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声 | 第八期:早诊早治,专家教你如何让胃癌退退退!

2025
07/04

+
分享
评论
爱D讯希站
A-
A+

听权威专家说:胃癌早筛关键点+精准治疗最新招

胃癌作为东亚地区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癌症死亡率中位列第三位,严重威胁着民众的健康。传统诊疗模式面临早期症状隐匿、晚期治疗难度大等挑战,随着早筛技术的普及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突破,胃癌防治正迈入"早诊早治、精准干预"的新阶段。为了提升公众对胃癌的认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抗癌信心,济仁慈善基金会"维爱同行"患者关爱项目精心策划并推出了【肿瘤医声】多瘤种科普直播节目。

本栏目专注于肿瘤防治科普,秉持传递权威、实用医学知识的宗旨,致力于搭建医患沟通桥梁,助力患者及家属科学应对疾病,让抗癌历程更具温度与力量。

第八期【肿瘤医声】以"早诊早治 护胃健康"为主题,特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病区主任与GCP病区主任王峰教授,以及郑州人民医院放疗科兼肿瘤内科(北区)主任单国用教授与我们一起,共同就胃癌的早筛早诊和精准治疗理论展开权威科普。让我们一起聆听权威医声,为多瘤种抗癌之路拨云见日,共筑生命防线。

-专家简介-

6871751621117358

王峰教

18811751621129408

单国用教

点击观看完整版视频

-访谈内容-

Q1

胃癌作为消化道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早期往往无典型症状,有些胃癌患者会出现持续性上腹隐痛、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黑便或粪便隐血持续阳性,这些症状很容易和其他胃病混淆。

想请王峰教授为我们科普,出现了哪些症状,应该警惕胃癌的可能?不同类型的胃癌早期症状是否存在差异?

A: 王峰教授

胃癌早期往往症状不太明显,会表现出上腹部不适,偶尔出现隐痛,和常见的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病相似,不容易鉴别。

但随着疾病进展,这些症状会有所变化。比如餐后疼痛,往往提示是胃溃疡,但如果这种节律性的餐后疼痛改变了,要引起警惕,例如原本的餐后痛转为全天持续性钝痛。

此外,伴随症状恶化,患者会出现恶心或是呕吐,需要警惕是不是病情有所加重。不明原因的消瘦,如短时间内(一两个月)体重下降五斤以上,且并非因为工作或生活原因,这种情况也要警惕。最后是黑便,或者是体检时检测出大便隐血持续阳性,都应该引起重视。

另外根据胃癌发生的部位不同,相应症状也有区别。比如胃癌发生在近端,也就是贲门部位,往往和食管癌难以区分,会出现进行性的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如果肿瘤发生在胃体,可能会出现饱胀不适,有一些早饱感,吃一点食物就出现肚子胀,还伴有持续性的疼痛;如果肿瘤发生在胃的远端,即幽门这部分,患者往往会恶心呕吐,且呕吐物往往为胃里面的内容物,会出现酸臭味并伴有持续性疼痛。

这些症状都需要引起警惕,及时到到医院就诊,早发现早诊断。

Q2

除了生活饮食习惯外,研究也表明,直系亲属中有罹患胃癌者,胃癌的发病风险会比普通人群高。能否给我们介绍下,是否有研究提示特定基因突变会使得胃癌的发病率增高?对这些携带致癌基因的人群,有哪些胃癌早筛早检方面的建议?

A: 单国用教授

胃癌的发病是多因素的长期作用,其中一个就是遗传性的基因改变,比如遗传性的弥漫性胃癌基因--CDH1基因突变。携带CDH1基因的患者,在80岁之前发生胃癌的概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六七十,建议这类患者在年轻时,没有癌变之前进行胃切除。

第二种叫林奇综合征,是临床很常见的遗传性的非息肉病性病变的直肠癌高发因素。这是因为它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导致了微卫星不稳定,DNA产生错配修复,从而诱发了癌变。除了上面两种外,还有两种致癌基因突变,分别是幼年性息肉综合征和黑斑息肉综合征。

对于家族中携带有致癌基因的高风险人群,胃癌的早筛、早治、早检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做过胃肠镜的,一定要在40岁左右,做一次胃肠镜检查。由于男性的胃癌发生率是女性的两倍,建议男性在40岁以后,每1~2年做一次常规胃镜体检,高危人群建议1年1次。

辅助阅读:

微卫星不稳定:指DNA复制时微卫星序列发生插入或缺失突变,导致长度改变,本质是 DNA错配修复(MMR)功能缺陷的表现。

Q3

当患者被确诊为胃癌后,确定胃癌的类型是制定治疗策略与评估预后的关键前提,不同类型的胃癌预后的差异也较大。想请王峰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下,不同的胃癌类型在治疗策略和评估预后上会有什么不同?

A: 王峰教授

首先,胃癌的诊断依赖于病理诊断,病理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活检,内镜活检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另外我们还需要做上消化道的造影,看看肿瘤发生的部位,以及是否有梗阻等等。通过彩超,看看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的情况,以及肿瘤是否有向肝、胆、胰、脾这些脏器的转移。此外,CT也是非常重要的判断肿瘤分期的手段。

在病理诊断和分期诊断之后,就能确定患者相对精确的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国际上一般使用TNM分期,根据TNM把胃癌又分为四期。对于特别早的像在黏膜层发生的原位癌,就是T1a的患者,标准治疗手段就是内镜下做切除,创伤小,恢复好,预后又好。

如果肿瘤已经到达黏膜下层,这种叫浸润性胃癌,也就是中期胃癌。它可能有局部的淋巴结转移,这个分期只要没有远处脏器的转移,都叫局部浸润性的胃癌。它里面的TNM分期主要是二期和三期的患者,治疗的方法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像二期的患者有可能直接手术就可以,当然也可以给二三期的患者做新辅助治疗。现在有更多的研究在做新辅助的化免治疗(化疗+免疫治疗),都是围绕手术切除为目标,但不管是以手术为主的术前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最主要的目的都是提高综合治疗水平,提升5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这是对于二三期胃癌的治疗原则。

一旦肿瘤向别的脏器转移,就叫晚期胃癌。晚期胃癌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以系统治疗、全身治疗为主。全身治疗方法现在比较多,像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新的治疗方法。例如像ADC药物治疗等等,都是以全身治疗为主。我们目的就是把不同分期的胃癌分而治之,做到精细化。

现在医学发展非常快,未来更精准的是分子分型。胃癌肿瘤里有各种各样的克隆基因,比如HER2阳性的,Claudin18.2阳性的,PD-L1阳性的,以及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的,这些都是将胃癌做了非常精准的分型,每一种分型都有相应的靶向药物或者是免疫药物,使得晚期的胃癌治疗更精准,也使得以手术为主的局部晚期胃癌有更好的疗效。在患者手术前或手术后使用一些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可以帮助抑制肿瘤的生长或防止肿瘤的复发。

Q4

在胃癌的系统治疗中,传统放化疗虽是重要手段,但部分患者将面临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现在,靶向药物凭借精准作用机制与低毒副作用优势,已成为胃癌个体化治疗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样的人群适合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使用靶向药物的患者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A: 单国用教授

目前胃癌治疗已经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所有药物几乎都是精准靶向治疗。第一个,关于抗HER2治疗,在肿瘤组织活检之后,查到是HER2阳性胃癌,需要用的药物有曲妥珠单抗、维迪西妥单抗以及一些新型的抗HER2单抗药物。

第二个,Claudin18.2靶点,关于Claudin18.2阳性胃癌的治疗,现在有种新药物叫佐妥昔单抗,但很多地方还不可及,对很多患者来说经济上比较难以承受。

第三个靶点,VEGF和VEGFR,它是一个抗血管生成的通路,这一类通路适用的药物是雷莫芦单抗,也是近期才进入中国市场。

第四个靶点,PD-1和PD-L1通路,如果患者PD-L1的检测出现了阳性或者是强阳性,会根据情况选择单药的PD-1、PD-L1药物或者联合治疗。

总的来说靶向治疗的使用条件,第一要分子检测先行,先诊断后治疗,找到靶点再使用相关药物;第二分期匹配,早期、中期、晚期;第三个是联合化疗或者免疫治疗,也就是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第四个是个体化处理,为患者指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Q5

如今,对于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采取以全身抗肿瘤药物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和全程多方位的管理,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想请王峰教授分享一下,靶向药物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使用得当的情况下,能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哪些实质性获益?

A: 王峰教授

胃癌患者是否能够获益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一定要做精准的诊断,也就是诊断先行,明确了靶点之后,才给予患者相应的靶向药物或者免疫治疗药物。

以比较成熟的HER2靶点为例,HER2靶点在胃癌上有十几年时间,应用于靶向药物,最早是ToGA研究,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赫赛汀,延长患者生存达到了2.7个月。过去单纯化疗时代,晚期胃癌的生存期都是在一年之内,联合赫赛汀之后,使得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期接近了14个月,这是里程碑式的胃癌靶向治疗。

随后免疫治疗来临,针对HER2这个靶点,除了用赫赛汀之外,还可以在赫赛汀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再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形成四药联合。这种四药联合,使患者的生存期超过了20个月,这又是一大进步。

以HER2为靶点,现在形成了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新治疗格局,就是四药联合的模式。针对HER2靶点,除了赫赛汀这个大分子单抗外,现在还有更多的药物,比如针对HER2的双抗,针对HER2的ADC药物,针对HER2的小分子的PI3K的药物,对HER2形成了围堵的态势,使得晚期胃癌的生存期不断地在延长。

同时针对HER2靶点,把这些方案再前移到患者做手术前后,使得以手术为主的局部晚期的患者,生存期进一步地延长,有可能获得手术机会。

另外,这两年还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针对Claudin18.2靶点,又开发出了很多的药物,包括单抗、双抗、ADC甚至CAR-T。晚期胃癌的治疗水平远远超出了过去化疗时代,使患者的生存期基本上翻倍了,那么同样这种治疗的模式也在往前推,使以手术为目的的患者也能够获益。

当然,胃癌晚期里面有一些少见的类型,这些患者可以不化疗,单纯从免疫治疗当中就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获益。

Q6

从传统的放化疗,到毒副作用小的靶向治疗,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是医生与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能否结合临床实践与当下的前沿研究,给我们简单聊聊,在不远的未来,胃癌的诊疗有可能在哪些领域实现突破?

A1: 单国用教授

我们之前收治了一个晚期胃癌病人,是非常严重的终末期。作为医生不应该判断生存期,但根据经验来看,生存期应该是非常短的。

刚好检测到患者有HER2三加的表达,就用上了维迪西妥单抗,因为其他药物已经不能用了,联合治疗也不能用,他的身体不能耐受化疗,单纯用了一个维迪西妥单抗,两个周期之后腹水就全消了。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ADC药物,过去治病是向阵地上一顿乱扔手榴弹。现在我们不仅仅把手榴弹绑在了导弹的后边,绑了四到八个手榴弹,同时导弹也精准地打到敌人的指挥部,在指挥部附近进行爆炸,这就是ADC(抗体偶联药物)的优势所在,不像过去一样盲目地扔手榴弹。现在不仅能精准地将导弹打到地方,而且能让手榴弹爆炸在肿瘤局部。

A2: 王峰教授

未来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下降,有赖于全民的参与,任何一个肿瘤都有三级预防,胃癌也不例外。要远离胃癌高危的罹患因素,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一级预防,需要增强全民的健康意识。

第二,要做好二级预防,早诊早治。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责任人,一定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有症状了就去医院体检,体检的医生会给你做全面的体检,像胃肠镜的检查,可以大大地降低胃癌发生率,进而降低死亡率。

第三,三级预防,就是患了病到医院之后,主力军是医生,要想尽办法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也希望大家对三级预防的治疗原则、方法有更多的认识,以利于将来有更好的依从性和配合度。

当然医疗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胃癌的精准治疗还需要更加细化,随着科技发展,每个患者将来都有可能在基因层面、蛋白层面进行研究,然后分析出每个人的肿瘤它的差异之处、它的靶点所在,做到更加精准的治疗,这是未来三级预防的方向。

Q7

ADC药物是一种什么样的药?

A: 王峰教授

ADC药物叫魔法子弹,类似于导弹携带的核弹头,过去技术不成熟,只有这个导弹,导弹和核弹头没有很好地偶联。这几年技术有重大的突破,抗体作为导弹,化疗药物作为核弹头,它们之间有一个很好的链接,现在ADC药物可以到达肿瘤局部定点地释放。

这个技术成熟之后,形成了一个ADC药物的研发平台,研发出了各种不同型号的导弹,比如针对HER2的导弹,针对Claudin18.2的导弹,各种各样都有。

Q8

什么样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A1: 单国用教授

首先,最基本的就是戒烟,大多数人可能不认为抽烟跟胃癌有关系,但其实是有关系的,它会增加15%~20%的胃癌罹患率。

其次,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经常吃烧烤、熏制食品、腌制食品,比如因为经常熬夜导致肥胖。

第三,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如果有精神压力一定要学会自我释放、学会调整、学会适当地放松。

最后,要定期去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定期筛查胃肠镜,包括一些血液指标等等,这些都可以有效地预防胃癌的发生。

A2: 王峰教授

不暴饮暴食、规律的生活作息,还有适当运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在我们国家已经达到了50%,一半的人都是阳性,在个别人群当中已经超过了60%。目前幽门螺杆菌确定是胃部肿瘤,包括胃癌的一类致癌因素,我们一定要重视细菌的防和治。

那怎么防呢?一方面,可以试着采用分餐制,尤其是在聚会的时候。另一个方面,要定期地做胃镜或者做碳呼气,来检查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如果得了,及时清除也是非常重要的。

Q9

幽门螺杆菌治愈之后还会复发吗?

A: 单国用教授

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后,是可以通过四联疗法来清除的,但也不是100%清除。清除之后的这些人群,仍然有复发或者再发的风险,所以还是要从生活习惯上远离这个细菌。

Q10

胃癌手术之后,出现什么症状就代表可能复发了?

A: 单国用教授

关于胃癌术后复发,有很多不同的情况。一个是要看出现的部位,比如复发在局部的话,可能症状表现在局部;如果出现远处转移的话,就会有远处转移的症状。举一些例子:

第一,消化系统症状,比如又出现进食的哽咽感、梗阻感,饭后的呕吐,持续的腹痛,尤其是固定部位的,剑突下也就是我们认为的心窝,出现隐痛或者绞痛,包括黑便、呕血,这些都有可能是复发的迹象。

第二,全身表现,比如体重的骤降,在短期内下降比较明显,一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而且没有其他原因,没有刻意节食、减肥或者吃减肥药。另外,突然间出现贫血乏力、面色苍白等等。

第三,远处转移,也会表现相应的症状。肝转移会出现右上腹的疼痛、黄疸、皮肤发黄、食欲减退;肺转移会出现一些咳嗽、咯血气短、胸闷等等;腹膜转移的话,会引起腹胀的肠梗阻;骨转移的话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等。

最后,一些其他的信号,比如局部淋巴结肿大,脖子突然间锁骨上下淋巴结肿大,还有持续的低热等一系列症状,都要尽早去医院做复诊。除了专业的医学指标之外,患者自我体格检查,也能够感觉到或触摸到的一些东西,可以尽早地提示我们要重视这个问题。

Q11

胃癌术后如何快速恢复体力,回归正常生活?

A: 王峰教授

胃癌术后的恢复和手术的方式有关系,胃癌的手术方式分为几类,在机器人手术、腔镜手术之前,往往是开大刀,创伤大,恢复相对慢一些。如果是近端胃癌的话,它的手术方式必须做全胃切除。全胃切除的患者,恢复也相对较慢。但如果是采用微创手术,或是保留一部分胃的手术方式,患者的恢复会比较快。

医生会在手术前后给患者进行营养宣教,也会在术后给一些膳食指导。比如开始以流食为主,静脉辅助,慢慢地增加饮食量,静脉的量就会降低,这样恢复会更快一些。现在的营养也很多,包括各种各样的营养素、免疫营养素,都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另外,一旦患者能够下床,有一定的体力,还是建议早一点下床活动,有利于消化道功能重建,有利于将来快速康复,这是在饮食方面和运动方面。还有一些心理方面的辅导,有些患者手术完之后会担心复发的问题,这些都要和患者讲到。

Q12

临床过程中,对于这种长期抗癌的患者,家属如何帮助患者去调整心态?

A: 单国用教授

首先是陪护的家属要有充分的心理承受能力,陪护实际上是有技巧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陪护。有的人自身承受能力很差,天天在病房里哭,这种就不适合做陪护,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于需要长期陪护患者的家属,我们有一些建议:

第一,学会倾听患者,让他倾诉,允许他表达痛苦、恐惧、消极情绪,让他有一个释放的阶段。告诉他我能理解你,这是很重要的,不要不停地跟他说你能好起来,先去接受他的消极心态,然后慢慢去引导。

第二,要建立患者的信心,让患者参与到治疗的饮食安排。大多数患者家属现在还是以隐瞒病情为主,医生经常为了配合家属,很长时间向患者隐瞒病情。这在国外的现代医学中,其实是不太主张的,还是希望患者能参与到治疗方案中去。

第三,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支持。对于治疗中的情绪波动,比如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食欲减退,心里有压力以后,患者会睡眠很困难,丧失对各种事情的兴趣,这时候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支持,包括医院也专门培养了一部分医护人员去考心理医师资格,很多医护都已经具备了心理咨询师资格。

第四,家庭中要轮流分工,找到跟患者关系最亲的家属来更多地陪伴他,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第五,给患者一些独处的时间,每天亲属们的探望会给病人的休息带来非常大的困扰。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处理,比如说要进行及时地止痛,我们现在都主张无痛病房、无陪护病房,以及宗教信仰的支持等等。

王峰教授

门诊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

地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地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

门诊时间:每周二、周四上午

地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

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地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区

单国用教授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地点:郑州人民医院门诊三楼18号诊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胃癌,患者,治疗,教授,药物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