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又称B淋巴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类白细胞。
B细胞概述
B细胞(又称B淋巴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类白细胞。它们具有多重免疫功能:能产生高亲和力抗体、形成免疫记忆、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发挥作用,并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CCL22、CCL17、IL-2、IL-4、IL-6、IFN-γ、TNF-α、GM-CSF、IL-10、TGF-β1、IL-35等)。其中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可产生包括IgM、IgG和IgE在内的各类免疫球蛋白。
B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B细胞的发育过程受到严格调控,其在不同器官和环境中的分化成熟由阶段性转录因子的表达模式所协调。特定B细胞亚群的命运决定取决于相关基因的激活或沉默状态,这些状态可通过表面标志物和胞内标志物的表达谱进行分析。
骨髓中的早期发育
在骨髓中,B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经过共同淋巴样祖细胞或多能祖细胞阶段逐步分化。共同淋巴样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发育为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或B细胞谱系。B细胞谱系在骨髓特定微环境中经历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确保其功能特性和自身耐受性。
迁移至次级淋巴器官
通过选择的B细胞会迁移至次级淋巴器官(如脾脏、淋巴结)。从骨髓迁移至血液和脾脏的B细胞被称为过渡1型(T1)B细胞。进入脾脏后,T1 B细胞继续分化为过渡2型(T2)B细胞。在脾脏微环境中,T2 B细胞可进一步分化为滤泡型(FO)B细胞、边缘区(MZ)B细胞或B1细胞(人)。
B细胞的活化机制
次级淋巴器官是B细胞通过其表面B细胞受体(BCR)识别抗原并激活的关键场所,其活化方式可分为T细胞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种途径。
T细胞非依赖性活化
B细胞的T细胞非依赖性活化需要两个关键条件:一是B细胞受体在细胞表面的聚集(又称交联),二是需要Toll样受体(TLR)提供共刺激信号。当B细胞受体识别到细菌或病毒表面保守的重复抗原表位时,就会触发这种交联反应。
T细胞依赖性活化
相比之下,B细胞的T细胞依赖性活化需要双信号刺激。第一信号来自B细胞受体与外来抗原表面分子或游离可溶性抗原的结合交联。第二信号则由T细胞表面的CD40受体提供,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传递活化信号。
B细胞类型及其功能
滤泡型(FO)B细胞
滤泡型B细胞主要定位于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是人类和小鼠最主要的B细胞亚群。这类细胞大部分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巡逻,少部分驻留在次级淋巴器官。它们的发育过程受到强烈的B细胞受体信号和Notch2信号通路抑制的共同调控。在感染过程中,这些细胞能够分泌大量高亲和力抗体,并与滤泡辅助性T细胞密切相互作用。
边缘区(MZ)B细胞
边缘区B细胞构成了抵御血源性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分布于脾脏和其他淋巴组织的边缘区。这类B细胞是唯一依赖Notch2信号通路维持增殖的B细胞亚群。人类边缘区B细胞存在于外周循环和多个组织部位,而小鼠的边缘区B细胞仅分布于脾脏。
浆细胞
浆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抗体工厂",能够针对生发中心靶标产生高亲和力抗体,从而提供长期免疫保护。在次级淋巴器官的生发中心,B细胞通过与CD4阳性辅助性T细胞的相互作用被激活,并经历体细胞高频突变和亲和力成熟。活化的B细胞最终分化为专职的抗体分泌细胞,单个浆细胞每秒可产生数百至数千个抗体分子。
记忆B细胞
记忆B细胞具有极长的寿命,在未遭遇抗原刺激时保持静息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这些记忆细胞能够迅速激活并产生特异性抗体,形成高效的二次免疫反应。
B细胞受体(BCR)
B细胞的典型特征在于B细胞受体(BCR),参与适应性免疫。BCR是一种锚定在B细胞膜上的抗体,可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刺激B细胞的活化。这种跨膜受体包含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图4),由基因的可变区(V)、多变区(D)、结合区(J)和恒定区(C)重组而成。每个成熟B细胞只生成一种具有单一特异性的BCR,因此只生成具有单一特异性的抗体。
小结
B细胞在适应性免疫中扮演核心角色,不仅通过抗体介导体液免疫,还参与免疫调节和记忆形成。不同B细胞类型各司其职,共同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深入研究B细胞的发育、活化和功能机制,对疫苗开发、自身免疫病治疗和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