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突发眩晕 转椅精准复位巧治耳石症
清明时节,52岁的市民王先生(化名)在扫墓时突遭"天旋地转"的眩晕袭击,一度误以为低血糖或劳累,最终被确诊为耳石症。在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眩晕诊疗中心,通过一台多轴向转椅治疗,仅10分钟便让脱落的耳石归位,全程无痛无创。
4月5日上午9时许,王先生携家人前往城郊陵园扫墓。在清理父母墓碑时,他蹲下身子,擦拭碑面约10分钟。"刚站起身,突然感觉脚底的地面像海浪一样晃动,周围的松树和墓碑全都顺时针旋转。"他回忆道,强烈的眩晕感伴随恶心袭来,不得不抓住墓碑边缘勉强站立,冷汗瞬间浸透后背。
家人起初怀疑是低血糖或过度劳累,喂他服用了巧克力并搀扶至阴凉处休息。然而半小时后症状未缓解,王先生甚至无法独立行走,每次尝试迈步都会因失衡踉跄,呕吐两次后,家人紧急驱车送其至武汉市第六医院眩晕诊疗中心。
接诊的神内二科副主任陈冬让王先生的头偏向一侧,然后躺下,结果发现眼睛确有轻微眼震,据此初步推断其前庭功能出了问题。再通过经前庭功能检查,王先生被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陈冬介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我们俗称的"耳石症",耳朵内的耳石脱落并沉积在半规管中,随着头部的运动而刺激神经,引发短暂的眩晕感。
针对王先生的病情,陈冬采用机器复位的治疗方法。王先生被固定于可360度旋转的座椅上,头部佩戴眼震电图监测仪。根据实时眼震方向,转椅自动计算耳石位置,随后通过三组连续旋转动作,利用重力将耳石精准复位。整个治疗过程仅10分钟,王先生下椅后眩晕感迅速消失。
陈冬介绍,耳石症的显著特点是容易因为体位变动而诱发眩晕,比如头部转动、起身躺下等,通常持续几秒到几十秒,多数不超过1分钟,伴有眼震、恶心呕吐等症状。她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出现眩晕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找出病因。对于耳石症患者来说,及时的治疗和正确的复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避免复发。市六医院眩晕诊疗中心采用机器复位和手法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疗效、减轻症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