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智能核弹”疗法落地:为晚期乳腺癌患者点燃生命曙光

2025
04/10

+
分享
评论
推医汇
A-
A+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通过精准靶向肿瘤细胞释放高能射线,为传统治疗失效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2025年4月8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宣布,全国首个177Lu-NeoB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用药。这一突破性疗法被喻为"智能核弹",通过精准靶向肿瘤细胞释放高能射线,为传统治疗失效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177Lu-NeoB是一种放射性核素药物,其核心在于"诊疗一体化"设计。治疗前,患者需接受68Ga-NeoB PET/CT显像筛选,仅当肿瘤病灶对68Ga-NeoB呈现高摄取时,方可进行后续治疗。这种"先诊断后治疗"的模式,确保药物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避免误伤正常组织。

据核医学科宋少莉教授介绍,NeoB肽是一种新型蛙皮素类似物,能够与乳腺癌细胞过表达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特异性结合。标记放射性核素镥-177(177Lu)后,药物在肿瘤内部聚集并释放β射线,直接摧毁癌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全身副作用。

37岁的王女士(化名)是首位接受该疗法的患者。她曾接受多轮内分泌治疗及CDK4/6抑制剂联合治疗,但病情持续进展,乳腺病灶不断增大。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吴炅教授团队与核医学科联合会诊,王女士被纳入177Lu-NeoB的临床试验。目前,其治疗反应仍在密切观察中。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激素受体阳性(ER+/HER2-)类型占比60%-70%。尽管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当前标准方案,但约30%患者最终会出现耐药或复发,转移后五年生存率仅30%。吴炅教授指出,此类患者后续治疗选择极为有限,177Lu-NeoB的临床试验正是针对这一"卡脖子"难题,探索更高效、低毒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突破背后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产融合"模式的成果。宋少莉教授团队研发的"泛实体瘤靶向诊疗一体化放射性药物"技术已于2024年完成专利转化,签约金额最高达5000万元,标志着我国核医学创新药物研发迈入新阶段。

尽管当前研究聚焦乳腺癌,但177Lu标记的靶向药物已在其他癌症中展现潜力。例如,镥-177在前列腺癌(如177Lu-PNT2002)和肺癌骨转移治疗中已取得初步疗效。随着技术迭代,未来或可扩展至更多实体瘤类型,推动肿瘤治疗进入"精准核素时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治疗,患者,乳腺癌,药物,Lu-NeoB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