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由公立医院打造的会员中心,如今运行已经超过一年,情况如何?
全国首个由公立医院打造的会员中心,如今运行已经超过一年,情况如何?
2024年5月,恩泽健康会员中心的启动,曾引发行业内外对公立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的广泛关注——该中心由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打造,旨在把「体验服务」作为落脚点,着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公立医院做会员中心,很容易引发「医院逐利」的公众误解。但是事实上,恩泽健康会员中心从出发点到运行模式都非常纯粹——这项致力于提供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的举措,最初订立的99元/人的会员年费,如今打折为59元/人,难以覆盖人力、技术及运维支出等成本。
谈及为何愿意做「亏本的买卖」?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陈海啸告诉健康界,医院算的不是小账而是大账,「虽然短期内可能面临项目经济亏损,但获得的是无形的长期价值——服务流程更加高效便捷,医疗质量持续提升。」
「从整体效益来看,这实际上为医院节省了运营成本,创造了综合价值。」他说,医院应从战略层面权衡得失,而非仅关注短期经济账,更好的服务是医院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为什么做?
破解医疗服务体系「碎片化」难题
作为一家业内知名的三甲公立医疗机构,做会员中心的出发点是什么?这基于中心对现代大型医院服务痛点的洞察。
陈海啸分析,当代医学倡导整合医疗、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但实际医疗实践中,由于医院规模扩大和就诊流程复杂化,患者在庞杂的医疗系统中无助感较强,而传统投诉渠道因门槛效应难以有效触达普通服务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学科细分和亚专科发展,专科之间壁垒愈加分明,医护团队呈现条块分割状态。他以骨科举例:学科进一步细分为骨关节、脊柱等9个亚专科,导致医疗服务人为割裂,造成患者多次就诊间缺乏连续性,既往病史与当前诊疗脱节,更谈不上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而恩泽医疗集团健康会员中心的推出,正是为了解决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碎片化」问题。陈海啸告诉健康界,医院此举借鉴了酒店及航空公司的会员服务理念,通过建立会员制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
在操作层面,医院并没有大举投入,而是在原有呼叫中心和互联网医学中心的基础上,整合各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围绕群众的健康管理或疾病诊疗和康复需求,打造由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赋能的「医护人员+个案管理师+健康管家」团队,联合提供的患者专属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分享线索、探讨合作、加入社群
怎么做?
从就医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切入
在实施策略上,恩泽医疗中心(集团)秉持审慎推进的原则。
会员服务中心的核心职能,在于统筹协调会员患者的全程就诊服务。然而,陈海啸深知,医疗具有需求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基本矛盾,即便当前医疗机构规模扩大,其服务供给仍难以精准匹配患者实际需求。
「因此,中心选择从医疗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切入——即那些本应做好却尚未完善的基础服务环节。」他表示。具体而言,中心着力优化患者就诊全流程中的细微服务节点:包括预约挂号后的精准就诊引导、就诊时间的弹性调整、就诊过程中的问题的实时咨询等。
特别针对医患沟通这一关键环节,传统投诉机制因存在心理顾虑而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中心创新性地将会员服务中心定位为医患协调服务平台,使患者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寻求更便捷的服务协助。
中心提出「1+N」会员服务模式:「1」 代表基础会员服务,包括日常健康、就医咨询、个人私属档案管理等常规支持;「N」 指专项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已涵盖体重管理、孕产期照护、术后康复及围手术期管理等延伸项目。以孕产服务为例,中心整合了从备孕、孕期、分娩到产后康复及新生儿护理的一站式全流程服务资源。
针对患者在传统就医模式下,每次就诊接触不同医护人员、难以建立持续诊疗关系等问题,中心一方面整合既有互联网资源,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一方面设立专职服务团队和实体服务站点,在院内设置会员专属休息区,配备茶水、点心等基础服务设施,特别针对老年及儿童群体设有独立休息区域。
这种「线上+线下」的服务矩阵,既保留了互联网医疗的高效性,又通过实体空间增强了服务的感知温度。陈海啸告诉健康界,目前该会员体系已初具规模,注册会员超万人。首批会员续费率表现良好,一年期满后已有上千人完成续费。
如何收费?
建立适度收费的惠民会员制模式
公立医院设置会员服务中心,「如何收费」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话题。
不同于民营医疗机构动辄数千乃至上万元的高端医疗健康会员费,恩泽医疗中心(集团)的费用原则,是建立适度收费的惠民会员制模式。因此,医院将年费定为59元(原计划99元),并适时推出优惠福利活动。
即便如此,为了严格遵守公立医院收费管理规定,院方不参与收益分配,患者在充分自愿的前提下,将会员费直接支付给第三方服务商,资金流与医院完全隔离。医院的重点是做好相应医疗服务工作,并严格把控患者信息的访问权限,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所有患者数据库均存储于医院内部系统,信息流转需遵循医院制定的严格管理规范。
「虽然目前我们投入不大,主要利用现在有人员和设备,但在现有59元年费的收费标准下,会员服务中心仍处于项目亏损状态」,陈海啸坦言,当前主要着眼于培育服务模式和积累运营经验。他表示,未来视政策调整情况,不排除医院直接参与收费的可能,但在现阶段仍坚持这一审慎的过渡性安排。
「我们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资源匹配,从而为患者创造实际价值。」他表示,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滞后,公立医院定价自主权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未来需要在政策框架内寻求突破,构建更加灵活、可持续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系。
从「患者」到「健康管理者」
如何推动身份转变?
当前,AI技术正逐步从单一辅助功能向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演进。中心紧跟技术前沿,基于融合DeepSeek、Qwen等技术底座研发的CareAI智能健康管理平台,打造恩泽「AI健康管家」,上线覆盖患者就医全场景的智能体矩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其中,针对检查检验报告解读这一高频需求,AI可自动识别指标的异常情况,对关键指标进行重点标注与解读。该服务通过医院官方APP提供图文语音多模态呈现形式,日均服务已超6000+例次患者,解读准确率高达93%以上,颇受患者好评,有效缓解了传统就医场景中「医生解读时间不足」、「护理人员解答不全面」等痛点问题。
陈海啸表示,下一步,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希望通过分层服务设计,使得会员中心既实现可持续运营,又能与患者建立长期互动,「而非仅在疾病发生时产生联系」。全周期健康管理指的是覆盖用户健康维护需求(如轻微不适咨询),通过会员互联网中心提供免费基础咨询,增强百姓自我日常健康管理干预能力。
健康中国需要人人参与。「作为公立医院,我们希望践行健康促进理念,培育‘我的健康自己作主’的主动自我健康管理理念,重点投入疾病预防领域,通过长期健康管理减少疾病发生。」他表示,这也与当前医改方向高度契合。
但是,新的问题和挑战并存。
在AI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精准化服务、培养患者自我主动健康管理能力成为关键。中心致力于构建新型医患互动模式,引导患者有效利用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优化患者自主健康数据采集与医患沟通机制,推动每个人从「患者」到自我「健康管理者」的身份转变。
需要明确的是,公立医院在创新服务体系过程中,既要借鉴航空、酒店等行业成熟的服务模式,依托AI技术突破传统医疗服务的时空局限,构建具有医疗特色的普惠型服务体系;更要立足医疗行业特性,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其核心在于,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补偿机制,在坚守公益属性的同时,确保运营的可持续性。
扫码加入「以健康为中心」医院发展与能力建设专区
【系列直播,抢先观看】
【标杆探访,抢先报名】
【社群交流,持续学习】
【解决方案,提升效率】
作者 | 刘文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