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冲刺800亿!北京亦庄发布AI医疗、医疗数据新政
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建设全域人工智能之城的实施方案(2025)》(下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集群,推进智能算力单体万卡大集群建设,构建3-5个专家级标准语料库,面向社会开放100个标志性人工智能示范场景,聚集人工智能产业链核心企业600家,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实施方案》提到,支持行业模型百花齐放,建设行业模型调优工厂,汇集数据服务商、算力运营商、模型调优和部署服务商提供全栈能力支撑,服务工业、教育、医疗、金融等行业模型调优落地。支持智能体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探索多智能体协同,在政务、医疗、工业、交通等领域率先落地应用。
布局数据采集、清洗、标注、应用、评估等数据全产业链,引育数据企业突破100家。大力发展数据标注产业,提升专业影像等领域的自动化标注能力。布局安全和隐私计算数据产业,推动混合架构、软硬件一体化的隐私计算技术发展,在金融、医疗等领域拓展规模化落地。
围绕数据空间监管备案、公共数据合规使用、跨境数据流通、个人数据授权运营、数据收益分配开展先行先试。深化"行业监管沙盒"数据训练机制,试点公共、交通、医疗数据入场实训。出台数据要素专项政策,每年支持1亿元算力券、1亿元模型券、1亿元数据券,有力支撑产业发展。
《实施方案》强调,推进行业数据空间建设,建设药品可信数据空间,打造国内最权威、规模最大的药品数据库,赋能患者筛选、药物研发等创新应用。
建设医疗数据标注基地、自动驾驶数据创新中心、具身智能数据标注中心,以1个通用语料库和3个行业语料库组建专家级语料基座。建设全球影响力的医学通用语料开源数据集,整合医学文献、专科影像、结构化临床诊疗等核心资源,形成标准化、可溯源的医学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架构。融合思维链技术,推进国家药监局"两品一械"、天坛医院脑健康等数据集标注,构建3-5项专病种高标准数据样本。
有序推进数据跨境流通,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服务5-10家企业数据合规出镜。
《实施方案》明确,高水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应用中试基地。依托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建设,发布人工智能赋能生命健康专项行动方案,为技术攻关、场景应用、平台支撑等提供政策保障。聚焦精准诊疗,紧抓儿童医院、同仁医院等医院建设契机,推动专病治疗、基层医院联动、智能就诊、互联网医院等应用落地。聚焦医药研发、医疗器械升级,加快模型企业与头部药企联合研发,推动药物靶点识别、药物候选物预测、手术机器人等应用落地。
全面开放亦庄新城龙头企业、医院、学校、社区等场景,释放超万台、超亿元具身机器人应用机会,超百台人形机器人需求,拓展高端制造、教育教学、园林水域、产业园区、商业服务、医疗康养、电力巡检、市政管理、社区物业9大标杆应用场景。
此外,《实施方案》还指出,将建设全球最大规模体育大科学装置和产业孵化平台,构建健康监测、运动仿真、人体生理等数据融合分析库,加速多模态、轻量化的健康应用研发。试点全区社区养老示范,依托荣华、博兴社区,部署慢性病智能预警系统、居家安全监护网络、智能助餐调度引擎等核心应用;规划建设大型养老机构,选用百张床位率先推进养老机器人在护理、康复、陪伴等场景的落地。
支持大模型赋能计算机、手机、消费电子等3C产品迭代升级,加快AI生理监测设备等智能硬件在体育、健康等场景的产业化落地,打造经开区智能硬件产业聚集区。培育生物医药、具身智能等人工智能垂直领域产业集群。
保障措施方面,将强化统筹推进机制,强化政府引导资金作用,加强各部门政策协同,加大对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场景应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打造示范推广品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