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赶快对接“两库”系统提高医保结算率
医院赶快对接"两库"系统提高医保结算率
秦永方 誉方医管创始人/誉方智数首席顾问
提示:国家医保局关于公开发布第一批智能监管"两库"规则和知识点的公告,明确提出,定点医药机构可以将智能监管"两库"置于本机构智能提醒等信息化系统中,也可以对接医保部门智能监管系统事前提醒功能模块,对医保基金使用行为开展自动提醒和自查自纠,将不合规的行为消除在"萌芽"阶段,从源头上减少使用医保基金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医院应打消顾虑主动申请接入,方能减少医保飞检罚款,提高医保结算率。
医保飞检采取"四不两直"既"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确保监管无死角"。每次医保飞检花落谁家,效率快及其精准性备受关注,这是为什么?因为人工智能监管"两库"贡献多多,医保"两库"如明镜高悬,洞察秋毫,让违规行为无所遁形。医保飞检如利剑出鞘直击要害,违规罚款多多,为何"屡查屡犯"?为何"逢检比罚"?其实对"医保和医院双方"来说都不好交代,怎么办?医保部门如今主动公开智能监管"两库"规则和知识点,让医院清楚明白,将不合规的行为消除在"萌芽"阶段,从源头上减少使用医保基金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一、医保主动公开"两库"目的
医保主动公开智能监管 "两库"规则,是深化医保基金监管改革、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充分彰显了医保部门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社会监督的决心。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对参保群众 "看病钱""救命钱" 的高度负责,更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医保治理从 "被动监管" 向 "主动合规" 转型。
"两库" 是医保基金智能监管的核心工具:知识库整合了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医药学知识等基础信息,规则库则基于知识库设定了 79 条逻辑规则,涵盖药品政策限定、医疗服务合理使用、数据监管等多维度标准,旨在解决此前各地监管规则分散、权威性不足的问题。
此次国家医保局于 2025 年 5 月 23 日公开发布的第一批规则,聚焦 "药品区分性别使用""儿童专用药品" 等 5 类高频场景,包含 11290 条知识点明细,标志着 "两库" 从内部监管工具走向社会公开。
公开 "两库" 的直接动因是实现监管关口前移。通过将规则嵌入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在医生开具处方、诊疗服务过程中实时触发事前提醒(如药品超量、性别限制等),将违规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此举既提升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又减少了医院因违规操作带来的经济损失,实现了监管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二、医院主要担心有哪些?
医保部门作为"战略购买方",主动公开智能监管规则初衷是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基金安全,但医院作为规则直接作用对象,在响应过程中医院可能存在以下多维度疑虑,这些疑虑既涉及技术执行层面,也包含管理理念、利益调整等深层矛盾。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供给方是否积极响应,直接影响着改革成效,医院还心存哪些疑虑影响其积极响应?
第一,担心临床自主权与监管规则的潜在冲突
部分规则可能与临床实际存在张力,医院担忧 "事前拦截" 可能异化为 "机械监管",规则若未预留 "临床合理例外" 通道,可能限制创新治疗手段应用。
第二,担心信息系统改造成本高企
不分医院普遍使用老旧 HIS 系统,接口改造以对接医保规则库,规则嵌入需协调多厂商技术团队,系统改造成本较大,医院经济承受力有限。
第三,担心数据安全与隐私泄露
规则执行需调取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用药明细等敏感数据,部分医院质疑,数据共享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漏洞,第三方公司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患者隐私泄露,影响医院声誉,进而加剧医院对数据主权的担忧。。
第四,担心是否会影响医院收入
医院对 "限制重复检查""控制次均费用" 等规则敏感,担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后,基金使用受限,影响诊疗收入。
第五,担心医保部门"秋后算账"
医院担心医保部门 "秋后算账",即使事前系统已拦截部分违规行为,医院主动改进,医保部门仍可能在年度稽核中追溯 "漏网之鱼",导致 "双重处罚"。
三、医院主动接入智能监管 "两库" 并构建全流程质控防护体系
各级医疗机构应秉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全面接入智能监管"两库"系统。通过深入学习、精准把握医保规则体系,从源头上减少违规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医保结算的效率,保障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与高效运转。
(一)构建"智能质控"防火墙系统,消除数据对接顾虑
为切实消除各级医疗机构在数据对接过程中的担忧与顾虑,在接入医保信息系统之前,需先行构建"智能质控"防火墙系统。该系统应具备强大的全维度智能质控功能,具体涵盖病案数据、病历首页信息以及医保结算清单等多个方面。
1. 建立实时数据校验机制:系统需建立实时数据校验机制,对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如编码错误、项目匹配异常、费用超标等进行智能识别。通过实时比对与分析,及时发现数据中的潜在问题,避免因数据错误导致医保结算出现问题。
2. 形成标准化整改建议:针对识别出的问题,系统应形成标准化的整改建议。这些建议应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帮助医疗机构快速、准确地完成问题整改,提高整改效率与质量。
3. 确保医保结算数据一次性通过率:医疗机构在完成问题整改后,需通过系统复验。只有在复验通过后,才能上传合规数据。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医保结算数据的一次性通过率,减少因数据问题导致的反复修改与审核,提高医保结算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构建智能质控"电子狗"实时监控系统,实现全流程合规监测
在建立前置防火墙的基础上,医疗机构应同步构建智能质控"电子狗"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与"两库"数据的动态交互,实现对诊疗行为、费用发生、结算申报全流程的实时合规性监测。
1. 整合关键技术模块:该监控系统需整合规则引擎、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等技术模块。规则引擎能够根据医保规则对诊疗行为进行实时判断;数据分析模块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发现潜在的违规风险;风险预警模块则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医疗机构采取相应措施。
2. 自动识别与分级预警违规行为:系统应具备自动识别与分级预警违规行为的能力,对超限价用药、分解住院、高套编码等常见违规行为进行精准识别,并根据违规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预警。这样可以让医疗机构及时了解违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避免违规行为的进一步扩大。
3. 形成全链条监管机制:通过持续推进技术平台升级与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形成"事前规则植入 - 事中智能监控 - 事后闭环管理"的全链条监管机制。在事前将医保规则植入系统,为诊疗行为提供明确的规范;事中进行实时智能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事后进行闭环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跟踪整改,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通过这一机制,切实化解医疗机构的顾虑,激发其主动响应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医保监管要求与医疗机构服务效能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提升。
总之,医保部门主动公开智能监管"两库"规则,医院要积极拥抱,主动应用智能监控系统,确保诊疗行为合规。誉方医管"医院医保智能质控信息系统",通过整合规则引擎、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等技术模块,精准识别违规行为,分级预警,形成全链条监管机制,这不仅提升医保结算效率,还促进医保管理服务智能化,助力医院智慧管理升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