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IP-seq揭示m6A修饰在病毒感染中的免疫调控作用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和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目前尚无特效药物。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最常见的修饰之一,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和病理过程的调控,包括病毒感染。研究表明,m6A修饰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反应。
近日,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李竹博士等为第一作者,贵州省人民医院刘代顺教授为通讯作者,在《i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The GDF6-FTO axis modulates the innate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的研究论文,探讨了m6A修饰在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中的作用,特别是FTO(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蛋白)和GDF6(生长分化因子6)在调控宿主抗病毒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功能。研究发现,RSV感染导致宿主m6A修饰水平下降,FTO表达增加,而FTO通过调控GDF6的m6A修饰影响病毒复制和免疫反应。研究结果为开发靶向RSV感染的新疗法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点。
标题:The GDF6-FTO axis modulates the innate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GDF6-FTO轴调控对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先天免疫和炎症反应)
发表时间:2024年10月18日
发表期刊:iScience
影响因子:IF5.8
技术平台:MeRIP-seq、RNA-seq
研究亮点
l RSV感染促进去甲基化酶FTO增加:RSV感染导致去甲基化酶FTO的表达水平上升。
l FTO耗竭稳定了GDF6的mRNA:在FTO基因敲除的细胞中,GDF6的mRNA稳定性增强。
l 结合蛋白IGF2BP1缺失导致GDF6表达下降:IGF2B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的缺乏会降低GDF6的表达水平。
l FTO/GDF6轴改变I型干扰素和促炎因子:FTO和GDF6互作可调控I型干扰素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
研究摘要
本研究通过MeRIP-seq和对应的RNA-seq分析,揭示了去甲基化酶FTO(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蛋白)耗竭能够稳定GDF6的mRNA,增强I型干扰素(I-IFN)水平,并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病毒效应。此外结合蛋白IGF2BP1缺失会导致GDF6表达下降,进而减少I型干扰素产生。并进一步证实了RSV感染患者咽拭子样本中m6A水平的变化。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RSV感染能够诱导宿主m6A修饰水平变化,而FTO介导的m6A修饰通过促进GDF6 mRNA的稳定性和蛋白翻译,确保了抗病毒免疫反应进行。
FTO-GDF6轴、m6A修饰、抗病毒免疫和病毒复制之间关系机制图形摘要
研究方法
细胞实验:使用BEAS-2B(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RSV感染实验。
临床样本分析:收集RSV感染儿童的咽拭子样本,检测m6A修饰水平。
基因敲除和过表达: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FTO敲除和GDF6过表达的细胞模型。
m6A检测:使用m6A比色法、质谱(MS)分析、RNA斑点印迹等方法检测m6A修饰水平。
转录组测序(RNA-seq)和m6A免疫沉淀测序(MeRIP-seq):分析RSV感染后m6A修饰的基因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
小鼠模型:通过小鼠模型验证RSV感染的病理变化和FTO、GDF6的功能及qPCR验证。
结果图形
(1)RSV感染与低水平m6A mRNA甲基化相关
RSV感染后,BEAS-2B细胞和儿童咽拭子样本中的m6A修饰水平显著下降,且这种下降与FTO表达增加相关。这表明FTO可能在RSV感染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图1:RSV感染期间m6A表达下调,与FTO水平升高一致。
(A) m6A比色法检测BEAS-2B细胞在RSV感染24h后的mRNA m6A修饰整体水平。
(B) m6A比色法检测BEAS-2B细胞在400TCID50/mL RS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m6A水平。
(C) LC-MS量分析BEAS-2B细胞在400TCID50/mL RSV感染24h后的m6A丰度。
(D) m6A比色法定量分析咽拭子样本中总RNA的m6A含量(每组n=16)。
(E) RSV感染24h后BEAS-2B细胞RNA水平的斑点印迹分析。
(F) qPCR分析BEAS-2B细胞在RSV感染24h后的m6A调控因子表达。
(G) GSE3397数据集的m6A调控因子热图。
(H-J) Western blot分析BEAS-2B细胞在RSV感染后RSV-F和FTO的蛋白表达。
(K) qPCR分析咽拭子样本中FTO的表达。
(L) m6A修饰与FTO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RSV感染抑制细胞增殖,激活先天免疫,并促进炎症细胞因子释放
RSV感染抑制了BEAS-2B细胞的增殖,并显著增加了炎症细胞因子(如IL-1、IL-6)和I型干扰素(IFN-α、IFN-β)的表达,激活了宿主的先天免疫反应。
图2:RSV感染抑制细胞增殖,激活先天免疫,并促进炎症细胞因子释放
(A) 在RS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TCID50法检测HEp-2细胞中的RSV病毒滴度。
(B) 在RS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CCK-8实验分析BEAS-2B细胞的增殖情况。
(C-H) RSV感染24小时后BEAS-2B细胞的qPCR分析。
(I-O) RSV感染24小时后BEAS-2B细胞中RSV-G、TLR7、MyD88、RIG-I和IL-6蛋白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
(3)体外实验中FTO对抗病毒免疫是必需的
FTO基因敲除的BEAS-2B细胞中,I型干扰素和抗病毒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表明FTO在调节抗病毒免疫中起关键作用。
图3:体外实验中FTO对抗病毒免疫是必需的。
(A) 使用慢病毒载体建立FTO基因敲除的稳定细胞系。
(B-C) 对照组和FTO基因敲除BEAS-2B细胞的RNA-seq结果进行GO和KEGG分析。
(D) FTO基因敲除组TNF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转录特征的双尾基因集富集分析。
(F) 炎症细胞因子和干扰素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倍数。
(G-L) 在RSV感染24h后,对照组和FTO基因敲除的BEAS-2B细胞的qPCR分析。
(4)FTO调节病毒复制和炎症反应
FTO基因敲除的细胞中,RSV复制减少,I型干扰素和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变化,表明FTO对RSV复制和炎症反应有重要作用。
图4:FTO调控病毒复制和炎症反应
(A) m6A比色法分析FTO基因敲除细胞中mRNA m6A修饰的总体水平。
(B) CCK-8实验分析RSV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FTO基因敲除细胞的细胞增殖情况。
(C) TCID50法检测400 TCID50 RSV感染后FTO基因敲除细胞中RSV的病毒滴度。
(D-E) 在RSV感染24h后,对照组和FTO基因敲除的BEAS-2B细胞的qPCR分析。
(F) 在RSV感染24h后,FTO基因敲除BEAS-2B细胞中RSV-G和RSV-F蛋白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
(G-J) 在RSV感染24h后,对照组和FTO过表达的BEAS-2B细胞的qPCR分析。
(5)GDF6是FTO的直接靶标
通过MeRIP-seq和RNA-seq分析,发现GDF6是FTO的潜在靶基因,FTO通过m6A修饰调节GDF6的mRNA稳定性和蛋白表达。
图5:通过MeRIP-seq和RNA-seq鉴定FTO靶标。
(A) 在RSV感染的BEAS-2B细胞中,MeRIP-seq检测到主要的共有序列"RRACH"。
(B) m6A peaks在mRNA转录本上的密度分布。
(C) 与对照组相比,KEGG富集分析与RSV感染的BEAS-2B细胞中的m6A修饰相关。
(D) RNA-seq鉴定出在有或没有FTO基因敲除的BEAS-2B细胞中上调或下调的基因。
(E-F) 筛选出在MeRIP-seq中下调且在RNA-seq中上调的共有基因。
(G) 在RSV感染或未感染的BEAS-2B细胞中进行24小时qPCR分析。
(H) 在有或没有FTO基因敲除的RSV感染BEAS-2B细胞中进行qPCR分析。
(I) 在咽拭子样本中对GDF6进行实时定量PCR(qPCR)分析。
(J-K) 在有或没有FTO基因敲除的RSV感染BEAS-2B细胞中对GDF6进行西方印迹(Western blot)分析。
(6)体外实验中GDF6减少病毒复制和RSV诱导的炎症反应
GDF6过表达的BEAS-2B细胞中,RSV复制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而I型干扰素的表达增加,表明GDF6在抗病毒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图6:GDF6通过MyD88机制在体外减轻炎症反应
(A-B) 在GDF6过表达的BEAS-2B细胞中,对GDF6进行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
(C-D) GDF6过表达的RSV感染BEAS-2B细胞中的RSV-G进行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
(E) 在400 TCID50 RSV感染后,通过TCID50法检测GDF6过表达细胞中RSV的病毒滴度。
(F-J) 在GDF6过表达的RSV感染BEAS-2B细胞中,对IL-1、IL-6、IFN-α1和IFN-β1进行qPCR分析。
(K) GDF6过表达的RSV感染BEAS-2B细胞的MyD88和IL-6进行Western blot分析。
(7)鉴定GDF6为潜在的m6A修饰基因
通过SRAMP平台预测和m6A RIP-PCR验证,发现GDF6 mRNA上存在多个m6A修饰位点,这些位点影响GDF6表达。
图7:m6A修饰影响GDF6的表达
(A) SRAMP平台预测GDF6的m6A位点。
(B-C) 在BEAS-2B细胞中验证m6A抗体与GDF6-424和GDF6-1199 mRNA之间的直接结合。
(D-E) 在FTO基因敲除的BEAS-2B细胞中,通过MeRIP-qPCR验证m6A抗体和GDF6-424以及GDF6-1199 mRNA的相对富集情况。
(F-G) 在BEAS-2B细胞中,经过有或没有DAA(3-脱氮腺苷)处理后,qPCR确定GDF6 mRNA的相对表达量。
(H-J) 在FTO基因敲除细胞中,经过有或没有DAA处理后,通过Western blot分析确定GDF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8)FTO通过IGF2BP1介导m6A修饰调节GDF6 mRNA稳定性
FTO通过m6A修饰和IGF2BP1调节GDF6 mRNA的稳定性,影响GDF6的蛋白表达。
图8 通过m6A reader IGF2BP1,FTO介导的m6A修饰调节GDF6 mRNA。
(A) GDF6-424/1199的野生型或突变型(A-to-T突变)m6A位点。
(B) 在FTO基因敲除的BEAS-2B细胞中,测定GDF6-WT(野生型)和GDF6-Mut(突变型)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
(C) 有或没有RSV感染的BEAS-2B细胞经放线菌素D处理后检测GDF6 mRNA衰减率。
(D) 在FTO基因敲除且RSV感染的细胞中给予放线菌素D处理后检测GDF6 mRNA衰减率。
(E-G) 使用siRNA在BEAS-2B细胞中通过qPCR分析IGF2BP1-3 mRNA的相对表达量。
(H) FTO基因敲除的BEAS-2B细胞经si-IGF2BP1-3后GDF6 mRNA的相对表达量qPCR分析。
(I-J) 在FTO基因敲除的BEAS-2B细胞中,使用si-IGF2BP1-3后,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GDF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9)体外实验中GDF6对抗病毒免疫是必需的
在GDF6基因敲除的BEAS-2B细胞中,分析结果揭示RSV复制增加,I型干扰素表达减少,表明GDF6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9:GDF6在体外实验中对抗病毒免疫是必需的
(A) 在BEAS-2B细胞中,使用siRNA通过qPCR分析GDF6 mRNA的相对表达量。
(B-D) 在FTO基因敲除的BEAS-2B细胞中,使用si-GDF6后,qPCR分析RSV-N、IFN-α1和IFN-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
易小结
本研究揭示了m6A修饰在RSV感染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FTO和GDF6在调节宿主抗病毒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功能。这些发现为开发针对RSV感染的新疗法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点。
当然,研究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有限、缺乏GDF6定位分析、缺少GDF6与FTO的相互作用域分析等。后续的研究方向或许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性分析。
m6A MeRIP-seq在本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m6A MeRIP-seq技术在本研究中用于鉴定RSV感染后m6A修饰的基因变化,特别是确定了GDF6作为FTO的直接靶基因。通过m6A MeRIP-seq,研究人员能够精确地定位m6A修饰位点,并分析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理解m6A修饰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Li Z, Zhang L, Liu Y, Li H, Gong L, Tan X, Tian J, Pi H, Wang B, Zhao Y, Liu D. The GDF6-FTO axis modulates the innate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Science. 2024 Oct 18;27(10):111038.doi: 10.1016/j.isci.2024.11103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