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骨脑膜瘤术后修复:航空总医院穆苍山破解颅骨缺损与脑膨出挑战
两个月前,内蒙古的石女士因蝶骨脑膜瘤压迫视神经,饱受重影折磨。一场长达12小时的脑膜瘤切除术虽救了她一命,却也因术后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不得不在右侧额颞顶部"去骨瓣减压"--一块颅骨被取下,脑组织膨出,留下触目惊心的凹陷和安全隐患。
手术后,石女士颅骨缺损处随着心跳不断跳动,膨出的脑组织让她痛苦不堪,整夜难以入睡。丈夫想起老家有个7岁孩子曾接受过类似的颅骨修复手术,术后恢复良好,主刀医生正是穆苍山。夫妻俩立刻翻出孩子的照片,仔细查看那道几乎看不见的缝合线,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
怀着期待,他们来到北京航空总医院。穆苍山为石女士进行了详细检查后表示,术后仅两个半月,手术区域尚未恢复到最佳状态,建议她再等待一段时间。然而,石女士已无法再等。膨出的脑组织一天比一天明显,买菜时,路人惊恐的目光如芒在背,让她痛苦万分。她焦虑至极,情绪几近崩溃,甚至有了抑郁的倾向。对她而言,时间就是希望,若再不进行修复手术,她感觉自己将被这无尽的痛苦彻底吞噬。
颅骨修复本就不易,而石女士的情况更为特殊:由于首次手术后不到三个月,手术区域尚未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处于一种较为复杂的粘连状态,且粘连较为严重,手术时做的层次也已变得模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脑组织仍然处于膨出状态,给后续的修复手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此时的手术需要极精细的操作:为了确保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手术的每一步都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在显微镜的辅助下,既要精准地复位膨出的脑组织,又要避免损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同时还需兼顾颅骨修复后的美观度,确保骨瓣能够完美复位。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穆苍山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他们针对石女士的特殊情况,采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和个性化PEEK材料进行颅骨修补手术。术前,团队利用高精度的三维重建技术,精准模拟颅骨缺损部位的形态,设计出与患者颅骨完美贴合的PEEK补片。这种补片不仅在形状上与缺损部位高度匹配,还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手术过程中,穆苍山首先谨慎地分离颅骨缺损区周围的粘连组织。由于粘连严重,必须精准地操作,以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随后轻柔地将膨出的脑组织复位至正常的解剖位置,确保其不再受到外界压力。在完成脑组织复位后,再以毫米级的精准度将PEEK补片固定在骨窗上,确保其与周围颅骨严丝合缝,完美贴合。
术后第八天拆纱布时,护士举着镜子让石女士查看右侧头部。她看到之前凹陷的颅骨部位已被修复,PEEK材料的修补片与周围颅骨完美贴合,缝线整齐,修复后的区域与左侧颅骨几乎无明显差异。
谈起这次经历,石女士和丈夫感慨万千:"穆主任团队不仅技术过硬,术后还手把手教我们护理、饮食、用药注意事项。从手术到出院,每个细节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他们反复强调:"颅骨修复是大事,一定要找对专家!穆主任这样的'术业专攻',才能让人真正放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