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治疗癌症,医学界不断探索创新疗法。从手术、放疗、化疗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每一步突破都承载着患者的希望。近年来,一种“以毒攻毒”的策略-溶瘤病毒疗法,
为了更好的治疗癌症,医学界不断探索创新疗法。从手术、放疗、化疗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每一步突破都承载着患者的希望。近年来,一种"以毒攻毒"的策略-溶瘤病毒疗法,正以惊人的潜力成为抗癌领域的新星。
什么是溶瘤病毒
溶瘤病毒是一种可以选择性感染和杀死肿瘤细胞的病毒,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当病毒感染肿瘤细胞时,病毒会在细胞内不断复制,直至宿主细胞破裂。濒死的癌细胞会释放肿瘤抗原等物质,使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看见"这些癌细胞。溶瘤病毒就像是对免疫系统的警报,发出信号表明这里有问题。这种机制可以触发对局部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并激活对身体其他部位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
溶瘤病毒的优势
与现有的治疗方法相比,溶瘤病毒(OVs)具有几个独特的优势:
1.耐药性风险低:溶瘤病毒通常靶向多条致癌通路,并通过多重机制发挥细胞毒性,这可能会改善耐药性;
2.肿瘤选择性复制且无致病性:仅在肿瘤内复制,系统性毒性极低;
3.病毒剂量动态富集:由于原位病毒扩增,肿瘤中的病毒剂量随时间增加,而不是随时间减少的经典药物药代动力学。
溶瘤病毒的类型
目前研究较多的溶瘤病毒包括:
腺病毒:
一类常见病毒,可引发多种症状,通常表现为轻症,包括咽喉疼痛、疲劳及类似感冒的症状。
单纯疱疹病毒:
一种可导致口腔或口腔附近形成溃疡的病毒。
新城疫病毒:
一种主要在鸟类中发现的病毒;可引起人类轻度结膜炎和流感样症状。
呼肠孤病毒:
一类可影响多种动物胃肠道和呼吸道的病毒家族。
痘苗病毒:
曾用于预防和消灭天花的病毒;极少导致人类患病,可能引发全身性皮疹。
水疱性口炎病毒:
可在人类中引发类似流感的症状。
RP1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实现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肿瘤缩小甚至消失
2024年7月8日,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了溶瘤病毒疗法RP1(vusolimogene oderparepvec)联合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治疗黑色素瘤的IGNYTE临床试验结果。
RP1是一款基于单纯疱疹病毒株的溶瘤病毒疗法。结果显示:140例患者接受治疗,46例(32.9%)患者实现了客观缓解,21例(15%)患者完全缓解(CR),25例(17.9%)患者部分缓解(PR),31例患者病情稳定(SD)。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长达33.7个月,1年持续缓解率69.5%。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RP1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在治疗抗PD-1失败的黑色素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患者示例
如图所示,经RP1+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后,患者肿瘤显著缩小甚至消失。
溶瘤病毒在哪些癌症中表现出潜力?
已有多个临床试验显示,溶瘤病毒在卵巢癌、肉瘤、头颈癌、肝癌等领域都有一定的疗效。
黑色素瘤
2015年,安进的溶瘤病毒疗法T-Vec获批上市,成为美国首个获批的溶瘤病毒疗法。该疗法通过瘤内注射给药,经过基因改造后可促进免疫细胞生成,同时降低疱疹病毒致病风险。T-VEC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
软组织肉瘤
OVV-01是基于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改造而来的溶瘤病毒。数据显示,OVV-01在部分患者中实现了长期无癌生存,尤其是对软组织肉瘤(STS)患者疗效显著。
肝细胞癌
VG161是一种基于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构建的新型抗肿瘤免疫增强型溶瘤病毒,VG161已在国内外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数据表明,VG161治疗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疗效。
血液恶性肿瘤
VSV-IFNβ-NIS是一种基于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溶瘤病毒,在评估VSV-IFNβ-NIS的1期剂量递增临床试验(NCT03017820)中,15名复发难治性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展现出持久缓解的疗效。
结语
溶瘤病毒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新方向,在黑色素瘤、头颈癌、肝癌等领域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虽然目前适应症有限,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患者可能会从这种治疗中受益。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溶瘤病毒治疗有望在癌症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期待更多临床试验数据的公布,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