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舒适化”助力特殊患者接受高难度口腔治疗
近日,我院麻醉科与口腔科通力合作,成功为一名病情复杂的青年患者完成高难度口腔治疗。该患者年仅26岁,因智力发育迟缓(智力水平相当于3岁儿童),且合并鼻咽癌化疗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肥胖等基础疾病,长期饱受多颗阻生牙与重度牙周炎的困扰。然而,智力障碍导致其无法配合常规治疗,叠加代谢性疾病风险,传统诊疗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这一难题,麻醉科康翠瑶副主任医师精准评估患者状况,量身定制个体化镇静镇痛方案。治疗当日,患者初入诊室时情绪焦躁、抗拒明显,医护团队通过播放舒缓音乐、提供安抚玩具等方式耐心疏导,逐步缓解其紧张情绪,并成功建立静脉通路。麻醉药物精准注入后,患者迅速进入浅镇静状态--既能保持自主呼吸与意识清醒,又可配合指令完成张口等动作,为口腔治疗创造了理想条件。最终,在全程生命体征监测下,患者一次性完成全部阻生牙拔除及牙周治疗,避免了分次手术的二次创伤。术后患者恢复迅速,家属对诊疗过程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给予高度评价。
▲麻醉实施后,患者安静配合手术操作
此次成功案例是我院推广"口腔舒适化治疗"项目的缩影。近年来,针对牙科焦虑症、咽反射敏感、老年高血压、发育迟缓等特殊群体,我院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将麻醉技术深度融入门诊诊疗。治疗中,麻醉医生全程护航,通过轻度镇静技术抑制患者恐惧反应,同时确保其保持配合能力;口腔医生则专注于高效操作,显著提升治疗质量。这种"舒适化"模式不仅缩短了术后观察时间,更大幅降低患者身心负担,尤其为无法耐受传统治疗的群体开辟了新路径。
▲手术结束后,患者舒适苏醒,康翠瑶副主任医师全程监护
从无痛胃肠镜到分娩镇痛,从口腔舒适化治疗到晚期癌症安宁镇痛,麻醉学科正突破手术室边界,将无痛理念渗透至诊疗全场景。未来,我院将继续深化舒适化医疗技术应用,以多学科协作打破诊疗壁垒,让更多患者在有尊严、无恐惧的环境中重获健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