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4cm才被发现!当脑膜瘤“失控生长”压迫脑干,有多危险?
于脑膜瘤,你了解多少?
绝大多数脑膜瘤为1级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这是多数患者对于脑膜瘤的初印象,当然这是事实。但是,脑膜瘤狡猾之处就在于它们通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静默性生长,一旦发现时已非常大,但可能不会引起任何症状或仅引起轻微症状。因此,能在早期发现脑膜瘤实属不幸中的万幸。临床上,许多脑膜瘤都是在体检时偶然被检出,有些患者在确诊时肿瘤已悄然长至4cm以上,而具体何时开始生长却难以追溯。
脑膜瘤生长速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脑膜瘤的类型、生长速度等等。岩斜区,这一常常发生脑膜瘤之地,不仅手术难,而且易生长。它可以侵袭颅底的复杂骨骼,涉及关键的颅底结构,如大血管和颅神经,并压迫脑干等重要结构。相关研究表明;一旦这颗潜伏在颅底的"恶魔种子"开始躁动,它不是匀速,可能会快得让你措手不及--88.2%的肿瘤都在持续膨胀,年均增长2.38cm³(最高可达25.9cm³)!
岩斜区脑膜瘤一旦压迫脑干,将直接威胁生命中枢,其危险性不容小觑。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脑干区域掌控着呼吸、心跳、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当肿瘤压迫时: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头痛、眩晕等轻微症状;随着压迫加重,会出现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功能缺损;最危险的是当脑干严重受压时,可能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由于岩斜区位置深在,周围密布重要神经血管,手术难度极大,若不能及时解除压迫,患者可能面临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甚至长期昏迷。
INC岩斜区脑膜瘤只能保守?
手术六大难点解读岩斜区位于颞骨岩部背面与枕骨斜坡部的岩斜裂汇合处,从岩骨尖至颈静脉孔。内侧至斜坡中线,外侧至第Ⅴ、Ⅶ和Ⅷ脑神经,上缘为鞍背,下缘为颈静脉孔水平;下方为枕骨大孔区。岩斜区脑膜瘤由于位置深,毗邻重要解剖结构,很难实现肿瘤全切除,且有较高的术后致残率,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难点。
1. 脑干前上方主要涉及有第三脑室、下丘脑、垂体、脑底动脉环等重要组织结构,这部分肿瘤一般都是瘤体较大时从前方向后推挤中脑,脑干症状多不明显,肿瘤较易与脑干分离。
2. 脑干后上方主要涉及有松果体区、小脑幕、大脑大静脉等组织结构,肿瘤一般易于压迫中脑导水管引起脑积水、上视困难等症状,根据肿瘤性质等不同采用的治疗方式也不同。
3. 脑干前方主要涉及有岩骨斜坡、基底动脉、颅神经等组织结构,术前症状多较轻、病程较长,但肿瘤位置深在,手术较难。
4. 脑干侧方主要涉及有桥脑小脑角区、颈静脉孔区等组织结构,手术显露难度大。
5. 脑干后方主要涉及有第四脑室、小脑蚓部、小脑脚等组织结构,肿瘤一般易于引起脑积水、颅高压症状等,肿瘤可侵及脑干。
6. 脑干下方主要涉及枕大孔、椎动脉等组织结构,肿瘤易于引起呼吸困难、脑积水、颅高压症状等,因影响延髓,手术要求精细。
关于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目前仍有许多争议,特别是手术入路的选择,不仅关乎切除率,更与患者的预后紧密联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