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总觉得心前区隐隐作痛,尤其是活动后更明显,但血压、血糖都正常,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万万没想到是“心肌桥”!
"平时总觉得心前区隐隐作痛,尤其是活动后更明显,但血压、血糖都正常,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是张先生(化名)多年来的困扰。反复就医却查不出明确病因,直至到我中心与佲医荟专家沟通病情,听从专家建议,接受"冠脉CTA检查"高端体检,才揭开了谜底--他的心脏血管上竟藏着一个"隐形杀手":左前降支中段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导致管腔轻度狭窄。经过支架治疗后,目前张先生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心脏问题。
1什么是心肌桥?血管竟被肌肉"勒住"了?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冠状动脉应走行于心肌表面。但有些人先天存在"心肌桥"--冠状动脉的某一段被心肌纤维覆盖,就像血管被肌肉"勒住"。当心脏收缩时,这部分血管会被挤压,导致血流减少,引发心绞痛、胸闷等症状。常见症状:活动后胸痛、憋闷,休息可缓解(类似心绞痛)。高危人群:虽为先天结构异常,但肥胖、长期高压人群更易出现症状。心肌桥本身不致命,但若合并血管斑块或狭窄,就可能加重缺血风险!
2 为何普通检查难以发现
心肌桥的隐匿性,源于它的"动态压迫"特性--心脏收缩时,覆盖血管的心肌会挤压血管,而舒张时压迫解除。这种"时有时无"的特点,让许多常规检查手段"抓不到现行"。即便是冠脉造影也容易错过,因为:冠脉造影通过X线动态观察血管形态,常规操作中以心脏舒张期显影为主(此时心肌桥对血管的压迫减轻),导致血管看似"通畅",掩盖真实狭窄。只有"冠脉CTA"才是心肌桥诊断的"金标准":CTA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清晰展示血管走行与心肌的解剖关系,直接"看到"血管被心肌包裹的影像,即使心脏处于舒张期,也能通过血管被肌肉"嵌顿"的形态特征,间接推断收缩期的受压程度,同时发现合并病变:如钙化斑块、管腔狭窄等,为治疗决策提供关键依据。
3 张先生就诊经历
多次检查心电图均正常,偶有提示窦性心律不齐;多次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各房室大小正常,各瓣膜厚度、弹性及开放幅度正常;仅有二尖瓣、三尖瓣微量反流;也曾接受过冠脉造影检查,仅提示:右冠状动脉(RCA)近段管壁见混合斑块,相应管腔轻度狭窄,狭窄程度约39%。中心专家为其制定了高枕无忧·头颈心血管检查方案:冠脉CTA:
1、左前降支(LAD)钙化积分为16.63;右冠状动脉(RCA)钙化积分为100.92,总冠脉钙化积分:117.55分。2、左前降支(LAD)中段局部走行于心肌内,心肌桥深度约1.0mm,壁冠状动脉长度约23.7mm,管壁见少许钙化斑块,管腔轻度狭窄,狭窄程度约15%。3、右冠状动脉(RCA)近段管壁见混合斑块,相应管腔中度狭窄,狭窄程度约60%;中段管壁见小钙化斑块,管腔轻微狭窄,狭窄程度约15%。
通过这次检查发现:张先生心脏血管不仅被心肌桥压迫,还存在管腔轻度狭窄和钙化斑块,二者叠加加重了心肌缺血的症状,出现长期胸痛不适;同时还提示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前加重。
4治疗方案选择通常,心肌桥的治疗需要个体化,常规治疗方案包括:
1、首选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肌收缩力,缓解压迫。
2、支架置入:若药物无效且症状严重,支架可撑开被压迫血管,快速改善血流。
3、外科手术:极少数需心肌桥松解术。针对张先生的情况,我中心佲医荟专家会诊后统一意见:因心肌桥深度及长度均较大,结合钙化积分风险高,说明张先生血管硬化程度偏重,加之长年出现胸痛症状,有支架置入指征。我中心立即启动全景高枕无忧佲医管、全程助服务,为张先生建立了专属健康服务群,通过绿通服务,快速帮助办理入院,接受治疗后的张先生,目前症状已完全缓解。
5 给大家的一点健康建议
通过张先生的就医经历告诉大家:
1、有了症状别硬扛:即使血压、血糖正常,反复胸痛也要尽早就医,排查结构性病变。
2、日常加强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戒烟、控体重、管理情绪,减轻心脏负担。
3、定期体检随访:心肌桥患者需长期监测,防止斑块进展。关注心脏健康,从读懂身体信号开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