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阿帕他胺 vs. 恩扎卢胺:新型抗雄激素药物的选择策略

2025-05-15 13:05

阿帕他胺 vs. 恩扎卢胺:两者虽机制相似,但在疗效、安全性及适用人群上存在差异。

  阿帕他胺和恩扎卢胺作为第二代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通过阻断雄激素-AR信号通路,显著改善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和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患者的预后。两者虽机制相似,但在疗效、安全性及适用人群上存在差异,需结合临床数据制定个体化方案。

  疗效对比:阿帕他胺在PSA应答和生存获益中更优

  PSA应答速度

  一项纳入862例阿帕他胺和871例恩扎卢胺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阿帕他胺组达到PSA90(PSA较基线下降≥90%)的中位时间为3.7个月,显著短于恩扎卢胺组的5.1个月(P<0.001)。在12个月时,阿帕他胺组PSA90达标率为68.4%,高于恩扎卢胺组的52.7%。

  TITAN研究中,阿帕他胺联合ADT治疗mHSPC患者,PSA进展风险降低74%,68.4%的患者PSA降至不可测水平(<0.2 ng/mL),而对照组仅为28.7%。

  生存获益

  TITAN研究显示,阿帕他胺组中位总生存期(OS)未达到,显著长于安慰剂组的52.2个月(HR=0.67,P=0.005)。SPARTAN研究中,阿帕他胺延长NM-CRPC患者中位无转移生存期(MFS)至40.5个月,而安慰剂组为16.2个月(HR=0.28,P<0.001)。

  恩扎卢胺在ARCHES研究中虽延长mHSPC患者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但OS数据尚未成熟,且在部分亚组中疗效逊于阿帕他胺。

  安全性对比:阿帕他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更低

  不良反应谱

  阿帕他胺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5.2%)、骨折(4.9%)和甲状腺功能减退(8.1%),但3-4级癫痫发生率低于0.5%。

  恩扎卢胺因透过血脑屏障能力较强,癫痫发生率达0.9%-1.2%,且疲劳、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药物相互作用

  阿帕他胺为CYP3A4诱导剂,可能降低他汀类药物血药浓度,需监测血脂;恩扎卢胺则抑制CYP2C8和CYP3A4,增加华法林等药物毒性风险。

  临床选择策略

  优先选择阿帕他胺的场景

  高危NM-CRPC患者(PSA倍增时间≤10个月),需快速降低PSA水平以延缓转移。

  合并心血管疾病或癫痫病史的患者,因阿帕他胺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

  优先选择恩扎卢胺的场景

  既往接受过多西他赛化疗的mHSPC患者,恩扎卢胺在部分研究中显示对化疗耐药患者仍有效。

  需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患者(如正在使用他汀类药物)。

  结论:阿帕他胺在PSA应答速度和生存获益上更具优势,且安全性更优,尤其适用于高危NM-CRPC患者。恩扎卢胺可作为化疗耐药或需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患者的替代方案。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基线特征、药物可及性及经济因素综合考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显著,疗效,转移性,去势,前列腺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