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防治指南:击退流感 “小怪兽”
流行性感冒防治指南:击退流感 "小怪兽"
突然高热、浑身酸痛、头痛乏力,比普通感冒 "凶猛" 十倍?很可能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找上门了!作为专注健康教育的主任药师,今天就带你全方位了解这个 "健康小怪兽",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定义: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和全球大流行。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在冬春季节高发。
二、临床表现或症状:比普通感冒更 "凶猛"
1、典型症状:
1.1高热:突然发热,体温可达 39℃甚至更高,持续 3 - 5 天,普通感冒一般为低热或不发热。
1.2全身症状:浑身酸痛、乏力明显,感觉身体像被 "掏空",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头痛、头晕,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也是流感与普通感冒的重要区别。
1.3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流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伴随整个病程。
2、特殊人群症状:儿童流感症状往往更严重,可能出现高热惊厥;老年人、孕妇、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肺病、糖尿病等)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流感后,容易引发肺炎、中耳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三、发生的原因:病毒的 "趁虚而入"
1. 病毒特性: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当人群对新变异的病毒缺乏免疫力时,就容易引发流感流行。例如,甲型流感病毒变异频繁,常引发大规模的流感暴发。
2. 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喷出带有病毒的飞沫,健康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门把手、手机、毛巾等,再触摸口鼻而感染。
3.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妇、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且感染后病情往往更严重。
4. 环境因素:流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气温较低,人们在室内活动时间增多,空气流通不畅,病毒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此外,人口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商场、医院等,也为流感传播创造了条件。
四、诊断依据、检查指标与检验项目
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接触史(是否接触过流感患者)等,通过测量体温、检查咽部、肺部听诊等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
2.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部分患者血小板可能减少。
◦ 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采集患者的鼻咽拭子、痰液等标本,通过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如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法等,检测流感病毒抗原,一般在发病后 3 - 5 天内检测阳性率较高,可快速诊断流感。
◦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灵敏度和特异性高,是诊断流感的 "金标准",但检测所需时间相对较长。
◦ 血清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流感病毒抗体,一般用于回顾性诊断,在疾病早期和恢复期各采集一次血液标本,若抗体滴度呈 4 倍及以上升高,可确诊流感,但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五、鉴别诊断:区分相似疾病
流感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症状相对较轻,以鼻塞、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为主,发热不明显或仅有低热,全身症状轻微,一般一周左右可自愈,而流感全身症状严重,发热明显且持续时间长。
• 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和流感症状有相似之处,如发热、咳嗽、乏力等,但新冠病毒感染部分患者会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特殊症状,确诊需要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热可持续 2 - 3 周,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肺部体征不明显,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与流感症状和检查结果有所不同。
六、治疗方法:多手段 "对抗病毒"
1、保守治疗:
◦ 休息与隔离: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防止传染他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为身体恢复创造良好环境。
◦ 饮食调理:多喝水,每天饮水 1500 - 2000 毫升,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鸡蛋、牛奶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 抗病毒药物:在发病后的 24 - 48 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最佳,可显著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足量、足疗程使用。
◦ 对症治疗药物:发热、头痛、浑身酸痛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缓解症状;咳嗽、咳痰明显者,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右美沙芬等;鼻塞、流涕严重者,可使用伪麻黄碱等缓解鼻部症状。
3、中医疗法:中医在流感治疗中也有一定效果。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辩证使用中药方剂,如银翘散、桑菊饮等,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作用;也可使用中药香囊、穴位按摩(如按摩大椎穴、合谷穴等)辅助治疗,调节身体机能,缓解症状。
4、手术治疗:流行性感冒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主要通过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控制病情。但如果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导致肺脓肿、脓胸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引流等治疗;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情况时,也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
七、注意事项:治疗和护理的关键要点
1. 规范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抗病毒药物要在规定时间内足量服用,对症治疗药物也需按说明书或医嘱使用,避免滥用药物。
2.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体温、症状变化,如发热持续不退、咳嗽加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或出现胸痛、心悸、腹痛等新症状,应及时就医,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3. 预防传染:患者使用过的毛巾、餐具、衣物等应单独清洗,并进行消毒处理;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家庭成员应做好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减少与患者的密切接触。
八、预防保健措施及专家提醒
1、预防措施:
◦ 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每年在流感季来临前(一般为 9 - 11 月)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孕妇、患有慢性疾病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应及时接种。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 20 秒;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口鼻,减少病毒感染机会。
◦ 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每周运动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打扫房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口罩。
2、专家提醒:流感传染性强、病情发展快,一旦出现疑似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断和治疗,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对于高危人群,如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者,感染流感后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更要高度重视,及时治疗。同时,即使接种了流感疫苗,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流感的可能,但接种疫苗后即使感染,症状也会相对较轻,所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仍然十分必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