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节约成本超3亿元,这家「国家队」医院是如何做到的?

2025
05/23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官方微信
A-
A+

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医疗」

从「粗放管理」升级「精益运营」

在医保控费常态化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如何通过绩效变革与后勤管理创新实现运营突围?日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彭望清作客健康界线上直播,与健康界主持人郑宇钧对谈,围绕医院绩效变革与后勤保障体系的构建,讲述管理经验与前沿理念。

「通过绩效体系重构与后勤智能化升级,全院全年节约成本3.46亿元。」彭望清在分享中提及。

Image

本文精选了直播中的部分内容,供广大同仁交流探讨,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看法。

从「增量时代」到「价值时代」

当前,公立医院面临多重压力,医院收入增速已触及天花板,但公益性责任丝毫未减。

与此同时,医院运营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组织结构与管理理念滞后,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医疗市场;

资源配置与运营效率不足,导致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受限;

预算、成本和流程管理粗放,造成资源浪费和运营成本增加。

彭望清指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因此,在公益性导向与运营压力之间,医院寻求平衡成为关键。

面对挑战,医院明确以「加强核心业务、打造核心专长、建设核心市场、服务核心客户」为发展方向,在肿瘤的防筛诊治康养及转化研究全链条发力,并以看好病为根本立足点,探索业态融合,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道路。同时,建立员工评价和激励机制,通过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等措施,调动员工积极性。在运维过程中,注重降本增效,巩固存量、促进增量、管控变量和创造新量,将创新与人才作为关键变量,推动医院业务、财务和管理目标的有机统一。

Image

Image

医院提出要开源创新与精细化管理「两手抓」。在开源方面,医院总结出十大策略,旨在通过提升医院的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吸引更多患者,满足百姓健康需求:

1. 构建精准医疗品牌定位

2. 优化全流程就医体验

3. 搭建智慧医疗服务平台

4. 深化社会健康生态系统

5. 构建分级转诊生态系统

6. 创新健康管理体系

7. 打造智慧医院

8. 实施精准健康科普

9. 建立患者口碑管理体系

10. 构建数据驱动的运营体系

精细化管理层面,医院通过绩效赋能为医院发展注入动力,持续完善绩效激励体系,构建五层绩效岗位结构,合理设置各层级绩效差距;建立三维核心工作绩效模型,通过纵向分层(核心层至辅助层)、横向平衡(科室绩效系数)、多维考核(医教研管四维度)等方式,优化绩效体系。在此过程中,实现固定薪酬占比70%,契合国家「541」分配导向。

Image
Image

Image

医院同时立足岗位持续优化方案,重塑科室核心项目,鼓励重大技术创新,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完善绩效核算和管理体系,打造「共识、共创、共建、共享」的绩效文化。

彭望清介绍道,医院希望通过系统设计,涵盖结构、机制、决策管理及技术赋能等方面,从医院、科室、个人出发,对方案设计、绩效分配和分析决策进行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和全流程规划。持续完善这一系统设计,旨在为行业贡献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与分配方案,实现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绩优者多得,助力医院实现人力高效、人心向上、人人和谐、人才集聚,以增量驱动创新,用存量结构调整解决公平问题。

智能后勤系统与供应链的「中肿模式」   

在后勤保障体系方面,据彭望清介绍,医院从夯实制度基础入手,以「有没有」「好不好」「用不用」为标准推进制度建设,针对操作性不强、流程繁琐或与上位法冲突的制度进行修改,加强对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情况的管理。

医院还通过优化流程驱动制度创新。例如,针对部分科室关键岗位未制定轮岗制度实施细则、临床退药流程繁琐影响患者就医体验、未建立医用耗材超常使用预警机制等问题,及时完善相关制度。同时,加强内控规范,构建了包括五大风险防控、六大采购模式、八大采购制度、十三大规范流程、十五大分支制度和N类模板范本的制度体系,形成双轮驱动,完善科室和部门职责流程,做好资源规划,打造安全、高效、优质、智慧的后勤保障体系。

在后勤保障服务中,医院注重多维度提升,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产、保建设、保民生」搭建核心体系。

首先是智能运维平台,即物资管理实现从采购到二级库监控的全流程数字化,CT机房改造工期缩短30%。

此外,建立历史价格数据库,运用九大博弈策略谈判,2024年采购成本节约超3亿元。彭望清举例:「通过市场询价体系,设备采购最高限价压降幅度达15%-20%。」

Image

彭望清特别强调,后勤部门承担着为医教研和患者提供民生服务的重要职责。后勤部门不断研发推出饮食新品,保障食材采购品控,让员工和患者吃好、吃鲜、吃放心。

据统计,2024年度累计研发推出新品 463款,中厨上新120+80,点心上新80+93,时令/节日新品50+,水吧新款40+ ,菜篮子、米袋子、果盒子、餐厨子有品控。越秀、黄埔两院区均以广州市最高分通过「营养食堂」评审。

面对医院内部部门多、机构多,易产生矛盾冲突的情况,医院倡导「有求必应,有难相帮,有险共排」的合作文化,成立跨部门合作专项小组,明晰权责边界,加快对内整合和对外联合,提升工作效率和效能。

后勤改革不仅实现经济收益,更重塑管理逻辑。其中之一是错位与抢位思维:在服务、管理 、运营上「错位精进」,在政策、市场、设备、技术、研究和人才上「敢为人先」;另一方面是人性化制度设计:引用诺贝尔经济学理论,建立「花自己钱办自己事」的成本管控机制。彭望清总结:后勤不是中心,但牵动全院——它需要用专业主义破解「繁急杂」,用文化认同实现共防共治。   

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医疗」

从「粗放管理」升级「精益运营」

在直播互动答疑环节,彭望清回答了各地医院管理者的提问。针对湖北省十堰市某医院提出的「如何让后勤管理给医院带来效益的提升」这一问题,彭望清以改造手术室为例进行解答。他指出,后勤部门通过做好规划、创新作业方式、优化设计施工环节,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减少对医教研的干扰,使项目快速投入使用。彭望清说,改造周期缩短,可以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进而提高医院效益。

江苏省泰州市某医院就「医院食堂委托经营中如何提高职工和患者就餐满意度」提问。彭望清介绍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经验,即采用委托第三方服务、但医院把控收支和采购的模式,通过市场调研和公开招标选择优质供应商,加强食材采购全环节监管,根据时令季节和节日推出新品,不断完善饭菜制作过程,提升了员工就餐率和满意度。

在本次直播中,彭望清分享的经验和理念揭示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医疗」,从「粗放管理」升级「精益运营」。正如彭望清所言:「改革需要刀刃向内的勇气,更需要系统性设计的智慧。」

扫码加入医院后勤管理专区

【系列直播,抢先观看】

【标杆探访,抢先报名】

【社群交流,持续学习】

【解决方案,提升效率】

作者 | 李子君
监制 | 章北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绩效,管理,医院,制度,通过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