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全覆盖下,医院管理者要区分“政策性亏损”与“运营管理亏损”,实现“止亏--扭亏为盈”的管理目标,从中“挖”出绩效增量
提示:DRG/DIP全覆盖下,医院管理者要区分“政策性亏损”与“运营管理亏损”,实现“止亏--扭亏为盈”的管理目标,从中“挖”出绩效增量,才能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DRG/DIP支付方式下,医院管理者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改革优化,从医保支付中合理“挤出”资金用于提高医务人员绩效。
1. 优化临床路径与成本控制
标准化诊疗流程:将 DRG 病组与临床路径深度融合,减少诊疗差异,对偏离路径的病例(如因并发症延长住院)进行原因分析,持续优化路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耗材使用,降低单病种成本。 通过病案质控回溯诊疗过程,防止 “低标入院” 或 “分解住院” 等违规行为。分析 DRG/DIP 分组中权重较高的病种(如复杂手术、疑难重症),通过技术引进(如介入治疗、器官移植)和人才培养提升收治能力。
强化成本核算:将成本控制从科室延伸至病种,建立基于DRG/DIP的病种成本核算体系,对比实际成本与医保支付标准,识别成本超支或结余的病种,针对性优化资源配置。借鉴誉方医管“五步算四步法”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多角度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有效降低成本耗费。
2. 推广日间手术与预住院模式
提高运营效率:日间手术通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床位占用,显著降低医疗成本。
预住院模式:通过虚拟床位提前完成术前检查,缩短正式住院时间,降低患者费用。通过术前风险评估(如 ASA 分级)、术中标准化操作、术后快速康复(ERAS)等措施,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3. 构建绩效激励体系与DRG/DIP指标挂钩
绩效与工作量及质量联动:将 CMI 值(反映病种难度)、费用消耗指数(实际费用 / 标杆费用)、低风险死亡率等纳入考核。对亏损病种(如新技术相关病组),由医院承担超支部分,避免直接扣罚医生绩效;对结余病种,可以考虑按比例奖励科室。
借鉴誉方医管“多维价值驱动积分绩效管理模式”,构建多维价值核心指标体系,设计绩效分配方案。
4. 加强病案管理与申诉机制
精准填报病案首页:开展 ICD-10 编码专项培训,确保主要诊断、手术操作选择准确。建立 “医生填写 - 编码员初审 - 质控科终审” 三级审核机制,对高风险病例(如 QY 病案)进行多学科会诊确认。DRG/DIP分组依赖病案数据,准确填写诊断和手术操作可避免因分组错误导致的医保扣款。可参考誉方医管“DRG/DIP精益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九步法”,加强病案质量管理。
申诉与沟通机制:对智能筛查出的“疑似违规病例”,医疗机构可通过病历佐证申诉,通过完善沟通渠道和申诉流程,可避免医保资金不合理扣除,保障绩效分配基础。
5. 推动精益化运营与学科建设
数据驱动决策:加强信息化建设,实时监测病组费用、CMI 值、Q/E 值等指标,自动预警超支风险。医院通过运营分析平台动态监控DRG/DIP相关指标(如费用偏离度、病种结构),调整学科发展方向。
学科协同与资源整合:通过多学科协作(MDT)优化复杂病例诊疗路径,引导科室优化诊疗行为,降低超支风险,减少资源浪费。
总结
医院管理者需在DRG/DIP框架下,通过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精准管理和绩效改革,实现医保资金结余的合理分配。重点包括:推广日间手术、优化临床路径、强化病案管理、设计绩效激励机制,以及利用数据驱动运营决策。这些措施不仅可提高医务人员收入,还能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