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难耐,起红斑、丘疹,还渗液结痂…… 这些恼人的症状,很可能是湿疹在作祟!湿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困扰着许多人。
湿疹防治全攻略:摆脱皮肤困扰
皮肤瘙痒难耐,起红斑、丘疹,还渗液结痂…… 这些恼人的症状,很可能是湿疹在作祟!湿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困扰着许多人。今天,作为资深医务工作者,就带大家深入了解湿疹,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
一、定义:认识皮肤的 "炎症反应"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它并非单一病因导致,而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受环境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等共同作用引发。湿疹的特点是皮疹形态多样、对称分布、有明显瘙痒,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
二、临床表现或症状:多样的皮肤 "警报"
1. 急性湿疹:起病急,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搔抓后易形成糜烂、渗出,表面有黄色结痂。皮疹多对称分布,好发于头面、四肢屈侧等部位,瘙痒剧烈,常影响睡眠。
2.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发展而来,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有少量丘疱疹,皮肤表面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和结痂,瘙痒症状依然明显。
3. 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皮肤增厚、粗糙,纹理加深,呈苔藓样变,颜色可为棕红色或灰褐色,表面可有鳞屑、抓痕、血痂,病情时轻时重,瘙痒程度不一。
三、发生的原因:多因素 "共同作用"
1、内在因素:
◦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个体患湿疹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 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调节失衡,容易对各种刺激产生过度反应,引发湿疹。例如,免疫系统误将一些无害物质当作 "敌人" 进行攻击,导致皮肤炎症。
◦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以及代谢紊乱,都可能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诱发湿疹。
◦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会影响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调节网络,使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引发或加重湿疹。
2、外在因素:
◦ 食物因素:牛奶、鸡蛋、鱼虾、花生等食物,以及一些食品添加剂,都可能成为过敏原,引发湿疹。
◦ 环境因素:吸入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接触化学物质,如肥皂、洗涤剂、化妆品、染发剂;生活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过于干燥或潮湿等,都可能刺激皮肤,诱发湿疹。
◦ 感染因素:皮肤表面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病毒感染,可能导致皮肤炎症,引发湿疹样改变。
四、诊断依据、检查指标与检验项目
1. 病史询问: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变化、皮疹特点、家族过敏史、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初步判断湿疹的类型和可能的诱因。
2. 体格检查: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部位、颜色、是否有渗出、结痂等,结合病史,判断是否符合湿疹的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 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等方法,查找可能的过敏原,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例如,斑贴试验可检测接触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常用于检测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
◦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取少量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皮肤组织结构和细胞变化,辅助确诊。
五、鉴别诊断:区分相似皮肤病
湿疹需要与其他具有类似症状的皮肤病鉴别:
• 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多局限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去除接触物后病情可较快好转。
• 体癣:由真菌感染引起,皮疹边缘有环状红斑、鳞屑,真菌镜检呈阳性,而湿疹真菌镜检为阴性。
• 银屑病:表现为红斑、斑块,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与湿疹的症状有所不同。
六、治疗方法:多手段 "对抗炎症"
1、保守治疗:
◦ 避免诱发因素:尽量找出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如更换温和的洗护用品,避免接触羊毛制品、化纤衣物等;保持生活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滋生。
◦ 皮肤护理: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剂,如凡士林、尿素霜等,每天多次涂抹,保持皮肤湿润,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避免使用强碱性肥皂和沐浴露。
2、药物治疗:
◦ 外用药物:根据皮疹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药物。急性湿疹有大量渗出时,可用 3% 硼酸溶液湿敷;渗出减少后,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地塞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慢性湿疹可选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药膏或配合使用尿素软膏、水杨酸软膏等,促进皮肤角质层软化。此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可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 口服药物:瘙痒严重影响睡眠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缓解瘙痒症状;对于病情严重、泛发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对于伴有感染的患者,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手术治疗:湿疹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如果合并严重的皮肤感染,形成脓肿,可能需要进行切开引流等外科处理。
4、中医疗法:中医认为湿疹多由湿热内蕴、风邪侵袭所致。可通过中药内服,如服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中药方剂;外用中药洗剂,如马齿苋煎水湿敷,或中药药膏涂抹;还可采用针灸治疗,选取曲池、合谷、血海等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
七、注意事项:治疗和护理的关键
1. 避免搔抓:搔抓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炎症加重,甚至引发感染。尽量克制搔抓欲望,可通过拍打、冷敷等方式缓解瘙痒。
2. 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咖啡等;少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羊肉等。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 规律用药: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时,要注意使用方法和疗程,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八、预防保健措施及专家提醒
1、预防措施:
◦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瑜伽等,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 注意皮肤护理:养成良好的皮肤护理习惯,保持皮肤清洁、湿润,根据季节和肤质选择合适的护肤品。
◦ 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已知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在花粉季节、雾霾天气等,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
2、专家提醒:湿疹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需要耐心和坚持。如果湿疹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控制病情也有很大帮助。不要轻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 "偏方",以免延误病情,导致湿疹进一步恶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