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编码分配①
赋予对象确定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需对以其名义上市的医疗器械最小销售单元、更高级别的包装或医疗器械产品赋予唯一标识数据载体。这一规定旨在建立全面、准确的医疗器械追溯体系,保障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追溯性。
对于最小销售单元,企业可依据产品特点和市场业务需求,将具备完整标签的最小级别包装单元定义为最小销售单元。这一单元是追溯体系的基础,承载着产品的核心信息。例如,对于一些独立包装的医疗器械,单个包装即可视为最小销售单元。而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为确保其在整个预期寿命内的可追溯性,建议直接赋予本体标识,并保证在多次再处理循环后仍能清晰可读。
在确定更高级别包装时,企业应综合考虑发码机构的标准规范、自身管理需求以及经营流通和使用单位的实际要求。更高级别包装有助于在供应链中快速定位和识别产品,但需注意的是,运输包装通常不包含在内。这是因为运输包装主要用于产品的运输和保护,不直接参与产品的销售和使用环节,其标识对追溯体系的影响较小。
发码机构选择
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可在国家药监局门户网站UDI数据库专栏已公布的发码机构中进行选择。目前,国内认可的发码机构有中国物品编码中心(GS1 China)、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ZIIOT)和阿里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若产品仅在国内市场销售,这三家发码机构均可满足需求。然而,对于涉及国际多法规市场销售或使用的产品,GS1是唯一能同时满足欧美日韩等法规市场要求的发码机构。GS1编码体系具有全球通用性和标准化程度高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国际供应链管理中。超过93%的企业采用GS1标准,特别是出口型企业,选择GS1可以避免编码转化等繁琐工作,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
在选择发码机构时,企业还应考虑配套服务与技术支持。不同的发码机构提供的服务和支持有所差异,例如,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提供的中广汇智UDI公共平台,不仅提供UDI编码服务,还包括产品追溯、防伪、防窜货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和产品安全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