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乐观预见,集采政策的全面落实,国产化带来的高效供应链和成本管控优势,让国际牙科巨头们投产中国,深耕中国将得到共享中国口腔广阔市场的机遇。
文 | 《口腔观察》丹贝
导 读
七月流火。
全球知名口腔器材制造供应商盈纬达(原卡瓦集团)7月2日宣布与苏州高新区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投资10亿元人民币全面启动盈纬达中国新智造基地项目。《口腔观察》注意到,这也是今年截至目前最大的单笔口腔投融资项目。而在此之前,包括芬兰菲曼特、美国A-dec、 爱齐、日本日进、松风、瑞士士卓曼知名牙科巨头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30年来不断演绎口腔产业的"跑马圈地",加速本土化战略。
01 跨国牙科巨头: 30年"中国化"实践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全球几大牙科巨头布局中国,开启本土化战略的时间轴。
1994年,芬兰投资方FIMET OY、SITRA、FINNFUND,和上海齿科医械厂共同投资组建了上海菲曼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并引入F1-A型与F1-E型牙科椅,至此开启了菲曼特中国牙椅之路。出身于牙科世家,毕业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工程系的Timo Janhunen先生,沉淀口腔行业多年,于1981年创建FIMET OY公司。 由Timo Janhunen先生主持设计了首台牙科综合设备,并将其命名为F1 FIMET。1996年时任芬兰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先生和后任总统哈洛宁先生亲自为上海菲曼特成立剪彩。2015年投资方变更为芬兰FIMET OY和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两家历史悠久的日本齿科巨头在中国投资也值得称道。
2023年8月10日,加码投资3700万美元的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新工厂在昆山高新区开工奠基,引发业界关注。日进齿科材料(昆山)有限公司于1996年在昆山高新区注册成立,是由日本株式会社日进在昆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
2024年4月,日本松风齿科材料项目落户江苏常州高新区,这也是这家百年企业松风株式会社在中国设立的第二家工厂。而此前1996年松风在上海设立代表处,2005年松风成立上海松风齿科材料有限公司,成为日本松风在海外的重要基地。
2009年12月,美国知名的A-dec公司在中国投资设立独资工厂:爱德(杭州)牙科设备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60万美元,为台港澳法人独资企业。A-dec公司由Ken和Joan Austin创立于1964年,是全球知名的牙科设备制造商,也是是美国最大的私有牙科设备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牙科设备制造公司。公司总部坐落于美国俄勒冈州的纽堡市,占地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拥有15栋厂房和近6万平方米的厂区。
2017年,全球隐形矫正巨头爱齐科技投资1.4亿美元在"中国牙谷"四川资阳投资建厂,生产隐适美定制式矫治器和iTero口腔数字印模仪。2020年9月,资阳全新生产基地占地120亩,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爱齐科技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 ,是全球隐形矫正技术的先驱。
2022年8月29日,投资12亿元的士卓曼(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高端种植体产业化项目在上海莘庄工业区举行开工仪式。这是士卓曼集团第20家工厂,也是士卓曼集团首次在海外买地建厂。士卓曼集团成立于1954年,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业务覆盖种植外科、修复治疗、正畸矫正、数字化产业以及生物材料。
2025年7月2日,盈纬达(原卡瓦集团)宣布加码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苏州落地中国新智造基地项目。盈纬达于2006年在中国设立总部,并于2013年在苏州设立本土工厂。
从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三十多年来,国际牙科巨头纷纷进军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并不断加码投资,催生了一个产业的雨后春笋和国产牙科设备的奋起直追,其意义宏阔而深远。
02 雄心与版图: 捕捉中国口腔的时代红利
巨大的中国牙科市场需求,让每一家国际牙科巨头在本土化战略中齐齐入场,奔赴中国口腔的时代红利盛宴。
三十年的中国市场深耕,菲曼特的生产厂区不断扩张,2024年全新上药医械产业园竣工并验收、投产。目前菲曼特产品已经覆盖全国各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知名民营口腔医院及综合性三甲医院口腔中心,并畅销全球。
而位于江苏昆山高新区的日进齿科成为中国口腔教育模具的知名IP。30年来,在中国口腔材料领域,日进齿科的产品覆盖了口腔临床治疗和技工所加工的全产品链,是国内口腔材料的龙头企业;在口腔医学教育产品领域,目前日进齿科的临床教学系统、教学实习模型被国内90%以上的口腔医学院校所采用,市场占有率第一。2024年日进在昆实现产值2.5亿元。
于2024年落户常州的松风齿科作为松风株式会社在中国设立的第二家工厂,将建成高端齿科材料及医疗器械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齿科填充用复合树脂、齿科金属烤瓷瓷粉、玻璃离子水门汀等产品,未来计划导入更多产品线及生产工艺。为打造长三角牙谷地标注入活力。
而位于资阳中国牙谷的爱齐(隐适美)工厂其产能已覆盖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家的生产订单,并进一步覆盖包括韩国在内的亚太市场的生产需求。包括隐适美在内的隐形矫治器年产能突破7200万片,跃居全球首位。
作为瑞士士卓曼集团在亚洲首个集生产、培训与创新一体的基地,上海士卓曼工厂于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一期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达产后年收入将约14亿元人民币。 财报显示,2024年企业全年营收折合201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年增长率达33.3%。该地区增长受益于中国市场的持续强劲增长。
据了解,本月加码投资苏州的盈纬达中国新智造基地,将首次引入种植体与正畸托槽等高端产线,实现核心产品的本土化生产,打造集采产品核心供应基地,更好服务中国市场。
这些代表性的国际牙科巨头"淘金"中国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口腔医疗市场的标杆。为中国口腔医疗市场带来国际理念、技术、教育和规则与秩序。
03 集采机遇: 加速高端牙科器械的国产化
加快国产替代进程,从国家政策到产业发展趋势,进口医疗器械的采购得以进一步规范,而鼓励医疗机构更多采购国产设备(国产设备包括国产品牌和在国内生产的国外品牌),也让国际牙科巨头看到开启本土化战略的必要性和未来潜力。
近年来,全国各地实施"进口医疗设备清单制",清单外产品不得进口,而包括医院自有资金购买进口产品,也必须从严审核。
以2025年第一季度口腔CT设备招投标为例,中标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位的系国产美亚光电,达21.65%。
又以盈纬达为例,这次投资的中国智造基地将新增口腔种植体集采中选品牌诺 保科种植体生产线,并实现核心产品的首次在中国的生产。
可以乐观预见,集采政策的全面落实,国产化带来的高效供应链和成本管控优势,让国际牙科巨头们投产中国,深耕中国将得到共享中国口腔广阔市场的机遇。
未来,更多的国际牙科巨头将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
(说明:本文素材及数据、图片根据所涉品牌官网或媒体公开报道梳理,一并致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