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呕吐到脱水,短短几小时就可能危及生命?这种听起来像 “肠道风暴” 的疾病,就是霍乱!今天带你深入了解这种烈性肠道传染病,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守护生命健康!
霍乱防治指南:抵御肠道 "风暴"
腹泻、呕吐到脱水,短短几小时就可能危及生命?这种听起来像 "肠道风暴" 的疾病,就是霍乱!作为专注健康教育的主任药师,今天就带你深入了解这种烈性肠道传染病,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守护生命健康。
一、定义:霍乱弧菌引发的肠道危机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烈性肠道传染病,被我国列为甲类传染病。霍乱弧菌喜欢在碱性环境中生存,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当人们摄入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或食物后,细菌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导致肠道黏膜细胞分泌大量液体和电解质,引发剧烈腹泻和呕吐,严重时可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 。
二、临床表现或症状:来势汹汹的 "肠道风暴"
1、潜伏期症状:霍乱的潜伏期一般为 1 - 3 天,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 7 天。潜伏期内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已具有传染性,是重要的传染源。
2、典型症状:
2.1剧烈腹泻:这是霍乱最主要的症状,起病急骤,患者可突然出现大量水样便,每日排便次数可达数十次,粪便量多,最初为黄色稀便,迅速变为米泔水样便,无粪臭,含有大量黏液,这是由于肠道大量分泌液体导致。
2.2频繁呕吐:腹泻后多出现呕吐,一般为喷射性,呕吐物最初为胃内容物,随后也变为米泔水样。剧烈的腹泻和呕吐会导致患者体内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
2.3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由于大量失水,患者会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口唇干燥、口渴、尿量减少等;同时,伴随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低氯等,可引起肌肉痉挛(常见于腓肠肌和腹直肌)、心律失常等。
2.4循环衰竭: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会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进而引发循环衰竭,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症状,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3、轻型症状:部分患者症状较轻,仅有轻度腹泻,大便次数较少,每日 3 - 5 次,为稀便,无明显呕吐,脱水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同样具有传染性。
三、发生的原因:病菌传播与易感因素
1、病菌特性与传播:霍乱弧菌生命力较强,在河水、井水、海水中可存活 1 - 3 周,在适宜条件下还能在食物中大量繁殖。主要传播途径为粪 - 口传播:
1.1水源传播:是霍乱传播的最重要途径。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源,如未经处理的河水、井水、池塘水等,若被人们饮用或用于清洗食物、餐具,极易造成大规模传播,历史上多次霍乱暴发都与水源污染有关。
1.2食物传播: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且未彻底煮熟的食物,如海产品、生冷食物等,也会导致感染。霍乱弧菌在贝壳类海产品中可存活较长时间,是常见的传播载体。
1.3接触传播:直接接触霍乱患者或带菌者的排泄物,或接触被其污染的物品,如衣物、餐具、玩具等,再触摸口鼻等部位,也可能感染病菌。
2、易感人群:人群普遍对霍乱弧菌易感,尤其是卫生条件差、饮用水不安全地区的居民,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如儿童、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且恢复较慢。
四、诊断依据、检查指标与检验项目
1、病史询问与症状观察: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如剧烈腹泻、米泔水样便、呕吐等)、饮食情况(近期是否饮用生水、食用不洁食物)、接触史(是否接触过霍乱患者或去过霍乱流行地区)等。若患者出现典型的霍乱症状,且有相关流行病学史,可高度怀疑霍乱感染。
2、实验室检查:
2.1粪便常规:粪便外观多为米泔水样,显微镜下可见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少见。
2.2粪便培养:采集患者新鲜粪便标本,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等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若分离出霍乱弧菌,即可确诊。粪便培养是诊断霍乱的 "金标准",但培养时间较长,一般需要 1 - 2 天。
2.3血清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霍乱弧菌抗体,如抗菌抗体和抗毒素抗体。发病后 1 周左右,血清抗体开始升高,恢复期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 4 倍及以上,有助于回顾性诊断,但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2.4快速诊断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粪便中的霍乱弧菌抗原,可快速得到检测结果,有助于早期诊断和疫情防控。
五、鉴别诊断:区分相似病症
霍乱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感,大便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脓细胞较多,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与霍乱以大量水样便为主要特征的表现不同。
2、病毒性肠炎:常见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引起的肠炎,也会出现腹泻、呕吐症状,但一般腹泻程度较轻,粪便多为黄色稀水样,无米泔水样便,且多有自限性,通过粪便病毒核酸检测可明确诊断。
3、食物中毒:因食用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发病者常有共同进食史,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但腹泻程度和粪便性状因致病因素不同而各异,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可与霍乱鉴别。
六、治疗方法:多手段对抗 "肠道危机"
1、保守治疗:
1.1严格隔离:一旦确诊或疑似霍乱,患者应立即进行严格隔离,按照甲类传染病防控要求进行管理,直至症状消失后 6 天,并连续 2 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1.2补液治疗:这是治疗霍乱的关键和首要措施,及时、足量补液可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降低死亡率。可采用口服补液盐(ORS)和静脉补液相结合的方式,轻度脱水患者以口服补液为主,中、重度脱水患者需迅速静脉补液,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平衡盐溶液等,同时根据电解质检测结果,补充钾、钠、氯等电解质。
2、药物治疗:
2.1抗生素治疗:在补液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抗生素可缩短病程、减少腹泻量和排菌时间。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菌素类等。但由于霍乱弧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具体用药需根据当地病菌耐药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且抗生素治疗不能替代补液治疗。
2.2对症治疗:对于出现肌肉痉挛的患者,可静脉注射 10% 葡萄糖酸钙缓解症状;出现心律失常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对于有高热等症状的患者,可给予退热等对症治疗。
3、中医疗法:中医在霍乱治疗中可作为辅助手段。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辩证使用中药方剂,如燃照汤、蚕矢汤等,具有清热化湿、辟秽解毒的作用;针灸选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通过针刺刺激穴位,调节肠道功能,缓解腹泻、呕吐等症状,但中医治疗不能替代补液和抗生素等主要治疗方法。
4、手术治疗:霍乱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主要通过补液、抗生素等治疗方法控制病情。但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肠梗阻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修复受损肠道组织,解除梗阻。
七、注意事项:治疗和护理的关键要点
1、严格隔离防控:患者必须严格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医护人员和家属在接触患者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避免感染。
2、规范治疗与观察: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补液和用药,不得自行调整治疗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腹泻和呕吐次数、粪便性状、尿量等,以及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纠正情况,如出现病情加重或新的症状,及时告知医生。
3、饮食调整:在病情好转,腹泻、呕吐停止后,逐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随着病情恢复,再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和普通饮食。
4、预防复发:治愈后的患者仍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再次感染。对于带菌者,也要进行规范治疗,直至粪便培养阴性。
八、预防保健措施及专家提醒
1、预防措施:
1.1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隔离和治疗霍乱患者及带菌者,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粪便检查,早期发现潜在感染者,并给予预防性用药。对患者的排泄物和污染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2切断传播途径:这是预防霍乱的关键措施。加强饮水卫生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提倡饮用开水,对不能饮用开水的地区,水源需进行消毒处理;加强食品卫生监管,不吃生冷食物,尤其是海产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彻底清洗双手;定期对公共场所、餐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病菌传播。
1.3保护易感人群:在霍乱流行地区,可考虑接种霍乱疫苗,虽然疫苗保护效果有限,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2、专家提醒:霍乱是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一旦出现剧烈腹泻、米泔水样便、呕吐等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公众要提高对霍乱的认识,重视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和霍乱流行季节,更要加强防范。同时,不要恐慌,积极配合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防控措施,共同预防霍乱的传播和流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