复确认的医嘱、与杨女士交谈时流露的关切,还是和杨女士母亲会面时的每一句叮嘱,都让老人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十七年抗争,淬炼出一家对生命最深的敬畏。杨女士自己稍有不适便及时就医,因为喝酒对身体有害,就彻底戒酒、坚持锻炼降尿酸;杨女士的父亲也是每日健行四五公里,只为保持健康体魄。而他们想对还在抗癌之路上战斗的患者及家属说:

8501752204081772

杨女士寄语

2025/7/11

"要是真的生病了。首先肯定是去就医,如果这个大夫说有方案、有办法、有药那么我们就先不要太绝望。因为我们这么多年总结出的结论就是,只要我们有方案、有药的话,就没有那么可怕。先别难过,去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然后剩下的就交给医生,交给大夫。"

06/ 尾声

清晨的日照总能看到杨女士父亲健步如飞的身影。杨女士有时也会小心搀扶着母亲出门逛逛。日照的海浪冲刷着望不着边际的海岸,这对在阳光下并行的母女就是对坚持最好的注解。

愿每个还在生命之路上跋涉的人,都能从这对母女的故事中,获得点滴力量。也祝愿还在抗癌之路上奋进的患者朋友们,每一步都向光而行。

71241752204138592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杨女士,母亲,生活,治疗,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