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DRG/DIP付费对医院成本控制能力挑战大增

2025-05-26 14:06

唯有将成本控制能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新医改浪潮中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DRG/DIP付费对医院成本控制能力挑战大增

DRG/DIP付费,标志着传统 "医生点餐、医保买单" 的项目后付费模式终结,倒逼医院从 "规模扩张驱动" 转向 "成本效率驱动", 医院需精细化运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诊疗效率,降低成本,确保医疗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双提升。这一变革对医院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倒逼医院优化运营模式、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

一、支付改革浪潮:从 "项目后付费" 到 "病组预付费" 的颠覆性变革

(一)传统付费模式的落幕:弊端与困境

传统按项目付费模式下,"医生点餐、医保买单" 的机制催生过度医疗,"大处方""大检查" 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医保基金压力剧增。医院依赖规模扩张和项目叠加创收,成本控制动力不足,医保基金风险敞口扩大。

(二)DRG/DIP 付费的核心优势与转型逻辑

DRG/DIP 通过 "预付费 + 打包价" 重塑支付规则:区域总额预算管理实现公平竞争,病组 / 病种付费标准倒逼医院主动控费,大数据聚类分析促进诊疗同质化。医保从 "被动买单" 转向 "规则制定",医院从 "规模驱动" 转向 "效率驱动"。

二、成本控制能力大考:医院面临的四大核心挑战

(一)收入结构重构:从 "项目增收" 到 "病组盈亏" 的颠覆

收入封顶机制:每个病组设定医保支付上限,超支需医院自行承担,药品、耗材、检查从 "收入项" 变为 "成本项",传统 "多做多得" 模式失效。

病种结构压力:收治疑难重症(高权重病组)与控制成本的平衡难题凸显,低风险病组过度竞争导致利润空间压缩。

(二)成本核算精细化:从 "科室粗算" 到 "病种精算" 的跨越

核算维度深化:需精确到病种级别的资源消耗(如单病组药品、耗材、人力成本),传统科室成本核算无法满足病组盈亏分析需求。

数据治理挑战:病案首页编码准确性、临床路径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病组入组和成本分摊,编码错误可能导致医保结算偏差超 30%。

(三)医疗行为规范:从 "经验诊疗" 到 "价值医疗" 的阵痛

过度医疗纠偏:套餐式检查、辅助用药滥用等习惯难改,需建立临床路径智能审核系统,拦截不合理资源消耗。

质量与成本平衡:控费可能引发 "推诿重症患者""简化诊疗流程" 等风险,需在缩短平均住院日与保障医疗质量间寻找平衡点。

(四)绩效体系重构:从 "量效考核" 到 "质效双驱" 的转型

传统绩效失效:单项提成、收支结余等激励方式与 DRG/DIP"结余留用、超支分担" 机制冲突,需将 CMI 指数、成本效率指数、患者满意度纳入考核。

科室利益调整:手术科室与内科、高耗科室与药占比敏感科室的绩效分配矛盾加剧,需建立多维价值积分管理体系(如 RBRVS 技术难度积分、DRG 成本控制积分)。

三、破局之路:医院成本控制的精细化运营策略

(一)构建病种成本管控体系:从 "粗放管理" 到 "精准施策"

临床路径标准化:制定单病组诊疗规范,联动耗材集采目录筛选高性价比医用材料,如某三甲医院通过路径优化使单病组材料成本下降 15%。

作业成本法应用:识别诊疗环节资源动因(如手术时长、护理频次),精准分摊间接成本,解决传统项目叠加法核算偏差问题,病种成本准确率提升至 95% 以上。

(二)建立全流程预警干预机制:从 "事后核算" 到 "实时管控"

三级预警系统:设置费用达支付标准 80%(黄色预警)、90%(橙色预警)、超支(红色预警)分级干预,触发科室成本分析会或 MDT 会诊,超支病例处理时效压缩至 12 小时内。

大数据根因分析:通过 DRG 智能管理系统识别超支主因(如耗材占比过高 42%、住院日过长 26%),针对性优化术前检查流程、剔除低效耗材,超支率下降 9 个百分点。

(三)重塑绩效激励逻辑:从 "经济导向" 到 "价值导向"

三维平衡模型:构建 "成本 - 质量 - 难度" 考核体系,将药耗占比降幅、CMI 值提升率与绩效挂钩,如某医院将结余部分的 20% 用于科室奖励,驱动主动控费。

柔性激励设计:对急诊、ICU 等高风险科室设置绩效保底,豁免创新药合理超支扣罚,避免 "一刀切" 打击医务人员积极性。

(四)强化数据治理与信息化支撑:从 "数据孤岛" 到 "智能驱动"

病案质量管控:建立编码全流程质控机制,通过 NLP 技术自动校验主诊断与手术操作匹配度,编码错误率从 36% 降至 12%。

成本管控驾驶舱:集成 HIS、HRP 系统数据,实时监控病组盈亏、资源消耗趋势,为临床决策提供可视化支持,如某医院通过驾驶舱实现药耗占比下降 7.3%。

四、誉方医管的观点与实践

作为医院管理领域的专业机构,誉方医管针对DRG/DIP付费模式下的成本控制挑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一)"多维价值驱动"绩效管理

将成本控制作为绩效考核关键指标,建立涵盖质量、成本、满意度的评价体系,激励医生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二)精细化成本核算体系

开发"精益运营成本核算与管理系统",结合"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实现业财融合,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三)病案质量与医生行为管理

强化病案首页质量审核,建立内部考核机制,将DRG/DIP付费与医务人员绩效挂钩,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四)政策协同与医联体合作

积极与医保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如调整支付系数);通过医联体模式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减少患者外转费用。

总之,DRG/DIP 付费改革不仅是医保支付方式的转变,更是医院管理模式的重塑。面对成本控制能力的 "大考",医院需以病种价值为核心,通过精细化运营、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在 "医保患" 共赢中实现从 "被动适应" 到 "主动引领" 的跨越。唯有将成本控制能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新医改浪潮中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成本,医院,医保,控制,绩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