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餐后突然腹痛、呕吐、腹泻?别轻视!这可能是食物中毒在 “作祟”。今天就带大家全面了解食物中毒,掌握科学防治方法,守护 “舌尖上的安全”。
食物中毒防治指南:守护 "舌尖上的安全"
聚餐后突然腹痛、呕吐、腹泻?别轻视!这可能是食物中毒在 "作祟"。作为专注健康教育的主任药师,今天就带大家全面了解食物中毒,掌握科学防治方法,守护 "舌尖上的安全"。
一、定义:"病从口入" 的健康危机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可能来自变质食物、被污染食材、误用有毒物品等。食物中毒发病急,潜伏期短,短则几分钟,长不过数小时,常群体发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二、临床表现或症状:身体发出的 "警报信号"
1、胃肠型食物中毒: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物多为进食的食物,腹泻频繁,大便可为稀便、水样便,部分患者大便中可能带有黏液或脓血。同时伴有发热,体温一般在 38℃ - 39℃,还会出现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2、神经型食物中毒:由肉毒杆菌毒素引起,潜伏期 12 - 36 小时。患者先出现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复视等症状,随后逐渐发展为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严重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病情凶险。
3、化学性食物中毒:因误食被农药、亚硝酸盐、重金属等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引发。症状多样,如亚硝酸盐中毒可导致皮肤黏膜青紫,出现缺氧症状;重金属中毒可引起腹痛、腹泻、呕吐,还可能损害肝肾功能,出现黄疸、少尿等表现。
4、真菌毒素食物中毒:食用被霉菌污染的食物后发病,如霉变甘蔗中毒。患者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随后出现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病死率较高。
三、发生的原因:潜藏在食物中的 "危险"
1、微生物污染:食物被细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寄生虫等污染,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例如,肉类、蛋类、乳制品等食物在储存过程中,若温度、湿度适宜,细菌就会迅速滋生,食用后引发中毒。
2、化学物质污染: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食品加工过程中违规使用添加剂;误食亚硝酸盐、甲醇等有毒化学物质。比如,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或食用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都可能导致中毒。
3、食物本身有毒:有些食物天然含有毒素,如未煮熟的四季豆中的皂素和植物血凝素,发芽马铃薯中的龙葵素,鲜黄花菜中的秋水仙碱等,食用不当就会引发中毒。
4、储存与加工不当:食物储存温度不合适,如冷藏不当导致变质;加工过程中未煮熟煮透,未能杀死其中的细菌和毒素;生熟食物交叉污染,如使用同一刀具、案板处理生肉和熟食,都增加了食物中毒的风险。
四、诊断依据、检查指标与检验项目
1、病史询问与症状观察: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的进食情况(吃了哪些食物、进食时间、进食量)、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的特点)、发病人数等。若多人在进食相同食物后短时间内出现相似症状,高度怀疑食物中毒。
2、实验室检查:
2.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可能由病毒或化学物质引起。
2.2粪便检查:通过粪便常规检查,观察有无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进行粪便培养,检测是否存在致病细菌,明确病原体。
2.3呕吐物检查:对呕吐物进行毒物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化学性毒物;也可进行细菌培养,查找致病微生物。
2.4血液生化检查: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评估中毒对身体重要脏器的损害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
3、特殊检测:根据疑似中毒类型,进行针对性检测。如怀疑肉毒杆菌中毒,检测血液或食物中的肉毒杆菌毒素;怀疑亚硝酸盐中毒,检测血液中亚硝酸盐含量。
五、鉴别诊断:区分相似病症
食物中毒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急性胃肠炎:多由饮食不当、腹部着凉引起,症状与胃肠型食物中毒相似,但一般无群体发病特点,且发病与进食特定食物无明显关联,通过病史询问和实验室检查可区分。
2、急性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以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与食物中毒的粪便特点和病原体不同。
3、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发病,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但无进食不洁食物史,且中暑患者一般无腹泻症状,通过发病环境和病史可鉴别。
六、治疗方法:多手段应对中毒
1、保守治疗:
1.1催吐:在中毒早期,患者意识清醒且距进食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 2 小时)时,可进行催吐。让患者喝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用手指、筷子刺激咽喉部,引发呕吐,排出胃内未被吸收的食物,减少毒素吸收。但如果患者出现昏迷、抽搐,或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禁止催吐。
1.2洗胃:对于病情较重、催吐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在医院进行洗胃。通过胃管将洗胃液注入胃内,反复冲洗,清除胃内残留毒物。洗胃应尽早进行,一般在中毒后 6 小时内效果最佳,但对于一些毒物吸收缓慢的情况,超过 6 小时仍可考虑洗胃。
1.3导泻:使用泻药,如硫酸镁、甘露醇等,促进肠道内毒物排出。导泻可在洗胃后进行,帮助清除肠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
1.4休息与饮食调整: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中毒症状缓解后,先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汤、稀粥,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和普通饮食,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负担。
2、药物治疗:
2.1抗感染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如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
2.2对症治疗药物:腹痛严重者,可使用山莨菪碱等解痉药物缓解疼痛;腹泻频繁导致脱水者,及时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呕吐剧烈者,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药物。
2.3特殊解毒剂:针对不同的化学性毒物,使用相应的解毒剂。如亚硝酸盐中毒,使用亚甲蓝解毒;有机磷农药中毒,使用阿托品、氯解磷定等解毒剂。
2、中医疗法:中医在食物中毒治疗中可作为辅助手段。根据患者症状,辩证使用中药方剂,如藿香正气散可缓解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针刺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位,也有助于缓解腹痛、呕吐等不适。
3、手术治疗:食物中毒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因腐蚀性毒物导致消化道穿孔、出血,或因肠麻痹引起肠梗阻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修复受损组织,解除梗阻。
七、注意事项:治疗和护理的关键要点
1、及时就医:一旦怀疑食物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就医。不要自行盲目用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尤其是出现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昏迷、抽搐等,必须争分夺秒送往医院抢救。
2、保留证据:保留剩余可疑食物、呕吐物、粪便等,以便医生进行检测,明确中毒原因,为治疗提供依据。同时,详细记录进食时间、食物种类、发病人数和症状等信息,告知医生。
3、密切观察病情: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症状变化,如腹痛、腹泻、呕吐是否缓解,有无新的症状出现。若病情加重,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预防交叉感染:如果是多人食物中毒,应将患者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患者使用过的餐具、衣物等要及时清洗消毒,防止病毒、细菌传播给他人。
八、预防保健措施及专家提醒
1、预防措施:
1.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过期食物;生吃的蔬菜水果要彻底清洗干净,或用淡盐水浸泡;肉类、蛋类等食物要煮熟煮透,避免食用半生不熟的食物;不饮用生水,选择安全的饮用水源。
1.2规范储存食物:生熟食物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食物应储存在适宜温度下,如冷藏温度控制在 0 - 4℃,冷冻温度控制在 - 18℃左右;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定期清理冰箱,及时处理变质食物。
1.3保持厨房清洁:定期清洁厨房,保持台面、刀具、案板等厨具干净;餐具要定期消毒,可采用煮沸、蒸汽消毒或使用消毒柜;注意防蝇、防鼠,避免食物被污染。
1.4谨慎选择就餐场所:尽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馆就餐;避免在路边摊、卫生状况差的小店用餐;外出旅游时,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来源不明的食品。
2、专家提醒:食物中毒可防可控,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公众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习食物中毒相关知识,一旦发生中毒事件,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同时,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障食品安全,共同维护 "舌尖上的安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