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协和跨省贵州建设分院,顶级三甲的分院扩建潮又开始了吗?

2025-04-18 09:57   健康凯歌

协和跨省贵州建设分院,顶级三甲的分院扩建潮又开始了吗?

近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项目已确定选址,计划年内建成开诊。

这是北京协和医院(下简称“协和”)第一次跨省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当下,顶级三甲医院跨省建设分院已不再是新鲜事。

大三甲狂飙突进,步入“大分院时代”,扩张惯性至今未消除。在医改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一院多区”建设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异地分院建设,究竟是“输血依赖”还是“造血能力”,站在长远发展的岔路口,大医院管理者仍面临抉择。

北京顶级三甲向“五环外”、向雄安新区挺进

近些年,北京顶级医院纷纷选址、投资,向五环外开拓,建设新院区。相较于人口与建筑密集的主城区,新院区建设独具面积优势。

据丁香园统计,2021 年 12 月,北京天坛医院花乡院区正式开诊,院区面积升级至老院区的 4 倍。2023 年 10 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院区项目在昌平区开始动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工程正式开工,总面积比西直门院区和白塔寺院区的总和还大。同期,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二期工程也宣布正式开工。    

目前,北京儿童医院亦庄新院区也即将开工建设,预计总面积 29 万平,总投资约 34 亿,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也即将动工,预计 2026 年完工。

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也成为北京大三甲扩建分院的一大主题。

据《人民雄安网》2024年7月的报道,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共计5家医院明确建设雄安院区。

2024年2月27日,协和医院官方网站曾发布《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雄安院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

《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北片(启动区外)控制性详细规划》医疗设施布局规划图,右下角为协和医院雄安院区选址位置  

上述文件提到,该项目建设内容为六大中心(即:临床诊疗中心、研发攻关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的业务用房,以及相关配套。共规划2000张床位,其中一期开放1200张床位,二期开放800张床位。项目总用地面积33.3416公顷(约500亩),总体建设规模为862363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34亿元。

今年1月14日,北京市市长殷勇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开工建设协和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雄安院区,是2025年重点任务之一。

也就是说,协和的第三个院区即将落地,雄安新区的医疗水平将迅猛提升。

贵州成为顶级大三甲分院建设热土

在雄安新区破土动工的同时,协和亦在贵州落子。此前,协和从未在其他省份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张舒扬透露,之所以选址贵州,是因为协和与贵州情谊深厚,双方的合作早在2020年便已拉开序幕,探索“协和-贵州”跨区域合作新模式。2023年,双方已正式签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合作协议。

据悉,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依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设。据该院官网介绍,医院创立于1941年,经过数十年发展,其已成为贵州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有国家级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9个,开放床位3500张,共有临床科室55个、病区78个,医技科室15个,现有职工5200余人。2023年,全院门急诊人次261万余人,手术5.2万余人,四级手术1.5万余人,微创手术人数1万余人。    

2024年两会期间,张舒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贵州在五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基础上,与协和医院再建设一个综合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升级。与此前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各有专科侧重不同,协和医院将携手贵州建设一个综合的包括罕见病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落地后,将进一步推动贵州医疗卫生服务新质生产力建设。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项目将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达6.59亿元,项目最终占地157亩,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000张。

协和在贵州的布局,只是全国顶级医院跨省建分院浪潮的一个缩影。在西南腹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 "国家队" 成员纷纷落子,贵州一举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热土。

数据显示,全国已批复五批 125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其中,贵州除协和的项目之外,累计获批建设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实现开诊运营,数量居全国第五,西部并列第一。    

目前,全部建成开诊的5家项目医院已成为贵州省医疗工作的重要力量,以输出医院为龙头、项目医院为阵地、基层医院为成员的先进诊疗体系正在形成,发展成果惠及了省内及周边省份众多群众。

多地重申:严禁公立医院盲目扩张

大三甲“一院多区”的发展惯性仍在持续。2025年,新院区建设项目投资启动、落成启用的新闻层出不穷。

大三甲的跑马圈地,一方面对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起到正向作用,另一方面,大三甲也在虹吸医疗资源欠缺地区、基层地区的患者。

为促进分级诊疗实施,早在2022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正式发布《关于规范公立医院分院区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禁未批先办、先建,坚决杜绝无序扩张。

此前,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

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给出了“实力强”的具体评定标准:    

病床使用率持续超过90%高位运行,平均住院日处于全国同类别医院前10%,住院病人疑难程度排名为所在省份同类别医院的前10%,现有院区绩效考核等级连续三年A+级以上,且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和严重行风问题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

该文件对分院区建设数量进行明确要求:到2025年末,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举办分院区不得超过3个。

在此基础上,河南、四川、上海等多地重申公立医院扩张红线。

上海市卫健委印发《2025年上海市医政工作要点》,明确表示要加强医院多院区管理,将公立医院分院区数量控制在3个以内。

    

图源:《2025年上海市医政工作要点》

在医改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分院建设或许成为大医院发展的“不能承受之重”。

在以门诊量、住院量为传统竞争指标的理念下,大医院不惜举债扩张,瓜分地盘。《2023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我国政府办医院负债规模达21345.54亿元,对比2010年的3970.64亿元,增长幅度高达437.58%。

但是,分院落成后,病床使用率并不如意。很多院区门可罗雀,“保安比患者还多”的现象屡见不鲜。分院并未带来想象中的收益。

为了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多地出现三甲医院合并的现象。据媒体报道,2019年,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合并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8月,宁波市政府明确表态,将把宁波市第一医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建设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庄一强主任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公立医院开分院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平级扩张”,或称“无序扩张”,即医院在本城区开设分院,且仅做到了扩大规模,没有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另一种是“降级扩张”,或称“高质量扩张”,即医院在本城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郊区或下级城市开设分院,属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也就是说,盲目建设分院,重投入、轻运营,也可能砸掉本院的招牌。

此外,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不断推进,正倒逼公立医院的精细化运营和发展能力。多院区体系的扩张若未能与运营效能同步提升,则会衍生出多重压力。

据部分媒体统计,超60%的多院区医院存在“核心科室人才供给不足”问题。高端设备重复购置与区域性短缺并存:以某三甲医院为例,其影像设备利用率在总院达85%,而分院仅为42%,但急救药品储备却因分院位置偏远需超额配置30%。

多院区也将导致管理复杂度指数级上升。多院区模式下管理成本较单院区增加40%-60%,涵盖物流、质控、安保等隐性支出。医保DRG/DIP支付改革要求院区间病种成本核算高度统一,但实际执行中因诊疗路径差异,违规风险显著上升。

想要在“规模效应”与“服务精度”间寻求平衡,大三甲管理者们面临更新、更复杂的考验。

撰稿丨健康凯歌运营|瑜瑜 图源|文心一言、健康凯歌研究院编辑丨潇然、红姐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建设,医疗,分院,中心,国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