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CCHI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中应用研究

2025-06-02 17:48

CCHI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与传统的作业成本法和项目叠加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CCHI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中应用研究

秦永方 誉方医管创始人/誉方智数首席顾问

提示:医院成本核算中,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焦点和难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又是项目叠加法核算病种/DRG/DIP成本的基础,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病种成本/DRG/DIP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结合誉方医管CCHI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应用探索,简要介绍一下与传统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差异。

摘要: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医院成本核算的关键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病种成本、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及DIP(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成本核算结果。介绍一下笔者及其誉方医管团队探索的CCHI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领域创新的特定体系、方法或工具。旨在分析这些差异,以展现CCHI在提升成本核算准确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CCHI;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DRG/DIP成本核算;

在医疗行业不断发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下,准确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传统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方法在长期实践中暴露出诸多局限性,而誉方医管CCHI的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背景与挑战

政策层面,国家卫健委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三级医院全部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DRG成本核算",这一目标对医院成本核算提出了标准化精细化的双重要求。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精确性直接影响着病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进而关系到医院在医保支付改革环境下的运营可持续性。而现实中,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仍面临严峻挑战。

1、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偏差的挑战

一项针对三级医院的调研显示,仅38%的医院能实现项目成本与病种成本的衔接,且核算结果与临床实际资源消耗偏差普遍超过20%9。这种偏差源于传统方法将项目视为"黑箱",仅通过简单比例系数分配成本,忽视了不同项目在人力资源投入、设备使用强度及技术复杂度上的本质差异。

2、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滞后性挑战

目前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一般基于标准成本法核算,通过实现设定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分摊参数核算,事后在进行分摊实际成本。不能及时反映实际成本状况。

3、人力成本投入的挑战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需要更多的临床医务人员参与,由于科室利益驱动,导致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财力,协调成本惊人,结果是投入成本大于效益。

4、间接成本分摊的挑战

间接成本分摊依赖单一参数(如收入占比或服务量),难以真实反映资源消耗的复杂性;导致成本分配不均,影响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5、价值体现方面的挑战

在价值体现上,现有体系无法量化技术难度医疗风险等核心价值要素;导致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结果难以全面反映医疗服务的真实价值,影响医院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的公正性。

6、信息化建设的挑战

在数据整合方面,医院信息系统碎片化导致成本数据与临床路径脱节。数据孤岛现象严重,难以实现实时动态的成本监控和管理,进一步加剧了成本核算的难度。信息化建设滞后,无法支撑精细化成本核算需求,制约了医院在医保支付改革中的适应能力。

二、传统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方法及局限性

1、作业成本法(ABC法)

作业成本法将医疗服务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作业,通过确定作业动因,将资源消耗分配到各个作业,再根据项目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具体医疗服务项目。

数据收集难度大:需要详细记录各项作业的资源消耗和作业动因数据,工作量大且易出错,对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较高。

作业动因和项目动因的确定存在一定主观性,不同人员可能有不同判断,影响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2、项目叠加法

项目叠加法是根据医疗服务项目中使用的各种耗材、药品、设备折旧等直接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等间接成本,进行简单叠加计算项目成本。

间接成本的分配往往采用平均分配或简单比例分配,不能准确反映各项目对间接资源的实际消耗情况,导致成本失真。

没有考虑不同医疗服务项目在操作流程、时间消耗等方面的差异,对复杂项目和简单项目的成本核算结果区分度不大。

许多医院没有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数据库,导致项目叠加法缺乏数据支持,核算结果难以精确反映实际成本,影响医院决策的科学性。

三、CCHI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1、理论突破:整合RBRVS与当量法

CCHI成本核算体系由誉方医管秦永方团队首创,其核心创新在于有机整合了资源消耗价值理论(RBRVS)与成本当量法,构建了多维度的医疗服务价值评估框架。该方法突破传统成本核算的财务局限,将医疗服务的成本动因解构为服务时间、技术含量(如操作复杂度)、风险承担(如并发症概率)和时间消耗(如实际操作时长)、耗材消耗分档五个维度。每个维度通过量化指标进行校准:参照技术含量依据《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中定义。

在实施过程中,CCHI创新性地引入 "点值"标准化系统(Point-based Standardization System),将各类资源消耗转化为可比单位。这些点值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历史数据回归分析双重验证,确保医疗行为与成本动因的因果关联符合临床实际。

2、多维成本动因体系

CCHI方法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动态调整的分项点数体系,精准量化传统方法难以捕捉的隐性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突破传统按职称简单分级模式,建立"四维评估模型"。该模型同步考量操作时长(实际计时)、技术等级(1-9级手术分级)、风险系数(医疗纠纷发生率)和责任权重(主刀/助手角色),并通过正态分布模型消除异常值干扰。以冠状动脉搭桥术为例,主刀医师的点值计算包含基础点值(依据手术分级)、风险附加点值和时长点值等。

设备与耗材成本:针对不同类型设备创新采用差异折旧模型:高价值设备采用"单位工时法",将设备原值、维护成本、电力消耗与标准检查例次绑定;中低价值设备则采用"加速折旧法",反映技术迭代风险1。对特殊耗材实施"二级库房跟踪机制",通过扫码系统实时关联具体项目,避免传统按收入比例分摊的误差。

间接成本分配:应用作业成本动因库(Activity-Based Costing Pool)重构分摊路径,采取多参数分配法。

3、技术实现路径

誉方医管CCHI构建了一体化的数据平台,能够自动从医院各个信息系统中采集数据,包括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智能数据中台:通过ESB企业服务总线整合HIS、HRP、设备管理、物资管理等12类异构系统数据源。关键创新在于建立"医疗服务项目主数据引擎",自动清洗项目名称冲突,实现跨系统项目唯一标识6。 动态点值计算引擎:基于Spring Cloud微服务架构开发点值计算算法包,包含三大核心模块:① 技术难度评估模块 ;② 风险系数映射模块;③ 实时工时采集模块

成本传导模拟器:支持项目成本向病种成本传导的蒙特卡洛模拟,可量化核算误差对DRGDIP支付的影响。

实时数据更新: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使成本核算能够及时反映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避免了传统方法数据采集滞后的问题。

四、CCHI与传统方法的差异

1、核算维度的本质差异

传统核算方法与CCHI体系在核算维度上存在结构性差异,主要体现在核算对象、成本动因和人力价值三个方面:

核算对象:传统方法聚焦科室整体成本,将项目视为不可分割的"黑箱",如检验科将所有检测项目归为统一成本池。而CCHI要求穿透至操作层级,建立"临床路径-项目-资源消耗"的映射关系。

成本动因:传统比例系数法依赖单一参数(如收入或服务量)分摊间接成本,导致高值耗材项目成本虚高。CCHI则构建多维度动因库,更精准反映资源消耗本质6。

人力价值:传统方法简单按职称分类成本,无法区分技术含量。CCHI引入 "四维人力模型" ,成本拆解为:基础人力成本(技术等级7级×1.5系数)+ 风险附加成本(胆管损伤风险率2%×风险因子)+ 超时成本(超标准时长0.5小时×1.2倍率)。

2、操作流程的重构

CCHI的实施流程颠覆了传统核算的线性模式,形成动态优化闭环:

成本归集路径:传统科室成本核算采用阶梯分摊法(如行政后勤→医技→临床科室),存在循环分摊缺陷。CCHI则应用 "双向交互式分摊" :临床科室消耗医技服务时,同步反馈服务质量评价(如报告时效性),反向调整成本分配权重。

项目成本计算:传统作业成本法(ABC)需临床人员手工填写作业动因表,实施成本高昂。CCHI下誉方医管开发 "智能作业匹配引擎" :自动解析病历文书中的ICD-10和CPT代码,关联预设项目标准动因。

动态校准机制:传统方法系数更新周期常超过2年,CCHI则建立 "点值实时监测系统"

当月核算反馈:传统的方法核算结果需要一年或半年才能事后提供,而且是预成本;而CCHI则是当月及时提成核算结果,而且是实际成本,为病种/DRGDIP支付提供精准依据,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医疗服务定价,推动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

3、价值体现的革命性突破

CCHI体系在医疗价值量化上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传统核算中"脑体倒挂"的痼疾:

技术价值显性化:通过风险难度系数将抽象医疗技术转化为可量化成本要素。

成本传导精准性:在病种成本核算场景,CCHI采用 "项目叠加法" 替代传统"历史成本平均法"。绩效激励导向:传统成本核算导致绩效分配"重设备轻人力",CCHI则将成本节约与质量提升绑定,设立"医疗服务技术价值当量积分"(Technical Value Equivalent, TVE),用于绩效核算,实现了成本与绩效考核一体化。

快速反馈: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成本核算的自动化处理,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核算效率,降低了核算成本。能够快速生成成本核算报告,为医院管理层及时提供决策信息,有助于医院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五、结论

誉方医管CCHI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与传统的作业成本法和项目叠加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在数据采集与整合、成本动因确定、成本核算精度以及效率与成本等方面都表现出更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应用CCHI,医院能够更准确地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为病种成本、DRG及DIP成本核算提供可靠基础,从而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需要。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CCHI有望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成本,核算,项目,医疗,服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