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突发胸痛别忽视!当心是肺部“漏气”的致命危机

2025-04-07 11:31   南顺医

气胸,俗称“爆肺”,即胸腔内积气的状态,是由空气进入胸膜腔导致肺部组织被压缩的疾病。正常呼吸时,肺部与胸壁之间的胸膜腔呈负压状态。

医院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年轻患者,他们捂着胸口表情痛苦急匆匆地冲进诊室,"医生,我刚刚打球/健身/跑步,突然胸口疼得厉害,喘不上气!"这些患者往往年纪轻轻,平时身体没有任何问题,突然出现这种情况,自己和家人都吓得不轻其实,这种突发胸痛、胸闷、呼吸不畅的症状很可能是"气胸"在作怪。

什么是气胸?

气胸,俗称"爆肺",即胸腔内积气的状态,是由空气进入胸膜腔导致肺部组织被压缩的疾病。正常呼吸时,肺部与胸壁之间的胸膜腔呈负压状态。

一旦肺组织出现破口,空气便会涌入胸膜腔,使肺部无法正常扩张,轻则引发胸痛、呼吸困难,重则危及生命。

53301743990802204

气胸的类型有哪些?

01

闭合性气胸

又称单纯性气胸,多由肺大疱自发破裂或轻微胸部损伤引起。空气进入胸膜腔后,伤口迅速闭合,胸膜腔与外界不再相通。

特点:胸腔内压力仍低于大气压,肺部部分压缩,症状相对较轻。

常见人群:瘦高体型青少年(原发性)、慢性肺病患者(继发性)。

02

开放性气胸

由胸部穿透性外伤(如刀伤、枪击)导致,胸膜腔与外界形成开放通道,空气可自由进出。

特点:呼吸时胸腔压力随外界波动,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易引发纵隔摆动(严重并发症)。

急救关键:立即封闭伤口,转为闭合状态,防止进一步损伤。

03

张力性气胸(最凶险)

肺部破口形成单向活瓣,吸气时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导致气体不断积聚,压力急剧升高。

特点:胸腔压力远超大气压,肺部严重塌陷,纵隔移位,心脏和大血管受压,5分钟内可致死。

典型表现:极度呼吸困难、发绀、皮下气肿,需紧急穿刺排气。

自发性气胸是运动直接引发的吗?

哪些行为会让肺"漏气"?

医生表示,自发性气胸的病人往往合并有肺大疱,在一定的压力之下,如在做俯卧撑、快速奔跑、游泳等大肺活量运动时,大疱就有可能破裂,造成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的发生通常有以下原因:

👉剧烈运动:比如在运动时,先是一口气做了多个俯卧撑,随后又增加了跑步、跳绳等运动,胸腔压力骤增,肺部受不了就"炸"了。

👉咳嗽或打喷嚏:咳得太猛或打喷嚏太用力,可能会导致肺"漏气"。

👉气压变化:潜水或乘坐飞机时,由于气压突然变化,肺可能会"抗议"。

👉情绪激动:大笑、大叫、吵架……情绪一上头,胸腔压力会随之飙升,也有可能引发自发性气胸。

提醒: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胸痛、呼吸困难、干咳……这些症状可能表明身体在喊"救命"。

哪些人群需要格外警惕?

👉体型瘦高的青少年男性:生长发育期胸廓快速拉长,肺组织弹力纤维发育不足。👉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哮喘、慢阻肺、肺纤维化等疾病削弱肺功能。👉长期吸烟者:烟草损伤肺泡结构,肺大疱破裂风险增加。👉潜水员/飞行员:气压剧烈变化易诱发肺组织损伤。

注意!这些认知误区可能致命

👉"年轻不会得重病":临床数据显示20%自发性气胸患者是看似健康的青少年。

👉"胸痛缓缓就好":张力性气胸死亡率高达80%,每延迟1小时救治,生存率下降7%。

👉"手术后万事大吉":术后3个月内需严格避免乘坐飞机、潜水、吹奏乐器。另外,手术后仍存在气胸复发的可能性。

怎么判断是不是气胸?

01

医生会问症状

如果突然胸痛(像被针扎或刀割)、呼吸困难、咳嗽,尤其是瘦高个年轻人或长期吸烟的人,医生会高度怀疑气胸。

02

拍片子检查

胸片(X光):就像给胸口拍一张"透视图",能直接看到肺部有没有"漏气"。

CT扫描:如果情况复杂,可能需要更详细的"立体照片",能发现小范围的气胸或肺大疱。

03

听诊和抽气测试

医生用听诊器听肺部,气胸的一侧呼吸声会变弱或消失。用针筒抽气,如果抽出大量气体,基本就能确诊。

气胸该怎么治?

治疗主要看气胸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01

轻度气胸(闭合性)

观察休息:如果肺部压缩小于20%,医生可能让你卧床休息,吸氧,等待气体自己吸收。

止痛消炎:吃点止痛药(如布洛芬)缓解胸痛,抗生素预防感染。

02

严重气胸(开放性/张力性)

紧急排气:医生会在胸壁插一根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把胸腔里的气体排出来,让肺重新膨胀。

手术修补:如果反复发作或肺大疱太大,可能需要微创手术(胸腔镜)把破洞补上,或切除病变的肺组织。

03

特殊情况处理

张力性气胸:必须马上用粗针头在胸口扎个小孔(紧急穿刺),像给轮胎放气一样快速减压,否则可能致命!

开放性气胸:先用保鲜膜或干净布料封住伤口,防止空气继续进入胸腔。

治疗后要注意什么?

👉休息为主:避免剧烈运动、提重物、大笑或剧烈咳嗽(至少1个月内)。

👉定期复查:通过胸片确认气体是否排干净,肺是否完全复张。

👉远离诱因:戒烟、预防感冒(减少咳嗽)、避免潜水或高空飞行(气压变化可能复发)。

👉手术患者:按医生要求回医院拆管或拆线,短期内避免剧烈活动。

预防胜于治疗:守护肺部健康

👉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吸烟者发病率是非吸烟者22倍) 。

👉避免突然气压变化:潜水后至少24小时再乘飞机 。

👉健身循序渐进:避免屏气举重等剧烈运动,游泳、散步更安全。

👉特殊人群:定期去医院做检查,早期发现,提前干预。

👉营养均衡:长期素食者需补充蛋白质,增强免疫力!

生命的存续有时就系于一呼一吸之间。当您或身边人出现突发性胸痛伴呼吸困难,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这可能是肺部在发出最后的"漏气警报"。记住:对于气胸,每一秒的及时反应,都是在为生命重新注入氧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肺部,医生,气胸,胸腔,胸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