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医院还存在“怎么落实”“如何坚持”的挑战。
一、国家方案出台,值得肯定
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聚焦十大问题,明确提出"自查自纠+集中整治+总结评估"的闭环机制。这一方案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疗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当前医疗政策从"事后处罚"走向"系统预防"的趋势。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
✅组织架构清晰、责任压实。压实"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有利于强化组织落实。
✅问题导向精准,整治全覆盖。聚焦十大突出问题,特别是隐私保护、医德医风等 ,覆盖面广且对症下药,体现了医疗质量内涵的全面性。
✅流程闭环,强调自查与监督结合。将"自查自纠 → 集中整治 → 总结评估"整合为闭环,鼓励非惩罚性主动上报,同时强化监管通报曝光 。
这是一次全国范围的医疗质量治理机会窗口,值得每一家医院认真对待。
二、医院下一步该怎么做?三个关键行动点
虽然方案目标明确、架构完整,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还存在"怎么落实""如何坚持"的挑战。"丹说方法"建议医院可从以下三个方向入手:
1. 流程梳理,建立标准化操作步骤
不要只是写《总结材料》,而要把"整治"落实成具体流程。比如:内镜检查,术前核对→术中监测→术后送返,既应形成SOP(标准作业程序),还要配套检查清单(Checklist)。
2. 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建立可量化监控机制
专项整治要有"温度计",最好建立流程绩效指标库,如:
· 高警示药品错配率· 输血/造影前核对率· 病历书写一次合格率· 医疗文书篡改事件数
通过每天/每周收集这些数据,可以制作流程仪表盘(休哈特的控制图),"养成"科室自我反省,确保成果长期保持。
3. 试点机制,局部快速迭代
不要着急"全面开花",根据"三要"原则(重要+主要+必要),首先选1-2个"高风险+高协作"的典型流程(如手术麻醉、急诊入院、造影药品使用)开展试点,形成经验后再扩展。
三、这其实是"精益+六西格玛"的生动实践
国家方案中虽然未使用"精益"和"六西格玛"的术语,但整治行动的背后逻辑正是两者的管理融合:
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精益工具(如VSM流程图、5S整理)和六西格玛方法(如FMEA风险评估、流程能力分析)让整治行动"有效率、可持续"。
🔚 小结:
专项整治是"动起来"的第一步,用精益六西格玛的方法论,才能真正"做下去"!
医院要从制度改进走向流程优化,从材料准备走向行为改变,这是对现代医院管理能力的真正检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