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世界卫生日|致癌病原体黑名单!全家都要知道!

2025-04-08 10:42   爱D讯希站

斩断癌症病原体传播链,远离癌症威胁,快收藏!

世界卫生日 04.07

在当今社会,癌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900万人死于癌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然而,更令人关注的是,其中有至少六分之一的癌症与可传播的病原体感染直接相关。

这一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癌症本身并不具有传染性,但某些导致癌症的病原体却可以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提高我们的患癌风险。它们就像"隐形杀手",在不经意间为健康埋下隐患。

52221744021149394

01

癌症的真相

不传染,但有"帮凶"

癌症本身并不具有传染性。

癌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是由于细胞内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生长失控,最终形成肿瘤。这些基因突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

然而,尽管癌症本身不会传染,但某些病原体却可以增加患癌的风险,并且这些病原体是可以传播的。

例如,幽门螺杆菌、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等,它们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增加了癌症的发病率。因此,阻断这些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就相当于提前拆除了癌症的导火索。了解这些病原体的传播机制和预防方法,对于降低癌症风险至关重要。

94771744021187005

02

幽门螺杆菌

胃癌的"潜伏元凶"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癌症杀手,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相关研究,全球每年约有超过95.7万人死于胃癌。

在引发胃癌的众多因素中,高钠饮食、吸烟等常被提及,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种致命的癌症竟与一种可"人传人"的细菌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研究表明,89%的非贲门胃癌病例都可以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大大提高患胃癌的概率,根据相关研究,感染者患癌风险增加4-6倍。

58321744021210630

那么,为什么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患胃癌风险增加呢?

致癌机制:胃炎到癌变的"四步曲"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后,会引发一系列病变,最终可能导致癌变。其致癌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①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能够干扰胃黏膜屏障的正常功能,使胃黏膜更易受到胃酸和其他损害因子的侵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损伤会逐渐累积,引发慢性胃炎。

②慢性炎症:慢性胃炎如果长期持续,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胃溃疡或萎缩性胃炎。这些病变会使胃黏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为癌变创造条件。

③基因损伤幽门螺杆菌可分泌 CagA 蛋白,干扰细胞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生长调控,同时可能导致 DNA 受损,从而增加癌变风险。

④癌变:最终,在长期的慢性炎症、基因损伤和细胞增殖失衡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胃黏膜细胞可能逐渐失去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形成胃癌。

传播途径:家庭内传播是主战场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

①口-口传播:这是幽门螺杆菌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之一。感染者唾液中含有幽门螺杆菌,通过共用餐具、咀嚼喂食、接吻等方式,细菌可以传播给他人。

99671744021229553

②粪-口传播:幽门螺杆菌也可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源或食物。如果人们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或者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预防与根除

阻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和根除方法:

①个人防护:

●分餐制和公筷:在家庭聚餐或外出就餐时,尽量采用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公勺。

●食物高温烹煮:幽门螺杆菌不耐热,通过高温烹煮食物,可以杀死其中的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②公共卫生行动

在胃癌高发地区,推广全民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目前,呼气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用方法,其检出率超过98%。通过大规模筛查,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03

HPV病毒

宫颈癌的"罪魁祸首"

宫颈癌是女性第四大癌症杀手,对女性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57万名妇女被诊断患有宫颈癌,导致其中约31.1万名妇女死亡。

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几乎所有宫颈癌病例(99%)均与高风险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

致癌机制:摧毁细胞"刹车系统"

HPV病毒之所以会导致癌症,主要是因为它能干扰人体细胞的自我调控机制。高危型HPV(如16型和18型)会产生两种特殊蛋白E6和E7,它们会破坏人体内的"安全刹车"--p53和Rb这两个关键分子。

正常情况下,这些分子可以控制细胞生长,防止细胞无限增殖。但当它们失去作用后,细胞可能会疯狂生长,增加癌变风险,最终可能发展成宫颈癌。

从感染HPV到可能发展成宫颈癌,通常需要10-20年,但具体时间因个人体质、病毒类型等因素而不同。因此,尽早检测和预防HPV感染,对降低宫颈癌风险非常重要。

61041744021248016

传播途径:性接触是主要渠道

HPV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包括直接的性行为和黏膜接触。此外,极少数情况下,HPV也可以通过污染的衣物、医疗器械等间接传播。

预防策略:疫苗+筛查"双保险"

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关键在于疫苗接种和定期筛查。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预防策略:

①一级预防: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3441744021266370

②二级预防:对于已经接种疫苗的女性,以及21岁以上的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HPV感染检测,是十分理想的筛查方法。

③三级预防:三级预防即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在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尽量降低癌前病变转变为宫颈癌的可能。

04

乙肝病毒

肝癌的"慢性推手"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癌症杀手,其5年生存率不足20%。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肝癌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4位,死亡率第2位。

而肝癌,同样可能因感染而来,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癌风险是常人的100~150倍。

致癌机制:"肝癌三部曲"

乙肝病毒的致癌机制主要与其引起的慢性肝炎有关。病毒持续复制会导致肝细胞长期受到损伤,引发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基因突变、细胞异常增殖等一系列变化,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此外,乙肝病毒的DNA还可能嵌入宿主基因组,影响关键基因的表达,并可能导致染色体不稳定,进一步促进肝癌的发生。

从感染乙肝病毒到发展为肝癌,通常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91751744021283323

慢性肝炎: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肝脏,导致免疫系统不断攻击被感染的肝细胞,引发反复损伤和炎症。这种长期的炎症会逐渐影响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肝硬化:随着炎症的持续,肝脏会逐渐形成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风险因素,约80%的肝癌患者都伴有肝硬化。

肝癌:在慢性炎症和基因损伤的共同作用下,部分肝细胞可能发生癌变,形成肝癌。虽然肝硬化显著增加肝癌风险,但少部分患者在未明显发生肝硬化的情况下也可能患上肝癌。

传播途径:血液与母婴垂直传播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母婴传播:

①血液传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例如使用不洁针具、纹身等有创操作。

②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还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即孕妇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将病毒传给婴儿。

阻断策略

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是预防肝癌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阻断策略:

①个人防护: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最有效手段,其保护率超过95%。建议所有新生儿和未感染乙肝病毒的成年人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避免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因此避免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个人用品,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②公共卫生干预:

对于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这种联合免疫措施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保护婴儿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

44891744021298240

05

切断传染链

让癌症预防"关口前移"

幽门螺杆菌、HPV病毒和乙肝病毒这三种病原体虽然会导致癌症的发生,但它们的传播途径和致癌机制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它们都通过"感染-慢性炎症-癌变"的路径威胁人类健康,但通过疫苗接种、定期筛查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些病原体的传播是可以被有效阻断的。

98391744021314802

在世界卫生日到来之际,希望大家一起提高警惕,通过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切断这些病原体的传播链,让癌症预防"关口前移"。

这既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更是守护我们所爱之人的健康。

注明:本文配图均由AI生成。

参考文献:

[1]De Martel, C., Georges, D., Bray, F., Ferlay, J., Forman, D., & Plummer, M. (2020).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s: the critical role of implementation science.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8(2), e173-e184. https://doi.org/10.1016/S2214-109X(20)30001-2

[2]Mamun, T. I., Younus, S., & Rahman, M. H. (2024). Gastric cancer-epidemiology, modifiable and non-modifiable risk factor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n updated review. *Cancer Treatment and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00845. https://doi.org/10.1016/j.ctarc.2024.100845

[3]Lin, S., Gao, K., Gu, S., You, L., Qian, S., Tang, M., ... Chen, K. (2021, August 9). Worldwide trends in cervic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ith predictions for the next 15 years. *Cancer*, 127(23), 4273-4284. https://doi.org/10.1002/cncr.33795

[4]Rumgay, H., Arnold, M., Ferlay, J., Lesi, O., Cabasag, C. J., Vignat, J., et al. (2022, October 5). Global burden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2020 and predictions to 2040. *Journal of Hepatology*, 77(6), 1598-1606. https://doi.org/10.1016/j.jhep.2022.08.021

[5]Vats, A., Trejo-Cerro, O., Thomas, M., & Banks, L. (2021, February 8). Human papillomavirus E6 and E7: What remains? *Tumour Virus Research*, 11, 200213. https://doi.org/10.1016/j.tvr.2021.200213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感染,肝癌,癌症,可以,幽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