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换季就鼻塞、流涕,每天被鼻子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别小看这些症状,很可能是慢性鼻炎在作怪!
慢性鼻炎防治全攻略:告别鼻腔困扰
一到换季就鼻塞、流涕,每天被鼻子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别小看这些症状,很可能是慢性鼻炎在作怪!作为专注健康教育的主任药师,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慢性鼻炎,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一、定义:认识鼻腔的 "长期困扰者"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它不像感冒引起的鼻炎会在短期内自愈,而是长期存在,主要表现为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导致鼻腔功能障碍,影响呼吸、嗅觉等正常生理功能 。
二、临床表现或症状:这些信号别忽视
1. 鼻塞:这是慢性鼻炎最主要的症状,多为双侧持续性或间歇性鼻塞。白天、运动时或侧卧时下侧鼻腔堵塞加重,严重时会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2. 流涕:鼻涕增多,呈黏液性或黏脓性。继发感染时,鼻涕可变为脓性。部分患者还会因鼻涕后流,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咳痰。
3. 嗅觉减退:由于鼻黏膜肿胀,嗅区黏膜受影响,导致嗅觉功能下降,对气味不敏感。
4. 其他症状:长期鼻塞还可能引发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三、发生的原因:多因素 "联手作案"
1. 局部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愈,炎症迁延不愈转为慢性;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影响鼻腔通气引流;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也会波及鼻腔。
2. 环境因素:长期生活或工作在粉尘多、化学气体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鼻腔黏膜持续受刺激;温度、湿度变化大的环境,也易诱发慢性鼻炎。
3. 全身因素:长期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贫血、维生素缺乏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可能引起鼻黏膜血管扩张,引发鼻炎。
4. 过敏因素:部分患者对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敏感,接触后引发过敏反应,长期反复可发展为慢性鼻炎。
四、诊断依据、检查指标与检验项目
医生诊断慢性鼻炎时,会综合多方面信息:
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鼻炎症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长、变化规律,以及是否有相关疾病史、过敏史等。
2. 鼻内镜检查:使用鼻内镜直接观察鼻腔黏膜颜色、形态,查看有无充血、肿胀、息肉等病变,以及鼻腔分泌物的性状和量。
3. 鼻腔分泌物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分泌物中的细胞成分,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过敏因素。
4. 过敏原检测:对怀疑过敏引起的慢性鼻炎,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明确过敏原。
五、鉴别诊断:揪出相似症状的 "冒牌货"
慢性鼻炎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 过敏性鼻炎:发病迅速,症状发作突然,如鼻痒、连续打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且多有明确过敏原接触史,过敏原检测呈阳性。
• 鼻窦炎:除鼻塞、流涕外,常有明显头痛,且头痛有特定时间和部位规律,鼻内镜检查和鼻窦 CT 可发现鼻窦内的病变。
• 鼻息肉:鼻腔内可见表面光滑、半透明的新生物,鼻塞多为进行性加重,还可能伴有嗅觉严重减退。
六、治疗方法:多手段 "对抗炎症"
1、保守治疗:
1.1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洗鼻液冲洗鼻腔,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和炎性物质,减轻黏膜肿胀,改善鼻腔通气。
1.2改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避免干燥和粉尘刺激。
2、药物治疗:
2.1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2.2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但不宜长期使用,否则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
2.3抗组胺药:对于伴有过敏症状的患者,可口服或鼻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减轻鼻痒、打喷嚏等症状。
2.4黏液促排剂:促进鼻腔和鼻窦内的黏液排出,稀释脓鼻涕,改善鼻腔功能。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存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切除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 。
4、中医疗法:
4.1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体质,辨证施治,常用的方剂有苍耳子散、温肺止流丹等。
4.2针灸治疗:选取迎香、鼻通、合谷等穴位,通过针刺调节经络气血,缓解鼻炎症状。
七、注意事项:日常护理很关键
1. 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随意增减药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减少尘螨滋生。
3. 注意鼻腔卫生,不要经常用手挖鼻孔,防止损伤鼻黏膜引发感染。
八、预防保健措施及专家提醒
1. 预防措施:
1.1坚持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1.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1.3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减少粉尘、化学气体等有害物质的刺激。
九、专家提醒
慢性鼻炎病程较长,治疗需要耐心和坚持。若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规范治疗。同时,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