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防治指南

2025-03-31 11:46

在我们身体的血液中,血小板犹如一个个勤劳的 “修补匠”,时刻守护着血管的完整性。一旦血小板数量减少,就可能引发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防治指南

在我们身体的血液中,血小板犹如一个个勤劳的 "修补匠",时刻守护着血管的完整性。一旦血小板数量减少,就可能引发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它的防治知识。

一、定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从而引起皮肤、黏膜甚至内脏出血倾向的一组疾病。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在 100×10⁹/L - 300×10⁹/L 之间,当低于 100×10⁹/L 时,就需要警惕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可能。

二、临床表现或症状

(一)皮肤表现

最直观的就是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多分布在四肢,尤其是下肢更为常见。这些瘀点、瘀斑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则,按压时不会褪色。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不止,或者不经意间鼻子就流血了。

(二)口腔及黏膜表现

口腔黏膜出现血疱,吃东西时不小心碰到就可能破裂出血。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贫血症状。

(三)严重情况

少数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内脏出血,如呕血、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尿血等,这种情况十分危急,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三、发生的原因

(一)免疫因素

这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有时会 "误判",把血小板当成外来的 "敌人" 进行攻击,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数量减少。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容易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遗传基因缺陷,使得血小板的生成或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引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三)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EB 病毒等)、细菌感染(如幽门螺杆菌)等,可能会诱发免疫反应,间接导致血小板减少。而且感染还可能影响骨髓中血小板的生成。

(四)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氯霉素、磺胺类等)、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可能会引起血小板减少。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可能会干扰血小板的生成或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四、诊断依据

(一)症状判断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出血表现的时间、频率、严重程度等,以及近期是否有感染、用药史等。

(二)检查指标及检验项目

1. 血常规:这是最基本的检查。通过血常规可以明确血小板计数是否降低,同时还能了解红细胞、白细胞等其他血细胞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2. 外周血涂片:观察血小板的形态、大小等,有助于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如果血小板形态异常,可能提示存在遗传性血小板疾病。

3. 骨髓穿刺检查:抽取少量骨髓进行检查,主要看骨髓中巨核细胞(血小板的 "前身")的数量和形态。如果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但成熟障碍,往往提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血小板抗体检测: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结果支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

五、鉴别诊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要与其他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相鉴别。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它不仅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和红细胞也会明显减少,骨髓穿刺表现为造血功能低下。还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了血小板减少外,还会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等。通过详细的检查和综合分析,医生一般能够准确鉴别。

六、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1. 休息与观察:对于轻度血小板减少且无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血小板变化情况。

2. 饮食调整:多吃富含维生素 C、K 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西兰花、菠菜等)、水果(橙子、猕猴桃等),有助于改善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倾向。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出血。

(二)药物治疗

1. 糖皮质激素:这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线药物。它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促进血小板生成。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等,一般需要根据病情逐渐调整剂量。

2. 免疫球蛋白:适用于病情严重、有严重出血倾向或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它可以封闭巨噬细胞的 Fc 受体,减少血小板的破坏。

3.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艾曲泊帕等,能促进骨髓中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提高血小板计数。

(三)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脾切除手术。因为脾脏是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切除脾脏后,血小板的破坏会减少,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评估适应证。

(四)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与气血亏虚、血热妄行等有关。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调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调节免疫功能,辅助提升血小板数量。一些中药方剂如归脾汤、犀角地黄汤等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疗效。此外,针灸等中医疗法也可能对部分患者有帮助。

七、注意事项

1. 患者要注意自我防护,避免碰撞、跌倒,使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挖鼻孔等容易引起出血的行为。

2. 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 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数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预防保健措施

1.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2. 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果需要使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观察血常规变化。

3. 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风险。

九、专家提醒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虽然是一种常见疾病,但不同患者的病情差异较大。一旦发现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更好地战胜疾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患者,出血,药物,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泌尿系统结石防治指南
    打开APP 善国善医善药
  • 良性前列腺增生防治指南
    打开APP 善国善医善药
  • 膀胱炎防治指南
    打开APP 善国善医善药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