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绩效如何应对医保“结算缩水”?
医院绩效如何应对医保"结算缩水"?
秦永方 誉方医管创始人/誉方智数首席顾问
提示:部分地区医保对医院结算支付"缩水",医院医保"亏损"在逐步扩大,医院绩效也被推向了"难点和焦点",亏损下实发绩效还是不发绩效,如果发绩效医保不买单还要发绩效,医院出现"双亏",如果不发绩效,医务人员绩效性下降,医院采取亏损更大,医院管理者越来越难,倒逼医院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随着 DRG/DIP 付费改革深入推进,医保基金 "穿底" 压力传导至医疗机构,医院绩效分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 发绩效可能导致 "医保亏 + 运营亏" 的双亏局面,不发绩效则引发医务人员积极性下降、医疗质量波动的连锁反应。这场倒逼医院转型的大考,本质上是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
一、医保结算缩水的现实困境:从 "结构性亏损" 到 "绩效两难"
在 DRG/DIP 付费模式下,医院实际发生费用与医保结算金额的差额正呈现扩大趋势,两者之间出现的差异就是医院的结算盈亏。部分地区医保结算"缩水",进而导致医院的亏损扩大,这里面既有"管理不到位导致的",简称"运营性亏损",同时也有是受医保基金预算影响导致的,简称"政策性亏损"。
政策性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医保基金预算有限,难以覆盖所有医疗费用;二是医保支付标准调整滞后,未能及时反映医疗成本变化;三是医保结算规则复杂,医院难以准确预估结算金额。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医院面临"结构性亏损"。
绩效分配陷入"两难"境地,绩效分配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传统 "项目点值或收入提成" 模式难以为继,若按原标准发放绩效,需动用自有资金填补医保缺口,将导致年度运营亏损增加 ;若降低绩效发放标准,容易出现骨干医生流失 的情况。这种 "发则双亏、不发则失序" 的两难境地,倒逼医院必须重构绩效分配逻辑。
二、破解双亏困局的关键:从 "被动应对" 到 "价值导向"
(一)区分医保结算盈亏责任
明确区分"政策性亏损"与"运营性亏损",前者由医保政策调整所致,后者源于内部管理不足。通过精准定位亏损源头,医院可针对性制定应对策略,避免一刀切式的绩效调整,为后续改革奠定基础。
属于政策性亏损的不能简单粗暴的强加给医务人员,而应通过政策补偿或调整支付标准来解决;属于运营性亏损的,则需优化内部管理,提升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价值导向的绩效分配,逐步实现医院运营的良性循环。精细化管理和价值导向的绩效分配,不仅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还能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在保障患者利益的同时,逐步缓解医院的财务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基于"多维价值" 积分驱动的绩效分配新体系
借鉴誉方医管"多维价值"积分驱动绩效分配新体系,通过综合考量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成本控制等多维度指标,科学设定积分标准,通过积分单价调整与DRG/DIP支付结算变动相联系,确保绩效分配公正合理。该体系有效激励医务人员提升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逐步破解双亏困局,推动医院向内涵式发展转型。
(三)建立全成本管控下的动态调节机制
将医保结算差额纳入科室成本考核体系,推行 "医保盈余科室奖励、亏损科室约束" 的差异化策略。精准核算每个 DRG/DIP 组的成本构成,同时建立绩效发放 "蓄水池",将年度预算的 10%-15% 作为风险调节基金,用于平衡医保波动影响,年终医保清算后医院绩效调整。
(四)建立"双轨制"分配机制
基础绩效保稳定:按岗位职称、工作强度核定基础工资(占总额50%),保障医务人员基本绩效待遇。
增效绩效促改革:将成本节约、病种优化、新技术开展等增效行为转化为专项奖励。
三、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 "资源依赖" 到 "能力建设"
(一)病种结构调整促"功能定位"
结合医院功能定位,聚焦优势病种,重点发展CMI值高、技术门槛高的病种(如微创手术、肿瘤综合治疗),提升医保支付认可度,医院提高绩效倾斜激励力度。对CMI值<1、医保支付低于成本的病种(如单纯性阑尾炎),限制收治或转至医联体基层单位,绩效降低激励力度。通过病种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逐步实现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诊疗水平,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为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科能力建设的 "价值创造引擎"
建立 "医保友好型学科" 评价体系,重点发展日间手术、无痛诊疗等高效益技术。 学科通过优化诊疗流程、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成本,提升效益。鼓励跨学科协作,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专科,增强学科竞争力。定期评估学科发展成效,动态调整支持策略,确保学科建设与医院战略目标相一致,持续推动医院内涵式发展。
(三)运营管理的 "数字化转型赋能"
构建医院运营管理驾驶舱,实时监测医保结算差额、人力成本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 关键指标,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通过智能化管理工具,精准预测医疗需求,合理调配资源,降低运营成本,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强化数据驱动决策,实现精细化管理,助力医院在内涵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总之,当前的医保结算压力,本质上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 "成人礼"。那些在绩效困境中率先打破 "规模扩张依赖症",建立起价值医疗导向分配机制的医院,正在这场改革中培育出新的竞争优势。"医保结算缩水不是终点,而是医院转型升级的新起点。只有主动调整战略、优化管理,才能在新的政策环境下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绩效分配真正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医保合规深度耦合,医院才能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浪潮中,实现从 "被动承压" 到 "主动破局" 的历史性跨越。这既是应对当下困局的务实选择,更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管理体系的必经之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