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FcγRⅡb(CD32b):免疫调节与自身免疫病中的关键抑制

2025-07-07 10:23   斯达特生物

免疫系统通过精细的调节机制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FcγRⅡb(CD32b)作为一种低亲和力的IgG Fc段抑制性受体

免疫系统通过精细的调节机制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FcγRⅡb(CD32b)作为一种低亲和力的IgG Fc段抑制性受体,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胞内段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能够介导免疫抑制作用。FcγRⅡb在维持体液免疫耐受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其表达下调或功能异常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FcγRⅡb的表达、分型、功能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机制。

41031751850512045

FcγRⅡb的表达及分型

结构与分型

FcγRⅡ(CD32)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000的单链糖蛋白,属于低亲和力IgG Fc段受体。人类的FcγRⅡ有a、b、c三个亚型,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基因编码,并存在多个异构体。其中,FcγRⅡa和FcγRⅡc为活化性受体,而FcγRⅡb为抑制性受体。FcγRⅡb广泛表达于除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以外的几乎所有白细胞上。小鼠的FcγRⅡb基因结构和功能与人类相似,但小鼠不存在活化性FcγRⅡa和FcγRⅡc受体。人类和小鼠的FcγRⅡb均存在两种主要的异构体:b1和b2。FcγRⅡb1主要表达于B细胞,发挥免疫抑制功能,但其内吞免疫复合物的能力较弱。FcγRⅡb2则表达于树突状细胞(DC)、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具有较强的内吞免疫复合物能力,并在不同细胞中分别发挥抑制抗原递呈、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吞噬作用和炎症介质释放的功能。除b1和b2异构体外,还存在一种可溶性亚型FcγRⅡb3,其在体外能够抑制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反应,但在体内的生理作用尚不明确。

表达调控

鉴于FcγRⅡb在免疫反应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其表达在体内受到严格调控。FcγRⅡb与激活性受体在功能上相互补充,通常共表达于同一细胞表面,如DC、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抑制性与激活性FcγR的平衡决定了这些细胞的功能。激活性与抑制性FcγR与某一特定IgG同种型的亲和力比值称为激活性-抑制性比率(A/I比率),该比率由细胞上激活性与抑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以及IgG同种型-Fc段受体的亲和力共同决定,进而决定了细胞的活化阈值。不同IgG同种型的功能活性差异与其选择性结合FcγR有关,即特定IgG同种型的A/I比率决定了其在体内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IL)-4能够下调B细胞表面FcγRⅡb的表达,而干扰素-γ则能上调经脂多糖刺激的B细胞上FcγRⅡb的表达。IL-4、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能够上调固有免疫细胞FcγRⅡb的表达,同时下调固有免疫效应细胞激活性FcγR的表达;而C5a和干扰素-γ则能促进固有免疫效应细胞激活性FcγR的表达,同时抑制固有免疫细胞FcγRⅡb的表达水平。这些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介导的FcγR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不同IgG同种型与FcγR的结合亲和力不同,其中FcγRⅡb与IgG1的结合亲和力最高,其次是IgG3、IgG4和IgG2。IgG-Fc段的297位天冬酰胺(Asn)位点为糖基化位点,糖基化状态与Fc段构象改变有关,进而影响IgG与FcγRⅡb结合的亲和力。研究表明,IgG1的Asn297糖链末端唾液酸化显著提高了IgG1与FcγRⅡb的亲和力,具有明显的抗炎效应。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IgG-Fc段唾液酸化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降低,且与狼疮活动度呈负相关。在神经精神受累的SLE患者中,IgG-Fc段唾液酸化水平下降尤为显著,提示高水平IgG-Fc段唾液酸化可能增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疗效。

FcγRⅡb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信号转导机制

FcγRⅡb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后,Src家族激酶LYN使胞质区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磷酸化。ITIM磷酸化后募集含Src同源区域-2-肌醇磷酸酶(SHIPs),通过SHIPs尤其是SHIP1的脱磷酸化作用,最终抑制细胞的激活。

对B细胞的调节

B细胞仅表达抑制型受体FcγRⅡb。免疫复合物与FcγRⅡb交联后,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提高B细胞受体(BCR)的活化阈值,并抑制B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从而抑制B细胞的增殖、类别转换和分化为分泌抗体的浆细胞。B细胞分化为浆母细胞和浆细胞后,仍继续表达FcγRⅡb,且表达量随着浆细胞的成熟而增加。免疫复合物与浆细胞上的FcγRⅡb交联后,可诱导浆细胞凋亡,其胞内凋亡信号传导与mM和SHIPs无关,而与Bcl-2家族的Bim蛋白有关,表明FcγRⅡb具有调控浆细胞存活、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此外,生发中心的滤泡状树突状细胞(FDCs)通过表达FcγRⅡb捕获免疫复合物,避免免疫复合物过度激活生发中心的B细胞,因此FcγRⅡb在维持体液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对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

FcγRⅡb在DC表面的表达可抑制免疫复合物介导的DC成熟和Ⅰ型干扰素的释放。FcγRⅡb还可以抑制激活型FcγRs介导的免疫复合物内化,从而抑制成熟DC的抗原递呈作用。

对固有免疫细胞的调节

在固有免疫细胞上,激活型FcγRs和抑制性FcγRⅡb共同表达于同一细胞。FcγRⅡb下调激活性受体及Toll样受体(TLR)传递的激活信号,抑制细胞的吞噬作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

FcγRⅡb与自身免疫病

作用机制

FcγRⅡb具有负调节免疫反应及抗炎作用,其表达异常和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易感性和炎症反应的强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FcγRⅡb的异常广泛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多发性硬化(MS)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

Pritchard等对狼疮鼠(NZB、BXSB、MRL/lpr)的Fcgr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Fcgr2基因缺陷与巨噬细胞、B细胞表面FcγRⅡb表达下降有关,这在狼疮鼠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正常对照组(BAIBD、C57BL/6、NZW)则没有Fcgr2基因表达缺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活性,细胞,表达,复合物,受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