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药“溯源革命”:全链条追溯体系破解产业痛点
中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质量安全问题始终牵动人心。近年来,中药材种植不规范、流通环节信息缺失等问题频发,严重制约产业健康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浙江省率先启动中药全链条追溯体系建设试点,一场旨在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中药产业革新正拉开帷幕。
一、核心目标:让中药安全"看得见"
方案明确提出三大目标:
构建全链条追溯网络:通过试点建立覆盖种植、加工、流通、使用的中药追溯体系,实现"一物一码、全程留痕"。
推动质量分级管理:基于追溯数据对中药饮片进行质量评级,形成"优质优价"市场机制,激励企业提升品质。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追溯体系为抓手,推动中药产业向标准化、现代化升级,增强"浙产中药"品牌竞争力。
二、实施路径:多方协同织就"安全网"
试点工作的推进犹如精密运转的机器,各环节紧密咬合:
政府搭台:九部门联合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政策制定、标准建设和监管协调。
企业唱戏:
上游企业(药材种植基地):需上传种植日志、采收记录等信息,确保"道地药材"源头可控。
中游企业(饮片加工厂):要记录炮制工艺、质检数据,建立"批次-质量"关联数据库。
下游企业(医院、药房):需接入省级追溯平台,实现采购、验收、库存全程数字化管理。
平台支撑:浙江中药产业大脑作为核心枢纽,提供数据对接、企业入驻审核、溯源信息查询等一站式服务。
三、创新机制:让追溯体系"活起来"
为避免追溯系统沦为"信息孤岛",方案设计了多项创新机制:
动态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预警潜在风险,如某批次药材硫含量超标,系统自动触发核查流程。
临床反馈:医院需对可追溯饮片开展疗效评价,数据反哺生产端优化种植和加工工艺。
政策激励:对追溯体系运行良好的企业,给予政府采购优先、税收优惠等支持,形成"良币驱逐劣币"效应。
四、价值意义:重构中药产业生态
该方案的实施将带来深远影响:
消费者:买中药可像查快递一样追踪来源,用药更安心。
药企:倒逼企业加强质控,优质企业将迎来市场红利。
行业:促进中药流通标准化,为中药国际化奠定基础。
政府:提升监管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