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诊断准确率是医生4倍,5年内50%医生工作量将被替代!

2025
07/06

+
分享
评论
医院品牌专家仲崇海
A-
A+

在AI的技术加速迭代下,医生的传统技术工作将被AI替代,留给医生的职业护城河或许只有医学伦理与人文。那么,各家医院、各位医生为未来的这样变革做好准备了吗?

01

Part One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个新闻:美国曾经炙手可热的专业,计算机科学(CS),如今沦落到投1000份简历却零Offer的惨境!

背后的原因说起来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一帮码农高手,搞出了几个AI编程工具,如Cursor、Windsurf、Copilot、Trae等等,让零基础编程变为现实,所以让新毕业的码农壮烈成了失业大军。

别的没试,但本人亲测了Cursor, 的确非常好上手,起码分别尝试了Python、C#、R语言,成功编出了PDF翻译器、高清录屏等工具,尤其是Deepseek本地化部署的AI创新应用开发更是简单,从编程小白到智能语音分诊与挂号指引(参考以下截图)智能门诊病历等应用系统的独立完整实现(单机测试版),只用了几天时间!

智能语音分诊与挂号指引系统客户端测试截图

智能语音分诊与挂号指引系统调试截图

智能语音分诊与挂号指引系统局部Python代码示意

而AI时代来临之前,哪怕是一位读了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本科生,恐怕是连单独接下这种毫无经验任务的勇气都没有。

AI时代,技能与速度,真的是完全不一样了!

记得6月底的培训中,我还向学员特别推荐了类似Manus的心响APP有个很适合医学科普视频制作的功能:AI绘本,医生输入绘本文字描述后,APP就可以指挥多个Agent在后台干活,然后直接生成漫画、声音、字幕、音乐非常匹配的完整视频。结果上周末的培训我就改了推荐:秒剪和剪映原来都已经推出了AI绘本功能。

十年如一日已成为过去,一日换新颜已成为常态。

而今天看到的一则新闻,让我不禁对照以上这张图想到一个问题:

按照此前的规律,时代变革持续以10倍加速,按此规律,AI时代只需3年就会让我们迎来一个全新时代!我们可以先乐观假定AI时代持续的是10年,那么留给医院和医生们时代转型的时间,能有几年?


02

Part Two

今天看到的那条新闻,标题是:微软表示,其新的AI系统对患者诊断的准确率是人类医生的 4 倍!

根据该新闻报道,微软做了一个对比试验,让微软的AI诊断工具MAI-DxO和人类医生分别对300多份复杂病情患者进行诊断,结果MAI-DxO 的准确率为80%(财富杂志的报道是85%),而人类医生的准确率只有20%!

是不是很诧异?微软的试验,让我明白了比尔·盖茨几个月前为何有底气提出“未来10年内医生可以被AI替代”。

其实AI+医疗,不仅有诧异,更有很多惊喜。接下来可以看个无声短片:

这个短片需要解释一下:苹果公司有个增强现实(AR)的眼镜,叫Apple Vision Pro,去年西门子将其用于影像分析,可以实现人体器官3D影像的720度沉浸式分析,这对于准确诊断、精准定位、教学示范、病情沟通等多方面无疑都是革命性的进步。

展会现场我曾戴上Vision Pro真实体验了一下,沉浸而细腻效果远比这视频要震撼N倍!但是,能有多少家医院已经知晓/启用这项技术了呢?

今天还看了一篇题为《2025年的医疗技术突破》的文章,文章列举了8个方面的突破:


  • AI 驱动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 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进步

  • 3D 生物打印和再生医学

  • 数字疗法和虚拟平台

  • 药物研发中的量子计算

  • 穿戴式全天候健康预测

  • 医疗数据安全的区块链

  • 脑机接口(BCI)


除了顶尖医院和大咖级专家,更广泛的普通医生可能对以上大部分都无感,而更有感于绩效下降、医保算账、医生IP打造合规性、医患关系等等。

不可抗拒的现实,和主观认知的选择,导致了科技进展现状和主观感知的显著差距。

The future is now,未来已来!更关键的是,AI时代已来!

人类的医疗在AI时代正在朝着一个不仅更高效、更个性化,而且更易获得、更主动和更有效的系统迈进。这本是可喜可贺的,但值得担心的是:很多医院/医生的思维,可能还停留在上一个信息时代!


03

Part Three

前面说过,几位高智商的码农通过AI工具创新,把其他码农的就业机会都给干没了。

那么,高智商的医疗科技精英,会不会通过AI创新,让医生也跻身失业大军呢?

“请根据2023年到2025年AI技术的迭代速度和突破性创新情况,完全理性的回答:根据这样的发展速度,AI还有多久就可以替代人类医生的工作?”

我把以上同样的问题,分别输入给了几个国际影响力较大的LLM,并开启了联网搜索模式。

本土的Deepseek结论是:

2028-2030年:AI将替代50%以上的医生工作量(如诊断、分诊、报告生成)。

2035年后:AI可能完全接管标准化医疗流程,人类医生转型为“医疗管理者”,专注于复杂病例会诊与伦理审查

不可替代性:情感关怀、创新性治疗(如基因编辑)仍依赖人类。

谷歌的Gemini 2.5 Pro Think给出的结论是:

5年内: AI在行政、影像分析、信息检索方面成为广泛应用的工具

10-15年内: AI在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建议上成为标准配置,深刻改变医生的工作流程,部分专科(如放射科)的工作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25年及以后: 即使技术有飞跃,由于伦理、法律、信任和人类复杂性的核心障碍,AI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一个能进行全面、人性化诊疗的医生角色我们将看到的是一个高度融合的人机协作模式,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机器替代。

因此,完全理性的回答是:AI不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替代医生,但它会淘汰那些拒绝学习和适应AI的医生。 它将剥离医生工作中重复性、机械性的部分,迫使医疗的本质回归到其最核心的元素:智慧、关怀和人性

Anthropic公司的Claude Opus 4 Think则认为:

10-15年内(2035-2040年),AI将在诊断、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等技术性领域达到或超越人类医生水平。

20-30年内(2045-2055年),AI可能在大部分医疗领域实现高度自动化。

但完全替代人类医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发生,因为医疗的本质包含了太多人文关怀和伦理考量。

更可能的情况是,AI将彻底改变医生的工作方式,让医生从繁重的技术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患者关怀、复杂决策和创新性治疗方案的制定。

OpenAI公司的ChatGPT-o3的总结则是:

“技术可行”与“社会落地”差距至少 10-15 年。

在 2040 年前,AI 主要“替代任务”,而非“替代医生”——医生仍掌管复杂决策、同理心交流和最终责任

真正意义上“AI 医生取代大部分人类医生岗位”最乐观也要 2045 年后,且高度依赖监管、社会接受度、数据共享三个变量。

因此,用一句话概括:以 2023-2025 的迭代速度推演,AI 想彻底取代人类医生,乐观估计需 20 年以上,悲观则仍是一代人的跨度,而关键瓶颈已不仅是算法,而是法规、责任和信任

04

Part Four

以上不同LLM给的结论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核心观点基本一致:医生在纯粹技术层面是可以被替代的,不可替代的是医学伦理与人文层面

这只是基于当前技术发展给出的预判,当通用人工智能(AGI)、真实世界感知等技术实现突破,答案是否会变化尚是未知数。

基于当下的判断,医学伦理与人文将成为医生保住饭碗的护城河,那么各家医院、各位医生朋友,是不是该提前做些行业变革的准备?

品牌为例,LLM给出的相关建议或许值得参考:

1、医院品牌转型

1)从"技术导向"转向"人文关怀"品牌定位

  • 强化温度感打造"有温度的智慧医院"形象,强调人文关怀与AI技术的完美融合。

  • 差异化定位:重点宣传医院在复杂病例处理、多学科协作、个性化治疗方案等AI难以替代的领域的优势。

  • 建立信任体系:强调"AI辅助,医生决策"的诊疗模式,让患者感受到人类医生的不可替代性。

2) 打造"AI+医疗"融合创新品牌

  • 技术领先形象:展示医院在AI应用方面的前沿探索,如"全国首家AI诊断中心"等。

  • 安全保障承诺:建立"双重保障"品牌概念——AI精准+专家把关。

  • 透明化沟通:主动向公众解释AI在诊疗中的角色,消除恐惧和误解。

3)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品牌

  • 预防医学品牌:利用AI进行健康风险预测,打造"治未病"的品牌形象。

  • 慢病管理专家:结合AI监测和人工干预,成为慢性病全程管理的权威。

  • 康复陪伴者:强调长期陪伴和个性化康复方案。

2、医生个人品牌塑造

1)从"医术专家"到"健康顾问"

  • 知识型IP打造: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健康科普,建立个人影响力。

  • 患者教育者:帮助患者理解AI诊断结果,成为"医学翻译官"。

  • 生活方式指导师: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建议,这是AI难以替代的。

2)强化"医者仁心"的人格魅力

  • 情感连接:分享医患故事,展现人性光辉和职业情怀。

  • 伦理守护者:在AI时代坚守医学伦理,成为患者权益的代言人。

  • 心理支持者:提供AI无法给予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3)成为"AI医疗专家"

  • 技术融合者:展示如何巧妙运用AI提升诊疗效果。

  • 创新实践者:分享AI辅助下的创新治疗案例。

  • 行业意见领袖:对AI医疗发展趋势发表专业见解。

前面写过Deepseek的警告性分析:2028-2030年AI将替代50%以上的医生工作量,某种程度,留给医院、医生顺应时代而转型的时间,至多也只有5年。

而50%以上的医生工作量被AI替代,既可视为医院降本增效的转机,也可用于向加强人文服务转型。

5年可以很漫长,5年也可以很快。但骨感的现实只会考验:接下来的5年,我们自己改变了什么

—————>>>

本文作者 | 仲崇海:医界名家大讲堂特聘专家、医院品牌管理实战专家、医院运营管理咨询师、医疗行业发展研究员、AI在医院运营应用系统化培训师、医院科室运营助理制系统设计与实操导师、《健康界》、《华夏医界网》等医疗媒体专栏作者。作为中国医院内部营销第一人、医院品牌精准战略第一人,率先将4P、4C、4V、5-GAP 模型等国际服务营销理论与工具应用到中国的医疗事业,为全国各地三级、二级等不同规模的百余家医院提供了战略咨询、品牌推广技能培训、科室运营落地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AI,医生,医院,医疗,技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