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匹妥布替尼(捷帕力)治疗BTK抑制剂耐药B细胞恶性肿瘤

2025-04-21 14:35

本文基于全球BRUIN研究及中国JZNJ研究数据,解析匹妥布替尼(Pirtobrutinib)在BTK抑制剂耐药B细胞恶性肿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本文基于全球BRUIN研究及中国JZNJ研究数据,解析匹妥布替尼(Pirtobrutinib)在BTK抑制剂耐药B细胞恶性肿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该药物在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中实现62.9%的客观缓解率(OR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6.8个月,为耐药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 

  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是B细胞恶性肿瘤的核心治疗药物,但约30%患者因C481S突变产生耐药性。匹妥布替尼作为全球首个非共价可逆BTK抑制剂,通过不依赖C481位点的结合机制,旨在克服传统BTK抑制剂的耐药问题。本文通过解析BRUIN及JZNJ研究数据,评估其临床价值。

  全球BRUIN研究数据解析

  1. 患者特征

  BRUIN研究纳入120例既往接受BTK抑制剂治疗的复发/难治性MCL患者,中位年龄70岁,既往治疗线数≥2线。研究终点包括ORR、缓解持续时间(DoR)、PFS及安全性。

  2. 疗效数据

  ORR:56.7%(95%CI 45.8-67.1),完全缓解率(CR)13%。

  DoR:中位17.6个月(95%CI 7.3-27.2),12个月DoR率58%。

  PFS:中位7.4个月(95%CI 5.3-13.3),12个月PFS率40%。

  总生存期(OS):中位23.5个月(95%CI 15.9-NE)。

  3. 安全性分析

  最常见不良事件(AE):疲劳(31%)、腹泻(22%)、贫血(17%)。

  ≥3级AE: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5%),仅3%患者因治疗相关AE停药。

  中国JZNJ研究数据解析

  1. 研究设计

  JZNJ研究为开放标签、单臂、多中心Ⅱ期研究,纳入87例中国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5例为既往接受BTK抑制剂的MCL患者。

  2. 疗效数据

  ORR:62.9%(95%CI 44.9-78.5),CR率11.4%,部分缓解率(PR)51.4%。

  PFS:中位6.8个月,12个月PFS率44.1%。

  OS:中位15.5个月,12个月OS率61.9%。

  3. 安全性数据

  最常见AE:疲劳(31%)、腹泻(22%)、贫血(17%)。

  ≥3级AE: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5%),仅3%患者因AE停药,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临床意义与挑战

  1. 疗效优势

  匹妥布替尼在BRUIN研究中,既往BTK抑制剂暴露≥2线患者的ORR达50%,而JZNJ研究中中国人群的ORR为62.9%,显著高于传统BTK抑制剂在耐药患者中的疗效(通常ORR<30%)。

  中位DoR达17.6个月,显著延长患者从BTK抑制治疗中获益的时间。

  2. 安全性优势

  非共价结合机制避免了对C481位点的依赖,减少了因突变导致的耐药风险。

  低级别AE为主,仅3%患者因AE停药,安全性优于传统BTK抑制剂。

  3. 挑战与未来方向

  需进一步扩大适应症范围,探索在实体瘤中的应用潜力。

  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可能提升疗效,需开展相关临床试验验证。

  匹妥布替尼在BTK抑制剂耐药B细胞恶性肿瘤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与良好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患者,BTK,抑制剂,安全性,疗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