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天津药品监督管理局2025年1-3月发布的医疗器械注册数据,共新增10个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涉及9家注册人企业。
一、数据概览与整体情况
根据天津药品监督管理局2025年1-3月发布的医疗器械注册数据,共新增10个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涉及9家注册人企业。
二、委托生产全景扫描:本地化占比提升,跨区域协作深化
1. 地域分布:天津本地代工崛起,长三角、珠三角仍为核心
核心发现:
IVD类100%本地生产:血小板聚集检测试剂盒由天津中成佳益代工,反映本地生物医药代工能力提升。
设备与耗材跨区域协作:高端设备(如全自动多功能分析仪)依赖浙江、广东精密制造,耗材则与北京、广东形成互补。
2. 专业化分工:本地代工厂聚焦低门槛品类,高精尖依赖外省
本地优势领域:
天津中成佳益(IVD试剂):擅长血小板功能检测试剂代工,工艺标准化程度高。
天津远东医材(耗材):导管固定装置、皮肤闭合器等低复杂度产品。
外省技术依赖:
浙江迈纳士(全自动分析仪):精密机械与多模块集成能力突出。
东莞厚永(输尿管鞘导管):亲水涂层与无菌处理技术成熟。
隔艾穴位热敷贴:结合艾绒与发热剂(活性炭、铁粉),用于局部消炎止痛。
藻酸盐敷料:分Ⅰ/Ⅱ型,覆盖创面并吸收渗液,材料为海藻酸钙纤维,规格灵活(2~1250px)。
三、委托生产驱动逻辑:政策引导与产业协同
1. 政策驱动本地化生产
天津市对第二类医疗器械审批提速,鼓励企业优先选择本地代工,降低监管成本。
案例:光联医疗委托天津天瞳星生产强脉冲光治疗仪,实现"研发-生产-审批"全链条本地化。
2. 跨区域技术互补
高精度设备外流:全自动多功能分析仪(浙江迈纳士代工)依赖长三角电子元件供应链。
材料工艺外协:一次性骨水泥输送器(北京蓝拓代工)需特殊灭菌工艺,本地企业技术储备不足。
3. 成本控制策略
本地代工成本低于长三角(如导管固定装置代工成本低15%-20%),但高端品类仍依赖外省。
2025年天津市医疗器械委托生产呈现"本地化与跨区域并存"的双轨模式,未来需通过技术升级与政策优化,推动本地代工从低端向高端跃迁,避免陷入"低附加值陷阱"。注:数据统计周期为2025年1月1日-3月31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