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致命危机!广东通报的这两类 “毒物”,你认识吗?

2025
04/22

+
分享
评论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区人民医院
A-
A+

大家一定要记住,目前还没有简易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学方法,不要看了两三篇科普就去自行分辨有毒蘑菇。


4 月15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了 2025年3月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报告2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为食物中毒。

37171745281726941

在此

罗湖医院集团家庭医生

提醒大家提高警惕

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毒蘑菇:美丽外表下的致命杀手

随着近期降雨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但大家要知道,这些看似普通的蘑菇,其中隐藏着许多毒蘑菇,误食可能会带来致命危险。

我国蘑菇种类繁多,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 1000 多种,但毒蘑菇也达 480 多种,其中含剧毒可致死的蘑菇有 40 多种,而且极难分辨。

毒蘑菇中毒事件是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90%的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都发生在家庭聚餐。

大家一定要记住,目前还没有简易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科学方法,不要看了两三篇科普就去自行分辨有毒蘑菇。

01颜色越鲜艳的蘑菇越有毒×

牛肝菌、松茸等色彩斑斓,是美貌与安全并存的使用菌,而致命白毒伞,通体白色,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

02有虫蚁的蘑菇无毒×

一些对虫蚁、果蝇无害的蘑菇,缺对人有致命伤害。一些剧毒的鹅膏成熟期常被蛞蝓啃食。

03煮熟后毒素会消失×

鹅膏毒肽耐高温,炖煮 2 小时仍具毒性,高温烹煮无法解毒。

04银器试毒×

银器试毒只适用于还有硫或硫化物的毒物,毒蘑菇毒素多不与金属银反应。

05固定采摘点安全×

毒蘑菇孢子可通过风雨、动物传播至新区域,往年安全的采摘点也可能出现剧毒品种。

预防毒蘑菇中毒,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毒蘑菇中毒自救方法

01呼叫救护车

一旦发现误食毒蘑菇,马上呼叫救护车。

02立即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但要注意,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能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03送医院

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04保留毒蘑菇样

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以便交给医生查明中毒原因。

蟾蜍:不可随意食用的 "毒物"

蟾蜍皮肤及腺体中含有多类有毒物质。进食煮熟的蟾蜍(特别是头和皮),服用过量的蟾蜍制剂,或伤口遭其毒液污染均可引起中毒。

中毒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流传的 "蟾蜍去毒偏方" 均缺乏科学依据,蟾蜍毒素性质稳定,普通厨房加工手段无法破坏其毒性,用 120℃的水将蟾蜍煮沸加热,4 小时后仍能检出毒性成分。

将蟾蜍泡酒不仅无法去毒,酒精反而会加速毒素溶解,近年已有多起饮用蟾蜍酒致死案例。

仅食用腿部肌肉也无法避免危险,因为毒素可通过蟾蜍的淋巴循环渗透至全身组织。

避免蟾蜍中毒,切勿听信民间偏方,擅自食用蟾蜍及其制品。

蟾蜍中毒自救方法

如不慎误食蟾蜍,应立即催吐,可采用刺激舌根的方式,尽量将胃内食物吐出,然后尽快就医。

居民朋友们

生命健康无小事

希望大家牢记这些知识

远离毒蘑菇和未经处理的蟾蜍

让我们一起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来源:社管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蟾蜍,蘑菇,毒蘑菇,中毒,毒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