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防治指南:打破意识的 “沉睡枷锁”

2025
06/25

+
分享
评论
善国善城善医善药
A-
A+

当身边的人突然呼之不应、对任何刺激都毫无反应,这可不是简单的 “睡着了”,而是陷入了危险的昏迷状态!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关乎患者生命安危。

昏迷防治指南:打破意识的 "沉睡枷锁"

当身边的人突然呼之不应、对任何刺激都毫无反应,这可不是简单的 "睡着了",而是陷入了危险的昏迷状态!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关乎患者生命安危。作为专注健康教育的主任药师,今天就带你全面认识昏迷,掌握科学的应对和预防方法,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一、定义:深度的意识 "沉睡"

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指人体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导致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如言语呼唤、疼痛刺激等)无反应,不能被唤醒,同时自主运动消失,仅保留基本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 。根据昏迷程度不同,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昏迷程度越深,病情越严重,救治难度也越大。

二、临床表现或症状:失去意识的危险信号

1、浅昏迷:患者意识完全丧失,无自主运动,但对疼痛刺激(如按压眼眶、针刺皮肤)有痛苦表情、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基本反射仍然存在;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一般无明显改变,但呼吸频率和节律可能稍有变化。

2、中昏迷:对强烈疼痛刺激的反应减弱,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均减弱,眼球无转动;呼吸节律可能不规整,血压、心率也可能出现波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病理反射。

3、深昏迷:患者全身肌肉松弛,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不稳定,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心率紊乱;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此时病情极其危重,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三、发生的原因:导致昏迷的 "幕后黑手"

1、脑部疾病

1.1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出血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患者迅速出现头痛、呕吐、肢体偏瘫等症状,进而昏迷;脑梗死起病相对较缓,但随着脑部缺血缺氧加重,也会导致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因动脉瘤破裂引起,患者突发剧烈头痛,随后可能陷入昏迷。

1.2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侵犯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脑功能受损,引发昏迷,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症状。

1.3颅脑外伤:严重的头部撞击、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损伤脑组织和神经,引起昏迷,昏迷时间和严重程度与外伤程度相关。

1.4颅内肿瘤:肿瘤逐渐增大,压迫脑组织,影响脑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晚期可导致患者昏迷,同时可能伴有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

2、全身性疾病

2.1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低血糖昏迷等。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或未按时进食、用药不当,可能引发这些严重的代谢紊乱,导致昏迷;肝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分别是严重肝病和肾功能衰竭的并发症,体内毒素堆积,影响大脑功能,引起昏迷。

2.2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安眠药中毒、酒精中毒等。这些毒物进入人体后,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抑制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昏迷。例如,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引发昏迷。

3、其他:严重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中暑导致的热射病、水电解质紊乱(如严重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都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昏迷。

四、诊断依据、检查指标与检验项目

1、病史询问:医生向患者家属、目击者详细了解患者发病时间、发病前的情况(如是否有头痛、头晕、呕吐、发热等前驱症状,是否有外伤、服药、接触毒物等)、既往病史(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疾病),这些信息对判断昏迷原因至关重要。

2、体格检查

2.1生命体征检查:测量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判断是否存在发热、呼吸异常、心率紊乱、血压波动等情况。如高热可能提示感染,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与昏迷原因相关。

2.2神经系统检查:检查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射,观察是否有眼球运动、肢体活动,评估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病理反射等,了解神经系统受损情况。例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可能提示颅内病变;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往往提示病情严重。

3、实验室检查

3.1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血糖检测明确是否有低血糖或高血糖;血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评估身体代谢状态,查找昏迷原因。如肝功能异常可能与肝性脑病有关,电解质紊乱(如低钠、高钾)也可能导致昏迷。

3.2毒物检测:怀疑中毒时,进行血液、尿液等标本的毒物分析,确定中毒物质,以便采取针对性的解毒治疗。

3、影像学检查

3.1头颅 CT:是诊断脑部疾病的重要检查,能快速发现脑出血、脑梗死、颅内血肿、脑肿瘤等病变,对脑血管疾病和颅脑外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2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脑部病变的显示比 CT 更清晰,尤其适用于早期脑梗死、脑部炎症、肿瘤等疾病的诊断,能提供更详细的脑部结构和病变信息。

4、他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能还会进行脑电图检查,评估脑电活动,判断是否存在癫痫持续状态等;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了解是否有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

五、鉴别诊断:区分相似病症

昏迷需要与以下情况鉴别:

1、晕厥:晕厥是短暂的意识丧失,发作迅速,持续时间短,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后可自行恢复,且恢复后无明显后遗症;而昏迷意识丧失时间长,不能自行恢复,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才能改善意识状态。

2、植物状态:患者无意识活动,但保留睡眠 - 觉醒周期,能自主睁眼或在刺激下睁眼,有咀嚼、吞咽等动作,但无任何意识内容,与昏迷患者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有所不同。

3、闭锁综合征:患者意识清楚,但因脑桥基底部病变,导致双侧皮质脑干束与皮质脊髓束均被阻断,仅能通过眼球上下运动示意,看似昏迷,但实际上意识清醒,可通过眼球运动与外界交流,这与昏迷有本质区别。

六、治疗方法:唤醒 "沉睡" 的生命

1、保守治疗(一般治疗)

1.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异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吸氧,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保证大脑的氧供。

1.2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如出现血压下降,可通过补充液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来维持血压;呼吸微弱或不规则时,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3营养支持:昏迷患者无法自主进食,可通过鼻饲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如匀浆膳、肠内营养制剂等,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身体代谢需求;必要时可进行静脉营养支持。

1.4预防并发症: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对肢体进行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2、药物治疗

2.1针对病因治疗:根据昏迷原因选择相应药物。如脑出血患者,使用脱水剂(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减少脑水肿;脑梗死患者,在时间窗内可进行溶栓治疗(如使用阿替普酶),或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改善脑循环药物(丁苯酞)等;颅内感染患者,根据病原体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治疗细菌性脑膜炎)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中毒患者,使用特效解毒剂,如纳洛酮解救阿片类药物中毒,阿托品和解磷定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

2.2促醒治疗:对于长期昏迷患者,可使用促醒药物,如醒脑静、纳美芬等,促进患者意识恢复;也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神经节苷脂等,帮助修复受损神经。

3、手术治疗:对于脑部疾病引起的昏迷,如脑出血导致颅内血肿形成、颅脑外伤引起颅内血肿或脑疝,在病情危急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以解除脑组织压迫,挽救患者生命;颅内肿瘤患者,若符合手术指征,也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缓解症状。

4、中医疗法:中医在昏迷治疗中可作为辅助手段。通过针灸刺激穴位,如人中、涌泉、十宣等,可能有助于促醒;辩证使用中药方剂,如安宫牛黄丸对于热闭神昏有一定疗效;还可采用中药灌肠等方法,帮助患者排出体内毒素,调节身体机能。

七、注意事项:救治和护理的关键要点

1、及时送医:一旦发现有人昏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期间,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尤其是怀疑有颅脑外伤或脊柱损伤的患者,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配合医生检查治疗:向医生详细准确地提供患者的病史信息,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措施。不要因为担心检查的风险或费用而拒绝必要的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3、精心护理:昏迷患者需要长期护理,家属要耐心细致。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翻身、拍背、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变化等,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关注心理状态:患者长时间昏迷,家属可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同时,昏迷患者在意识恢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需要给予心理关怀和疏导。

八、预防保健措施及专家提醒

1、预防措施

1.1控制基础疾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查,控制病情稳定,避免因疾病急性发作导致昏迷。例如,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平稳;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饮食,规律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监测血糖变化。

1.2注意安全防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安全,避免发生颅脑外伤。如骑电动车、摩托车时佩戴头盔,进行高空作业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头部受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正确使用农药、妥善保管药品和化学品,防止中毒。

1.3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减少因身体和精神压力过大引发疾病的风险。

2、专家提醒:昏迷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状态,往往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重大疾病。公众要提高对昏迷的认识,了解常见的昏迷原因和预防方法。对于家中有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高危人群,要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在救治昏迷患者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同时精心的护理和心理关怀也不可或缺,只有多方面配合,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意识,患者,昏迷,检查,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