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10年3次手术的逆袭之路,从无法站立到走出人生 “稳” 步!

2025-07-10 09:11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大龄脑瘫患者的十年学习独自走路过程,是痉挛型脑瘫患者个体化、序列化治疗的生动诠释。

"你看他现在走得多稳!"复诊时,刘女士(化姓)的声音带着哽咽,目光紧紧追随着在独自走路的儿子石头(化名)。如果是在10年前,刘女士是如何都无法想象这个曾被诊断为重度痉挛型脑瘫的孩子,能靠自己的力量稳稳地站在阳光下。石头脸上绽放的笑容,是10年艰辛治疗路上最动人的勋章。

重度脑瘫,22岁仍不能独自站立走路

石头的童年,始终笼罩在"脑瘫"的阴影之下,他的双脚呈现顽固的尖足,双手抓握笨拙无力,需要家人的全力扶持才能站立、行走,每迈一步都异常吃力,身体呈现明显的蹲伏步态。2016年,石头第一次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我院脑瘫科二区副主任郑炳铃第一次见到患者时,他已经22岁,属于大龄脑瘫患儿。患者智力正常,查体发现患者双下肢僵硬,下肢肌张力4级,不能独自站立,不能行走,扶持下行走时双下肢呈膝内收、膝前弓姿态,双足下垂,严重肢体畸形。郑炳铃认为患者符合痉挛型脑性瘫痪的诊断。

57541752056069728

2016年,第一次手术前

用10年坚持换独自走路

郑炳铃带领团队详细评估了患者的病情--重度痉挛型脑瘫严重限制了他的运动能力,要打破枷锁,需要精准而系统的手术干预。2016年12月,郑炳铃团队为患者行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这次手术从源头精准切断导致肌张力异常增高的部分脊神经后根纤维,为后续改善和康复奠定了基础。

郑炳铃介绍,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代表了现代脑瘫外科的核心进展--通过电生理监测精准切断导致痉挛的神经纤维,保留正常神经功能,为后续康复创造基础条件。而髌韧带重建术则突破了大龄脑瘫继发畸形矫正的难点,此类手术曾被视为"禁区"。

经历两个疗程的系统康复,时间来到2017年,针对患者下肢多组痉挛肌群的问题,郑炳铃团队为其行双侧股直肌、大腿内收肌松解术+双侧腘绳肌、股二头肌松解术+石膏固定术。这次手术逐一松解了严重制约患者下肢伸展和步态的挛缩肌腱,术后石膏固定则确保了肌肉在理想长度上愈合。

然而,康复之路并非坦途。由于长期的异常姿势和肌力不平衡,石头的双膝出现了高位髌骨的并发症,再次威胁到他刚刚改善的行走功能。面对这一挑战,郑炳铃团队并未却步。2020年及2021年,郑炳铃团队分别为患者行髌韧带止点下移术+l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术。通过将髌韧带附着点下移并利用外固定架精确调整固定,有效矫正了患者的髌骨位置,提升了膝关节的稳定性与功能。

74431752056070383

5621752056070751

家庭与社会的双重托举

如今的石头,行走姿势挺拔稳健,运动功能大幅提升,曾经遥不可及的独立生活,已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从需要搀扶到独立行走,石头的每一步都凝聚着郑炳铃团队精湛的医术、康复师的汗水,更离不开母亲和兄弟姐妹日复一日的背扶与鼓励。正如河源赵丽娟背着脑瘫女儿池瑛琦求学十二年,终助其考入大学。

接受了三次手术治疗的石头,各方面的生活能力提升明显。平日里,他就在家经营着微商店。在一个平常的午后,石头亲手做了一份番茄蛋花汤。当他把第一碗汤捧给母亲时,刘女士的泪水夺眶而出。汤或许稀薄,味道或许平淡,却是对"有尊严地活着"的铿锵宣言。脑瘫康复不仅是医学课题,更是爱的系统工程。

生命的回响:在残缺中寻找圆满

石头的十年学习独自走路过程,是痉挛型脑瘫患者个体化、序列化治疗的生动诠释。从SPR手术到肌群松解,再到针对继发畸形的髌韧带重建,每一步都考验着团队对疾病演变规律的把握和精准干预的魄力。脑瘫治疗没有一蹴而就的奇迹,唯有以匠心制定长期规划,以仁心陪伴患者穿越低谷,才能最终点亮希望之光。

广东三九脑科脑瘫科团队始终致力于在复杂病变更深处,为生命寻找更优解。每一份坚持,都在重塑人生的轨迹;每一次突破,都在印证折翼的天使,终能重获翱翔的力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脑瘫,石头,患者,郑炳铃,手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