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抑制剂研发的突破

2025
05/22

+
分享
评论
斯达特生物
A-
A+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肺癌治疗中的重要靶点,其激酶活性的异常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一、EGFR突变与肺癌治疗背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肺癌治疗中的重要靶点,其激酶活性的异常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EGFR的常见激活突变包括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d746-750)和外显子21的L858R点突变。针对这些突变的第一代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往往会出现获得性耐药,其中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是"守门人"位点T790M的突变。这一突变通过增加ATP亲和力,降低了第一代抑制剂的疗效。

为了克服T790M突变带来的耐药性,第二代EGFR抑制剂(如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被开发出来。这些药物虽然能够抑制T790M突变,但由于同时抑制野生型EGFR,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因此,第三代EGFR抑制剂(如奥希替尼和罗西替尼)应运而生,它们对L858R/T790M和d746-750/T790M双突变体表现出高度选择性。然而,新的挑战再次出现:三级突变C797S的出现阻断了第三代抑制剂与EGFR的共价结合,导致耐药性进一步升级。

22811747878011132

二、d746-750/T790M/C797S突变体的独特挑战

在EGFR突变谱中,d746-750/T790M/C797S三突变体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成为研究难点。与L858R/T790M/C797S突变体不同,d746-750/T790M/C797S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这使得针对二聚体的治疗策略(如抗体疗法)难以奏效。此外,该突变体对现有抑制剂的耐药性更强,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选择性抑制剂。

三、结构导向的药物设计突破

韩国科学家Hwangseo Park和Sungwoo Hong团队通过结构导向的虚拟筛选和从头设计,成功开发出针对d746-750/T790M/C797S突变体的高选择性抑制剂。他们的研究采用了双轨虚拟筛选策略:一方面针对三突变体的ATP结合口袋进行分子对接,另一方面评估化合物对野生型EGFR的抑制活性,以确保高选择性。

研究团队以2-芳基-4-氨基喹唑啉为分子骨架,通过引入适当的脱水能修正项,优化了结合自由能的计算模型。经过对33万种可成药分子的筛选,他们发现了多个纳摩尔级别的抑制剂,其中化合物10、13和19对三突变体的抑制活性显著(IC50 < 50 nM),同时对野生型EGFR的选择性超过1000倍。

四、抑制剂的分子作用机制

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团队揭示了这些抑制剂与三突变体的结合模式。关键发现包括:

氢键网络:抑制剂的末端酚羟基与Met793的骨架氮形成氢键,同时与Gln791的羰基氧形成另一氢键,这种双齿氢键在铰链区提供了稳定的结合。

与Ser797的相互作用:突变的Ser797通过氢键与抑制剂的吡啶环相互作用,这一特性是克服C797S耐药的关键。

疏水口袋的利用:抑制剂末端的苯环与突变的Met790侧链形成疏水相互作用,进一步稳定了结合构象。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在末端苯环的对位引入氰基(-CN)或甲氧基(-OMe)等基团,可以显著提高抑制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这些基团能够占据由Val726、Met790、Thr854等残基形成的周边疏水口袋,从而增强结合亲和力。

46311747878011364

五、能量学分析与优化策略

研究团队还通过结合自由能分解分析,阐明了抑制剂设计的能量学原理。他们发现,抑制剂的结合自由能(ΔGbind)由气相结合能(ΔGgas)和脱水能(ΔGhyd)共同决定。高效的抑制剂需要在ATP结合口袋中形成足够强的相互作用,以克服配体从水相到结合口袋的脱水能损失。例如,化合物10(对位氰基取代)和13(对位甲酯基取代)通过增强与疏水口袋的相互作用,实现了纳摩尔级别的抑制活性和极高的选择性。

六、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取得了重要突破,针对d746-750/T790M/C797S突变体的治疗仍面临一些挑战:

耐药机制:如同前几代抑制剂一样,针对三突变体的抑制剂也可能引发新的耐药突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

细胞活性验证:目前的活性数据主要来自生化实验,后续需要在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中验证其疗效。

联合治疗策略:探索与其他靶向药物或免疫疗法的联合使用,可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七、结论

这项研究通过结构导向的虚拟筛选和从头设计,成功开发出针对EGFR三突变体d746-750/T790M/C797S的高选择性抑制剂。化合物10、13和19的纳摩尔级活性和超过1000倍的选择性,为克服第三代EGFR抑制剂的耐药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一成果不仅为肺癌精准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也为其他激酶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借鉴。

随着进一步优化和临床研究的推进,这些新型抑制剂有望为携带EGFR三突变的NSCLC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同时,这一研究也凸显了结构生物学和计算化学在现代药物设计中的关键作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选择性,突变,针对,抑制剂,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