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抑制剂:抗癌“利剑”也有禁忌人群
近年来,肿瘤治疗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武器"--PD-1抑制剂。这种药物能重新激活患者身体内被癌细胞麻痹的免疫系统,就像利剑一样精准打击癌症细胞,曾被媒体誉为"抗癌神药"。然而,这把看似神奇的利剑,若使用不当,也可能误伤患者本身。
并非所有癌症患者都适合用PD-1抑制剂治疗。最新发布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2025版非小细胞肺癌指南明确指出有4类人群坚决不能碰PD-1抑制剂,否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第一类禁忌人群:自身免疫病患者
自身免疫病指的是免疫系统攻击自身健康组织而导致的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这类患者本身免疫系统已处于异常激活状态,如果再用PD-1抑制剂激活免疫系统,犹如在火上浇油,可能诱发疾病严重复发,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一位罹患肺癌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因误用了PD-1抑制剂而引发"免疫风暴",短短几天内病情迅速恶化,最后不得不住进ICU抢救。这类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审慎评估,确诊自身免疫疾病稳定半年以上并维持低剂量激素治疗时,才能经过多学科评估谨慎用药。
第二类禁忌人群: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患者
PD-1抑制剂治疗时可能诱发严重肺炎,这是因为免疫系统激活后可能攻击肺组织,尤其危险的是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患者。这类患者本身肺功能就脆弱,使用PD-1后出现严重肺炎甚至急性呼吸衰竭的风险非常高。
一位60岁的患者因为肺癌接受PD-1治疗,然而医生忽视了患者的间质性肺炎史,没有做肺功能和高分辨率CT的检查,仅两周后患者呼吸困难加剧,最后送进ICU紧急抢救。这类患者,治疗前必须进行肺功能评估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肺部弥散功能(DLCO)是否正常,以防悲剧发生。
第三类禁忌人群:感染未控制的患者(尤其是结核病)
PD-1抑制剂可能重新激活患者体内潜伏的病菌,特别是结核杆菌,瞬间导致结核的广泛扩散,引发严重后果。曾有一名肺癌患者,在用药前未做结核筛查,结果药物治疗后短短数周,结核细菌遍布全身,形成粟粒性结核,最终发展为结核性脑膜炎而不幸离世。
因此,使用PD-1抑制剂之前,必须严格筛查患者是否存在未控制的感染,特别是潜伏的结核病,防止"沉睡的恶魔"被唤醒。
第四类禁忌人群: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曾接受过器官移植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如果贸然使用PD-1抑制剂,这种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引发超急性排斥反应或严重肝炎,尤其是肝移植患者,更容易遭受致命性的伤害。
如何安全地使用PD-1抑制剂?
了解了这四大禁忌人群,患者和家属又该如何避免风险呢?下面这些建议能帮到大家:
全面、准确地告知医生病史:特别是自身免疫病史、肺病史、感染史和移植史,千万不可遗漏。
治疗前进行严格检查:比如高分辨率胸部CT、肺功能弥散功能检查(DLCO)和结核病筛查等,确保患者身体条件适合治疗。
多学科评估:对于复杂病情,应当邀请风湿免疫科、呼吸科、感染科及移植科等多位专家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充分告知和知情同意:医生需要明确向患者解释药物的风险,让患者在充分理解基础上共同决策。
结语:避免悲剧,让"利剑"真正造福患者
PD-1抑制剂的出现,给癌症治疗带来了新希望,但一定要明确这把利剑的使用界限。只有当我们尊重科学、明确禁忌人群、严谨评估之后,才能真正用好这把利剑,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毕竟,抗癌治疗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延长生命,更要守护生命的质量与尊严。
参考文献:
1、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rsion 8.2025.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管理指南. 中华肿瘤杂志. 2024.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