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
绩效国考指标研讨系列3-- 如何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
秦永方 誉方医管创始人/誉方智数首席顾问
提示:本期开始对绩效国考"55+1"指标深入研讨,本期研讨"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指标,分析该指标背后的含义有哪些?提高该指标的作用和方法?探讨如下。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效率的提升,日间手术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治疗模式,逐渐在现代医疗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医疗政策的推动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日间手术模式在我国快速推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指标,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是衡量医院服务效率的重要参数。
1、日间手术与择期手术概述
日间手术是在日间手术室或住院部手术室内、麻醉状态下完成的手术(含介入治疗),指按照 诊疗计划患者在 1 日(24 小时) 内入、 出院完成手术或介入治疗(不包括门诊手术或门诊介入治 疗),如因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特殊病例,住院时间不超过 48 小时。
其核心特点在于通过术前评估、麻醉优化及术后随访的全流程管理,缩短患者在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择期手术是指可以选择适当时机实施的手术,手术时机不影响治疗效果,允许术前充分准备或 观察,再选择时机施行手术。 择期手术更注重根据患者病情和医院资源灵活安排,适用于范围更广的治疗需求。
两者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时间维度,更反映了医疗服务从 "以疾病为中心" 向 "以患者为中心" 的转型。
2、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
考核年度出院患者施行日间手术台次数占同期出院患者择 期手术总台次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
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 = 同期出院日患者择期手术总(间手术台次数)台次数 × 100%
【指标说明】
(1)分子: 日间手术台次数是指日间手术患者人数,即在 日间手术室或住院部手术室内、麻醉状态下完成的择期日间手术 人数。
(2)分母:此处同期出院患者择期手术总台次数是指同期出院患者择期手术人数,同一次住院就诊期间患有同一疾病或不同疾病施行多次手术者,按 1 人统计。统计单位以人数计算,总数为实施择期手术和介入治疗人数累加求和。包括妊娠、分娩、 围产期、新生儿患者。
(3)本年度考核手术名称和编码参阅《手术操作分类代码 国家临床版 3.0(2022 汇总版)》。
3、【指标意义】
《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卫医 发〔2015〕2 号)提出推行日间手术。 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 醉支持的条件下,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一、临床 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 提高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
《关于印发开展三级医院日间手术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 国卫医函〔2016〕306 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 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21〕18 号)把推进日间手 术模式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求在保障医 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稳步开展日间手术, 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 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缓 解患者"住院难"和"手术难"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卫办 医政发〔2022〕16 号)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本机构日间医疗病种和技术、科室和医师审核授权、患者评估与随访、日间病历 质量等方面的管理,积极开展日间医疗质量监测评估工作,促进 日间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发布日间 手术推荐目录(2022 年版)》整合发布了 708 项 日间手术推荐目录。
4、【影响分析】
(1)住院天数的结构性变化
日间手术的普及显著压缩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长。这一变化直接减少了传统住院手术的需求,导致部分原本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转向日间模式。
(2)手术效率的提升与资源再分配
日间手术通过优化流程提高了医院单位时间内的手术处理能力,有效节约床位资源,促进资源合理分配,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日间手术主要覆盖诊断明确、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手术(如白内障、关节镜手术等)。随着这类手术向日间模式转移,传统住院床位可更多用于疑难重症或大手术患者。这种分层管理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使医院能够同时提高手术总量和重症救治能力。
(3)患者偏好与医疗选择的转变
患者对日间手术的接受度逐渐提高,数据显示,欧美国家日间手术占比已达 65%,而我国虽处于发展阶段,但患者选择趋势已初步显现。这种偏好变化推动了医疗服务模式的调整。日间手术的推广缓解了传统住院手术的"排队难"问题。更多患者(尤其是中小型择期手术患者)能够快速获得手术机会,减少了因等待床位而延误治疗的情况。这种效率提升使得原本可能放弃手术的患者选择接受治疗,进一步扩大了手术人群基数。
(4)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服务压力与质量风险。日间手术需求的激增可能导致质量安全风险,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医院需加强术后随访团队建设,或通过分级诊疗体系将术后护理下沉至社区。日间手术的快速周转需以医疗质量为基础。若盲目追求占比提升而忽略患者筛选、术后随访等环节,可能导致并发症增加或再入院率上升,反而降低整体效率。
第二,影响出院患者手术占比。本来可以住院手术的患者转到日间手术,就会影响到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日间手术占比的提升直接影响出院患者手术占比指标的计算结果。
第三,医保支付政策。708种日间手术,医保是否按照单病种支付,还是纳入DRG/DIP付费,还是按照项目付费,还是APG付费,或者自费,直接影响到该比例。
第三,长期指标提高。国家政策明确要求三级医院逐步扩大日间手术占比,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这一导向将推动医院该指标的提升,新技术的应用及患者的需求也会提升该指标,医保报销支付也会提升该指标。
5、如何提高该指标比例
第一,优化日间手术流程,加强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提升医疗团队专业能力。推广医保政策宣传,增加患者对日间手术的认知和信任。
第二,引入高效手术技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强化与社区医疗合作,确保术后康复无缝衔接,全面提升日间手术占比。
第三,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明确日间手术报销标准,鼓励医院积极申报日间手术项目,简化报销流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第四,内部绩效考核引导。加强内部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日间手术,提升工作效率。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医院不仅能有效提升日间手术占比,还能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随着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进步,日间手术将成为未来医疗服务的常态,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住院难问题,实现医改惠民的目标。
总之,日间手术占比的提升通过缩短住院时间、优化资源配置和满足患者偏好,显著改变了出院患者的手术构成。然而,这一趋势也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在效率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未来,通过完善术后随访体系、加强分级诊疗协作,并结合智能化评估工具,日间手术有望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推动医疗服务向更高效、精准的方向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